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34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及大型设备隔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带孔的金属孔板、第一离心玻璃棉层、第一隔音毡层、水泥纤维层、第二隔音毡层、第二离心玻璃棉层、第三隔音毡层以及金属背板;所述金属孔板与金属背板之间架设有龙骨,所述龙骨具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凸齿部,所述凸齿部两侧为平直段,所述凸齿部设于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或第二玻璃棉层的侧端处,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或第二离心玻璃棉层填充在所述凸齿部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隔声板受安装结构限制导致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装结构限制导致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装结构限制导致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隔声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及大型设备隔音
,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隔声板。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隔声板多为简单的层叠结构,大部分结构为面板、吸音棉加上背板组成,这种结构的计权隔声量在30dB(A)左右,例如中国专利CN214169732U所示的吸隔声板,包括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钢石复合板层和设置在两钢石复合板层之间的吸隔声材料层,钢石复合板层包括无机板层和复合在无机板层上的金属板层,同时,吸隔声板还包括用于支撑在两钢石复合板层之间的龙骨,以增加结构强度。
[0003]但这种空心管状的龙骨结构,仅用作结构支撑用,龙骨位置降低了隔声效果,而且隔声板使用时多为多块进行拼接安装,两块隔声板的安装位置容易出现缝隙,导致连接处的隔声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隔声板,解决了现有的隔声板受安装结构限制导致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带孔的金属孔板、第一离心玻璃棉层、第一隔音毡层、水泥纤维层、第二隔音毡层、第二离心玻璃棉层、第三隔音毡层以及金属背板;
[0007]所述金属孔板与金属背板之间架设有龙骨,所述龙骨具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凸齿部,所述凸齿部两侧为平直段,所述凸齿部设于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或第二玻璃棉层的侧端处,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或第二离心玻璃棉层填充在所述凸齿部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的厚度小于第二离心玻璃棉层,其厚度比为0.5

0.8。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的容重小于第二离心玻璃棉层,其容重比为0.4

0.8。
[0010]优选的,所述金属孔板以及金属背板为镀锌钢板。
[0011]优选的,所述金属孔板与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之间夹设一层玻璃丝纤维布层。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隔音毡层、第二隔音毡层、第三隔音毡层为厚度为1

3毫米的阻尼隔音毡。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孔板以及金属背板的表面设置喷塑层。
[0014]优选的,所述水泥纤维层的厚度为8

12毫米。
[00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首先增加了隔声板的内部结构,采用更多的隔音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隔声板,隔音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计权隔声量达到50

53dB(A);
[0017]结构上改进了隔声板上的龙骨结构,设置了用于安装的凸齿部,多块隔声板安装时通过凸齿部方便定位及拼接,并将第一离心玻璃棉层或离心玻璃棉层填充在所述凸齿部两侧,这种设计的好处,一是将其他厚度较小的部分集中龙骨上的平直段内,进而在生产时可形成外形规整的结构,而仅需加工不同边缘的第一离心玻璃棉层或第二离心玻璃棉层的边缘,以贴合凸齿部的结构,利于生产加工;二是凸齿部的连接处两侧均覆盖有隔音材料,凸齿部的上端及下端均被位于平直段内的各层材料覆盖,相较于传统的矩形管状龙骨虽然增加了加工难度,但隔声板之间的接缝处连接结构紧密,不易出现缝隙,并且也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分离状态下);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两个隔声板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金属孔板;21、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2、第二离心玻璃棉层;31、第一隔音毡层;32、第二隔音毡层;33、第三隔音毡层;4、水泥纤维层;5、金属背板;6、龙骨;61、凸齿部;62、平直段;7、玻璃丝纤维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3]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带孔的金属孔板1、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第一隔音毡层31、水泥纤维层4、第二隔音毡层32、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第三隔音毡层33以及金属背板5;结构上,为了保证厚度不会过大,优选的,所述第一隔音毡层31、第二隔音毡层32、第三隔音毡层33为厚度为2毫米的阻尼隔音毡;此处根据产品定位不同,其厚度也可以是1

3毫米。本技术方案首先增加了隔声板的内部结构,采用更多的隔音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隔声板,隔音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过实验测试,其计权隔声量达到50

53dB(A)。
[0024]所述金属孔板1与金属背板5之间架设有龙骨6,所述龙骨6具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凸齿部61,所述凸齿部61两侧为平直段62,所述凸齿部61设于所述第二玻璃棉层的侧端处,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填充在所述凸齿部61两侧。结构上改进了隔声板上的龙骨6结构,设置了用于安装的凸齿部61,多块隔声板安装时通过凸齿部61方便定位及拼接,并将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或离心玻璃棉层填充在所述凸齿部61两侧,这种设计的好处,一是将其他厚度较小的部分集中龙骨6上的平直段62内,进而在生产时可形成外形规整的结构,而仅需加工不同边缘的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或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的边缘,以贴合凸齿部61的结构,利于生产加工;二是凸齿部61的连接处两侧均覆盖有隔音材料,凸齿部61的上端及下端均被位于平直段62内的各层材料覆盖,相较于传统的矩形管状龙骨6虽然增加了加工难度,但隔声板之间的接缝处连接结构紧密,不易出现缝隙,并且也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0025]须知的是,根据产品尺寸及设计不同,所述凸齿部61也可以设于所述第一玻璃棉层处。
[0026]结构上,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的厚度小于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其厚度比为0.5

0.8;具体的,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的厚度为50毫米,而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的厚度为80毫米;同时,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的容重小于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其容重比为0.4

0.8,具体为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选用容重为32kg/m3,而所述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的容重为48kg/m3,此处的改进能针对两层材料的位置不同,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靠近金属背板5,即安装时是靠近贴合面的一侧,选用大厚度、大容重的结构,能够在贴合后提高与贴合面的稳定性,不仅满足隔声板的原理设计,同时作为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的结构支撑,也避免了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过重而脱落的情况出现。
[0027]材料选择上,所述金属孔板1以及金属背板5为镀锌钢板,并且,所述龙骨6亦为镀锌钢板弯折而成,故而在生产时,可将龙骨6与背板或钢板一体成型后进行弯折得出所需形状。具体的,所述龙骨6为金属孔板1弯折成型,故而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带孔的金属孔板(1)、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第一隔音毡层(31)、水泥纤维层(4)、第二隔音毡层(32)、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第三隔音毡层(33)以及金属背板(5);所述金属孔板(1)与金属背板(5)之间架设有龙骨(6),所述龙骨(6)具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凸齿部(61),所述凸齿部(61)两侧为平直段(62),所述凸齿部(61)设于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或第二玻璃棉层的侧端处,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或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填充在所述凸齿部(61)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的厚度小于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其厚度比为0.5

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心玻璃棉层(21)的容重小于第二离心玻璃棉层(22),其容重比为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全兴董武雄洪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中能泰丰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