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远斌专利>正文

一种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07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6
一种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包括:主体、外壳、物料仓、面板和玻璃吸管;其中,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面板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放置所述玻璃吸管;所述主体设有玻璃吸管容纳腔、陶瓷加热芯和陶瓷加热芯雾化腔;所述玻璃吸管穿过所述面板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插入所述玻璃吸管容纳腔;又,所述主体上还安装有电池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陶瓷加热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玻璃吸管与所述主体为滑动连接,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独立隔离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陶瓷加热芯雾化腔、所述物料仓以及所述玻璃吸管相连通。及所述玻璃吸管相连通。及所述玻璃吸管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香烟中,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存在数十种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而且,烟雾弥漫中空气中,形成二手烟,周围的人群吸入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0003]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出现了一种无烟香烟系统,通过对卷烟等固体发烟物质进行烘烤以产生烟雾,不需要燃烧。现有的一种无烟香烟系统包括基本上圆柱形的腔室,以及设置于该腔室内的加热器。当固体发烟物质插入该腔室内,该加热器对整个固体发烟物质进行加热烘烤处理以产生烟雾,因此,固体发烟物质烘烤产生的烟量变化,与人实际抽吸卷烟产生的烟量变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0004]现有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的加热方案一般有两种:一种方案是物料贴近发热体,其弊端是贴近发热体的物料容易烧焦,产生难闻的气味;且受热不均匀。另一种方案是物料没有贴近发热体,但物料和发热体之间、相隔了一层其它材料,距离过远,导致热量传到物料的时间比较长,并且需要的热能很多。
[0005]另外,现有产品都是一台机器配置一个物料仓,用户需要随身携带额外的物料仓,当机器上配置的物料仓用完的时候,需要从背包里拿出额外的物料仓去更换或者重新添加物料;这种携带和更换、都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0006]例如,专利号为CN201710461569.1的文献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加热器件以及一种包括该雾化装置的烘焙型电子烟。一种加热器件,其应用于将固体发烟物质加热烘烤以产生烟雾以供人吸食,加热器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片,每一个加热片的设置方向与固体发烟物质插入方向平行,每一个加热片沿设置方向依次设置至少两个加热部,且每一个加热部可独立进行加热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加热片为电阻式发热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加热片为至少两个加热片时,至少两个加热片呈“十”字形排列、呈扇形排列或“井”字形排列。每一个加热片的顶端设有刃部。刃部为尖刀形结构,方便固体发烟物质的插入,这种物料直接贴近加热片的设计容易导致物料烧焦、烧糊,产生异味,影响了用户的口感和体验。雾化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雾化腔、设置于雾化腔内的上述加热器件,以及与加热器件电性连接的控制芯片。雾化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一种烘焙型电子烟,其包括上述雾化装置,以及与雾化装置连接的供电装置,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是将烟嘴部和机器设计成一体,但烟嘴是全部插入机器;因此无法观察到烟嘴中的雾化效果。并且当移除烟嘴后,由于机器通道太深,无法有效清洗机器内部的脏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时间更短、更易清洗且能观测到雾化效果的手持式蒸发雾化器。
[0009]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包括:主体1、外壳2、物料仓3、面板4和玻璃吸管5;其中,所述主体1设置于所述外壳2内;所述面板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用于放置所述玻璃吸管5;所述主体1设有玻璃吸管容纳腔111、陶瓷加热芯10和陶瓷加热芯雾化腔112;所述玻璃吸管5穿过所述面板上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插入所述玻璃吸管容纳腔;又,所述主体1上还安装有电池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陶瓷加热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玻璃吸管5与所述主体1为滑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独立隔离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陶瓷加热芯雾化腔、所述物料仓3以及所述玻璃吸管5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上设有备用物料仓31。
[0011]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吸管容纳腔为一金属套6形成的腔体;所述陶瓷加热芯雾化腔为三层结构形成的腔体,所述三层结构分为内层、中层和外层;其中,所述内层包括所述陶瓷加热芯10、第一不锈钢套9和第三不锈钢套14;所述第一不锈钢套9和第三不锈钢套14分别套在所述陶瓷加热芯10的上下两端;在所述陶瓷加热芯10与所述第一不锈钢套9和第三不锈钢套14相结合的缝隙处填充有陶瓷。具体制作方法可以是:在缝隙处填充半液态陶瓷,然后进入高温烤箱烘烤,直至完全固化,成为一体。因此与加热芯接触的全是不锈钢和陶瓷,没有塑胶和硅胶等其它材质。
[0012]所述中层为第二不锈钢套11,所述外层为第四不锈钢套15;所述中层用于保护所述陶瓷加热芯以及将热量反射回物料仓3,所述外层用于支撑和固定整个陶瓷加热芯雾化腔;所述中层与外层之间设有第一食品级耐高温塑料结构13和第二食品级耐高温塑料结构16。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上还设有限位组件18,所述限位组件设有供所述玻璃吸管5穿过的且与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同轴的第三通孔181;所述玻璃吸管5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配合的凹槽51;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玻璃吸管5的滑动位置,使得当所述玻璃吸管5相对所述主体1部从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玻璃吸管5相对所述主体1能够固定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独立隔离的气流通道包括与所述陶瓷加热芯雾化腔112连通的独立进气管道;所述主体1内还设有食品级硅胶结构17,所述独立进气管道设置于食品级硅胶结构17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套6与所述玻璃吸管5的连接处设有硅胶密封圈7;所述陶瓷加热芯的下方设有硅胶缓冲套12,所述硅胶缓冲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以及第三通孔181同轴的第四通孔122。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外壳2上的进气口8。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加热芯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0018]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加热芯通过正极引线101和负极引线102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上设有按键,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按键配合的按键安装
孔。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采用一台机器配置两个物料仓的设计,解决了额外携带物料困难的问题。第二、采用玻璃吸嘴和主体1一体的设计,解决了玻璃管易碎以及另外携带玻璃吸管的繁琐问题,让用户使用更方便。第三、玻璃吸管采用半插入设计,即玻璃吸管的大部分能够被观测到,解决了传统产品中无法观察吸管中雾化效果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第四、采用了对按键进行稍显隐蔽的设计,解决了传统产品容易误触发从而引起机器自行加热燃烧的风险问题。第五、采用高档环保的材料,独立的气流通道设计;解决了气流有异味问题。第六、本技术的玻璃吸管被移走后,整个机器的通道很浅,并且通道的两头是通孔,非常方便清理脏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极大的解决了用户清理机器的麻烦。第七,本技术设计的物料仓与雾化腔处于最合理的距离,既没有贴近发热体,也没有原理发热体。第八、本技术设计的陶瓷加热芯为环形,加热效果快,加热效果均匀,既能保证加热温度很快到达需要的温度,又不会产生烧焦的气味。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外壳(2)、物料仓(3)、面板(4)和玻璃吸管(5);其中,所述主体(1)设置于所述外壳(2)内;所述面板(4)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用于放置所述玻璃吸管(5);所述主体(1)设有玻璃吸管容纳腔(111)、陶瓷加热芯(10)和陶瓷加热芯雾化腔(112);所述玻璃吸管(5)穿过所述面板(4)上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插入所述玻璃吸管容纳腔(111);又,所述主体(1)上还安装有电池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陶瓷加热芯(10)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玻璃吸管(5)与所述主体(1)为滑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独立隔离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陶瓷加热芯雾化腔(112)、所述物料仓(3)以及所述玻璃吸管(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设有备用物料仓(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加热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吸管容纳腔(111)为一金属套(6)形成的腔体;所述陶瓷加热芯雾化腔(112)为三层结构形成的腔体,所述三层结构分为内层、中层和外层;其中,所述内层包括所述陶瓷加热芯(10)、第一不锈钢套(9)和第三不锈钢套(14);所述第一不锈钢套(9)和第三不锈钢套(14)分别套在所述陶瓷加热芯(10)的上下两端;在所述陶瓷加热芯(10)与所述第一不锈钢套(9)和第三不锈钢套(14)相结合的缝隙处填充有陶瓷;所述中层为第二不锈钢套(11),所述外层为第四不锈钢套(15);所述中层用于保护所述陶瓷加热芯(10)以及将热量反射回物料仓(3),所述外层用于支撑和固定整个陶瓷加热芯雾化腔(112);所述中层与外层之间设有第一食品级耐高温塑料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斌
申请(专利权)人:叶远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