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000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故障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切换模块,被构造为对机械寿命测试模式和电寿命测试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机械寿命测试模式下,控制模块、故障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启用,在电寿命测试模式下,控制模块、故障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停用;控制模块,被构造为根据电寿命测试平台中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器件执行合闸动作和分闸动作;故障检测模块,被构造为检测开关器件的动作执行结果,并在开关器件未成功执行合闸动作或分闸动作时,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指令;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报警指令,发出报警信号。本方案能够提高对开关器件进行寿命测试的效率。关器件进行寿命测试的效率。关器件进行寿命测试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工程
,尤其一种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塑料外壳式开关器件(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MCCB)、空气开关器件(Air Circuit Breaker,ACB)和负荷开关(Load

Break Switch,LBS)等开关器件,为了验证开关器件的使用寿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开关器件的机械寿命和电寿命进行测试。机械寿命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开关器件中机械构件的寿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比如测试在规定开合次数内触头是否粘连、脱落等。电寿命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开关器件中线圈等电器元件的寿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比如测试在规定开合次数内电压和电流的输入输出值是否正常等。
[0003]目前,通过机械寿命测试平台对开关器件的机械寿命进行测试,电寿命测试平台对开关器件的电寿命进行测试。
[0004]然而,机械寿命测试平台仅可用于机械寿命的测试,电寿命测试平台仅可用于电寿命的测试,需要在两个测试平台上依次对开关器件的机械寿命和电寿命进行测试,导致对开关器件寿命进行寿命测试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能够提高对开关器件进行寿命测试的效率。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包括:切换模块、控制模块、故障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切换模块,被构造为对机械寿命测试模式和电寿命测试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机械寿命测试模式下,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和所述报警模块启用,基于电寿命测试平台对开关器件进行机械寿命测试,在所述电寿命测试模式下,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和所述报警模块停用,所述电寿命测试平台对开关器件进行电寿命测试;所述控制模块,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电寿命测试平台中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器件执行合闸动作和分闸动作;所述故障检测模块,被构造为检测开关器件的动作执行结果,并在开关器件未成功执行合闸动作或分闸动作时,向所述报警模块发送报警指令;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警指令,发出报警信号。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所述至少两个继电器中的每个继电器的线圈与开关器件的一相电路相串联;所述至少两个继电器的触点组均与所述报警模块相连接;当开关器件未成功执行合闸动作或分闸动作时,所述至少两个继电器中的至少一个继电器的触点组闭合,向所述报警模块发送报警指令。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蜂鸣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
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分别与开关器件的零线输出端和三相火线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相并联后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相并联后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相并联后与所述蜂鸣器相串联。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第一转换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中第一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中第二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第七继电器和第八继电器;所述控制模块:第九继电器和第十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九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十继电器的线圈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与开关器件的合闸线圈相串联,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与开关器件的分闸线圈相串联。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中第一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中第二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计数继电器;所述计数继电器与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相连接;所述计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计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
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计数继电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K10

)的闭合次数或断开次数,对开关器件的开合次数进行计数,并在开关器件的开合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阈值后断开常闭触点组。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转换开关;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一端与所述计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组的一端相连接;在开关器件为接触器时,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器件寿命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模块(101)、控制模块(102)、故障检测模块(103)和报警模块(104);所述切换模块(101),被构造为对机械寿命测试模式和电寿命测试模式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机械寿命测试模式下,所述控制模块(102)、所述故障检测模块(103)和所述报警模块(104)启用,基于电寿命测试平台对开关器件进行机械寿命测试,在所述电寿命测试模式下,所述控制模块(102)、所述故障检测模块(103)和所述报警模块(104)停用,所述电寿命测试平台对开关器件进行电寿命测试;所述控制模块(102),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电寿命测试平台中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器件执行合闸动作和分闸动作;所述故障检测模块(103),被构造为检测开关器件的动作执行结果,并在开关器件未成功执行合闸动作或分闸动作时,向所述报警模块(104)发送报警指令;所述报警模块(104),用于根据所述报警指令,发出报警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模块(103)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所述至少两个继电器中的每个继电器的线圈与开关器件的一相电路相串联;所述至少两个继电器的触点组均与所述报警模块(104)相连接;当开关器件未成功执行合闸动作或分闸动作时,所述至少两个继电器中的至少一个继电器的触点组闭合,向所述报警模块(104)发送报警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模块(103)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所述报警模块(104)包括:第五继电器(K5)、第六继电器(K6)和蜂鸣器(HA);所述控制模块(102)包括:第一控制开关(TP1)和第二控制开关(TP2);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分别与开关器件的零线输出端和三相火线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相并联后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TP1)和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相并联后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TP2)和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相串联;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组(K5

)与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常开触点组(K6

)相并联后与所述蜂鸣器(HA)相串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101)包括:第一转换开关(SA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TP1)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TP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A1)中第一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
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TP2)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TP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A1)中第二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组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模块(103)包括:第七继电器(K7)和第八继电器(K8);所述控制模块(102):第九继电器(K9)和第十继电器(K10);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闭触点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线圈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线圈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线圈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西何鹏飞赵志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