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发热膜以及电子热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93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发热膜以及电子热灸仪,该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包括柔性电热膜、以及成对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柔性电热膜包括若干条螺旋电热区域,每个螺旋电热区域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均自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第一臂区域的内端与第二臂区域的内端相连;若干条螺旋电热区域填充形成圆形或类圆形的电热区域;每对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对应的螺旋电热区域两相对的侧边处。本申请提供的电热组件在填充形成的电热区域中有效发热区域的占比较高,通电时温度上升快,且各处温度均匀,进而热灸效果更好。进而热灸效果更好。进而热灸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发热膜以及电子热灸仪


[0001]本申请涉及柔性电热膜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发热膜以及电子热灸仪。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热灸仪是利用电子加热的方式对人体穴位进行热灸理疗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电子热灸仪的发热部分,即灸头,紧贴人体穴位。因此,若贴合度不高则热灸理疗效果差。为了改善贴合度,现有技术方案通常采用缩小灸头贴合面积的方式;并且为了缩小在垂直于人体皮肤的方向上的尺寸,采用电热膜进行加热。
[0003]为了配合热灸的穴位,灸头的贴合面通常为圆形或类圆形,并且为了实现贴合面的加热,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简单弯折状的电阻丝作为加热件,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大致的形成圆形的加热区域,但是容易产生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即部分区域温度过高,从而给对应穴位造成过烫的感受,进而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109646811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红外灸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其中采用了石墨烯加热膜作为加热件,但是其电极仅仅简单地盘绕在石墨烯加热膜上,因此有效加热区域的面积占比较小,从而在保证局部不出现温度过高的前提下,使全局加热到目标温度需要更多的热量扩散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发热膜以及电子热灸仪,旨在解决现现有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在保证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前提下,整体上快速达到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过长,进而导致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包括柔性电热膜、以及成对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0007]所述柔性电热膜包括若干条螺旋电热区域,每个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所述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均自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所述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所述第一臂区域的内端与所述第二臂区域的内端相连;若干条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填充形成圆形或类圆形的电热区域;
[0008]每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应一条所述螺旋电热区域设置,每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螺旋电热区域两相对的侧边处。
[0009]优选地,所述柔性电热膜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均自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
[0010]所述第一划区槽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划区槽的内端相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划区槽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划区槽的外端均贯穿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
[0011]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沿邻近的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螺旋延伸,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之间形成一条所述螺旋电热区域;
[0012]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两个外端。
[0013]优选地,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中部开设有一对第一分流槽及第二分流槽,所述第一分流槽沿所述第一划区槽延伸,所述第一分流槽到所述第二划区槽内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分流槽到所述第一划区槽的距离;
[0014]所述第二分流槽沿所述第二划区槽延伸,所述第二分流槽到所述第一划区槽内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分流槽到所述第二划区槽的距离。
[0015]优选地,发热膜的电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相互贴合的柔性基片,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固定铺设于所述柔性基片;
[0016]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包括径向延伸部及弯曲部,其中,
[0017]所述径向延伸部自所述柔性基片的中部径向向外地延伸,所述径向延伸部通过所述柔性基片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相隔离,所述径向延伸部的内端外露于所述柔性基片的背离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一面;
[0018]所述弯曲部自所述径向延伸部的外端沿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外端的外边缘延伸,所述弯曲部外露于所述柔性基片的朝向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一面,且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电性贴合。
[0019]优选地,所述柔性电热膜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关于所述柔性电热膜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靠近中心一侧的边缘之间形成所述螺旋电热区域;
[0020]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远离中心一侧的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远离中心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之间形成环形电热区域;所述环形电热区域的内边缘与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两个外端均相连设置;
[0021]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两个外端与所述环形电热区域的结合位置处。
[0022]优选地,所述螺旋电热区域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分线延伸的中心分流槽,所述中心分流槽的外端与所述环形电热区域的内边缘间隔设置。
[0023]优选地,所述柔性电热膜为内侧连续的片材;
[0024]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自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宽度均匀的间距;
[0025]所述柔性电热膜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柔性电热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电连接;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0026]优选地,所述柔性电热膜设置有多片,所述发热膜的电热组件还包括与多片所述柔性电热膜一一对应的多片柔性基片,多片所述柔性电热膜与多个柔性基片一对一地交替贴合设置;
[0027]每片所述柔性基片上固定铺设有一对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每对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外露于对应所述柔性基片的朝向对应侧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一面;沿厚度方向
的投影中,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在周向上错开设置,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在周向上错开设置。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外端均设有接线环,所述柔性基片上对应位于各层的所述接线环的内孔设有过孔。
[0029]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相互贴合的柔性基片,所述柔性基片上设有多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每对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外露于所述柔性基片的朝向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一面;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在周向上错开设置,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在周向上错开设置。
[0030]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发热膜,包括盖体、内衬片、接电连接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所述盖体为柔性材质制成,所述盖体的中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内衬片设于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接电连接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内衬片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接电连接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性连接。
[0031]优选地,所述电热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设有多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所述发热膜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可编程限流开关,其中,
[0032]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两个连接端分别所述接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包括柔性电热膜、以及成对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热膜包括若干条螺旋电热区域,每个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所述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均自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所述第一臂区域以及第二臂区域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所述第一臂区域的内端与所述第二臂区域的内端相连;若干条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填充形成圆形或类圆形的电热区域;每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对应一条所述螺旋电热区域设置,每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螺旋电热区域两相对的侧边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热膜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均自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所述第一划区槽的内端与所述第二划区槽的内端相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划区槽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划区槽的外端均贯穿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沿邻近的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螺旋延伸,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之间形成一条所述螺旋电热区域;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两个外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中部开设有一对第一分流槽及第二分流槽,所述第一分流槽沿所述第一划区槽延伸,所述第一分流槽到所述第二划区槽内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分流槽到所述第一划区槽的距离;所述第二分流槽沿所述第二划区槽延伸,所述第二分流槽到所述第一划区槽内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分流槽到所述第二划区槽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相互贴合的柔性基片,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固定铺设于所述柔性基片;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包括径向延伸部及弯曲部,其中,所述径向延伸部自所述柔性基片的中部径向向外地延伸,所述径向延伸部通过所述柔性基片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相隔离,所述径向延伸部的内端外露于所述柔性基片的背离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一面;所述弯曲部自所述径向延伸部的外端沿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外端的外边缘延伸,所述弯曲部外露于所述柔性基片的朝向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一面,且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电性贴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热膜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关于所述柔性电热膜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靠近中心一侧的边缘之间形成所述螺旋电热区域;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远离中心一侧的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划区槽及第二划区槽的远离中心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柔性电热膜的外边缘之间形成环形电热区域;所述
环形电热区域的内边缘与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两个外端均相连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电热区域的两个外端与所述环形电热区域的结合位置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电热区域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分线延伸的中心分流槽,所述中心分流槽的外端与所述环形电热区域的内边缘间隔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膜的电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热膜为内侧连续的片材;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自所述柔性电热膜的中心沿平面螺旋线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螺旋方向相同且周向上相差180度,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宽度均匀的间距;所述柔性电热膜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且所述柔性电热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电连接;所述螺旋电热区域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丁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申美也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