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79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显示设备,包括:背板;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可形变柱,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背板连接固定,所述可形变柱包括远离所述固定座设置的卡扣部;以及中框,所述中框设有过孔,所述可形变柱能够弹性收缩以穿过所述过孔,并能够在所述卡扣部穿出所述过孔后弹性复位以使所述卡扣部与所述中框卡接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螺丝锁附安装方式而言,本方案不需要一个一个进行手动螺丝拧紧操作,仅需对齐并下压中框,多个连接体即可同时与中框组装并完成将中框卡扣固定在背板上,可实现自动化组装,效率高,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连接稳固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显示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智能交互平板在制造时需要将中框与背板组装固定,安装方式通常为螺丝锁附。对于绝大多数的智能交互平板而言,其中框均由上、下、左、右四个框条拼接构成,安装时上、下、左、右四个框条上均需要安装多个螺丝以保证与背板连接可靠,这就会导致螺丝安装数量偏多,手动组装效率低下,生产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安装操作复杂,组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显示设备,其包括:
[0005]背板;
[0006]中框,所述中框设有过孔;以及
[0007]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可形变柱,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背板连接固定,所述可形变柱包括远离所述固定座设置的卡扣部;所述可形变柱能够弹性收缩以穿过所述过孔,并能够在所述卡扣部穿出所述过孔后弹性复位以使所述卡扣部与所述中框卡接固定。
[0008]上述方案的智能显示设备中,连接体用以实现将中框与背板高效组装固定。具体而言,加工时,首先将连接体通过固定座与背板连接为一体,而后将中框置于背板上方,并使过孔与可形变柱对准,紧接着下压中框,可形变柱在受到过孔孔壁的约束力时发生弹性收缩变形,进而就可穿过过孔;当卡扣部从过孔的孔口穿出后,由于失去过孔孔壁的约束力作用,可形变柱便可自动弹性复位,从而实现卡扣部卡扣固定在中框表面,由此实现连接体将中框与背板装配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螺丝锁附安装方式而言,本方案不需要一个一个进行手动螺丝拧紧操作,仅需对齐并下压中框,多个连接体即可同时与中框组装并完成将中框卡扣固定在背板上,可实现自动化组装,效率高,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连接稳固可靠。
[0009]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形变柱包括至少两个可形变体,至少两个所述可形变体沿周向围设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可形变体之间间隔形成有可伸缩间隙。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形变体包括形变段和受力头,所述受力头通过所述形变段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受力头的外侧面设有导向部,至少两个所述导向部配合构成导向结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力头与所述形变段之间形成有卡合台阶,至少两个所述卡合台阶配合构成所述卡扣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段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定位部,所述过孔包括定位凹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凹腔插接定位配合。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铆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铆合部连接,所述铆合部与所述背板铆接固定。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铆合部包括铆合底板和铆合衔接体,所述铆合底板与所述铆合衔接体连接并配合形成有第一铆合台阶,所述背板设有铆合孔,所述第一铆合台阶与所述铆合孔卡接固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铆合衔接体与所述定位部连接并配合构成第二铆合台阶,所述第二铆合台阶与所述中框卡接固定。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显示设备为智能交互平板。
[0019]加工时,首先将连接体通过固定座与背板连接为一体,而后将中框置于背板上方,并使过孔与可形变柱对准,紧接着下压中框,可形变柱在受到过孔孔壁的约束力时发生弹性收缩变形,进而就可穿过过孔;当卡扣部从过孔的孔口穿出后,由于失去过孔孔壁的约束力作用,可形变柱便可自动弹性复位,从而实现卡扣部卡扣固定在中框表面,由此实现连接体将中框与背板装配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螺丝锁附安装方式而言,本方案不需要一个一个进行手动螺丝拧紧操作,仅需对齐并下压中框,多个连接体即可同时与中框组装并完成将中框卡扣固定在背板上,可实现自动化组装,效率高,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连接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中智能显示设备的装配后结构图;
[0023]图2为中框、连接体和背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背板;11、铆合孔;20、连接体;21、固定座;211、定位部;212、铆合底板;213、铆合衔接体;214、第一铆合台阶;215、第二铆合台阶;22、可形变柱;221、可形变体;2211、形变段;2212、受力头;2212a、导向部;2212b、卡合台阶;222、可伸缩间隙;30、中框;31、过孔;311、定位凹腔;40、圆弧过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智能显示设备的局部结构图,其包括:盖板、背板10、连接体20以及中框30。其中,背板10用于装载固定连接体20和中框30,盖板和背板10分别与中框组装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螺接、卡接等其中的任意一种。盖板、中框30和背板10三者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用于安装光学膜片模组等电子组件,盖板、背板10和中框30组装后构成智能显示设备的壳体,起到保护内部电子组件的作用,同时起到一定的散热、美观作用。其中,中框可以是一体式环形框体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若干段框体拼接构成的环形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0031]可以理解的,连接体20可以至少为一个。但在实际生产中,背板10和中框30通常为矩形,且中框30为环形结构,沿着背板10的外周边沿安装。因而为了保证中框30与背板10连接强度,避免出现缝隙影响美观和质量,连接体20较佳的设置为多个,并沿着背板10与中框30的圆周装配面间隔均匀布置,以使中框30与背板10之间形成多点安装,从而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0032]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示例性地,连接体20包括固定座21及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中框,所述中框设有过孔;以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固定座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可形变柱,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背板连接固定,所述可形变柱包括远离所述固定座设置的卡扣部;所述可形变柱能够弹性收缩以穿过所述过孔,并能够在所述卡扣部穿出所述过孔后弹性复位以使所述卡扣部与所述中框卡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柱包括至少两个可形变体,至少两个所述可形变体沿周向围设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可形变体之间间隔形成有可伸缩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体包括形变段和受力头,所述受力头通过所述形变段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受力头的外侧面设有导向部,至少两个所述导向部配合构成导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头与所述形变段之间形成有卡合台阶,至少两个所述卡合台阶配合构成所述卡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