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75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包括外壳、电芯和端盖结构。外壳的一端具有开口,电芯可通过该开口设置于外壳内,端盖结构盖设于开口上,以封闭外壳,同时与电芯电连接。因该电池仅在外壳的一端设置端盖结构,可有效提高电池轴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保证产品性能。具体地,电芯的同一端具有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当电芯放置于外壳内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朝向开口设置,而端盖结构包括第一极连接部和第二极连接部,当端盖结构盖设于开口处,第一极连接部电连接于第一极耳,第二极连接部电连接于第二极耳,第一极连接部和第二极连接部通过绝缘密封件连接,可避免电池短路。可避免电池短路。可避免电池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体积能量密度是电池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体积能量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应用该电池的产品的工作时长。而现有的电池无论是单极耳、多极耳或是全极耳,其多是在卷芯两端分别出正极耳或负极耳,而后利用正极耳连接盖板的正极柱,负极耳连接盖板的负极柱。而这一结构会增加电池在轴向上的高度,进而导致电池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从而无法满足现有的追寻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
[0003]因此,亟需一种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0005]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电池,包括:
[0007]外壳,一端具有开口;
[0008]电芯,所述电芯的同一端具有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朝向所述开口设置;
[0009]端盖结构,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端盖结构包括第一极连接部和第二极连接部,所述第一极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极连接部通过绝缘密封件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耳,所述第一极连接部包括正极柱和正集流盘,所述正极柱通过所述正集流盘抵接所述正极耳;
[0011]所述第二极耳为负极耳,所述第二极连接部包括盖板和负集流盘,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负集流盘抵接所述负极耳,所述正极柱和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绝缘密封件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电芯包括电芯一部和电芯二部,所述电芯二部环设于所述电芯一部的周向,所述电芯一部仅具有所述正极耳,所述正集流盘设置于所述电芯一部上,所述电芯二部仅具有所述负极耳,所述负集流盘设置于所述电芯二部上。
[0013]可选地,所述电芯包括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的电芯极耳部和电芯非极耳部,所述电芯极耳部包括电芯一部和位于所述电芯一部外侧的电芯二部,所述电芯一部仅具有所述正极耳,所述电芯二部仅具有所述负极耳,所述正集流盘设置于所述电芯一部和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一部之间的所述电芯非极耳部上,所述负集流盘设置于所述电芯二部和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二部之间的所述电芯非极耳部上。
[0014]可选地,所述电芯包括径向对称设置的电芯一部和电芯二部,所述电芯一部仅具有所述正极耳,所述正集流盘设置于所述电芯一部上,所述电芯二部仅具有所述负极耳,所
述负集流盘设置于所述电芯二部上。
[0015]可选地,所述端盖结构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电芯上,且一侧连接所述正集流盘,另一侧连接所述负集流盘。
[0016]可选地,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一部和绝缘二部,所述绝缘一部和所述绝缘二部不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正集流盘连接于所述绝缘一部背离所述电芯的一面,所述负集流盘连接于所述绝缘二部靠近所述电芯的一面。
[0017]可选地,所述电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18]可选地,所述负集流盘具有背离所述电芯设置的连接凸部,所述盖板具有朝向所述电芯设置的连接凹部,所述连接凸部抵接所述连接凹部。
[0019]可选地,所述正极柱和所述盖板铆接以在所述正极柱上形成容置槽,所述绝缘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盖板之间。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技术提出的电池,包括外壳、电芯和端盖结构,外壳的一端具有开口,电芯可通过这一开口而设置于外壳内,端盖结构盖设于开口上,以封闭外壳,同时与电芯电连接。该电池仅在外壳的一端设置端盖结构,可有效提高电池轴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保证产品性能。具体地,电芯的同一端具有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当电芯放置于外壳内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朝向开口设置。端盖结构包括第一极连接部和第二极连接部,当端盖结构盖设于开口处且与外壳相连,其第一极连接部电连接于第一极耳,第二极连接部电连接于第二极耳,而第一极连接部和第二极连接部还通过绝缘密封件连接,以避免电池正负极接触而短路,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芯的剖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芯的剖视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的剖视图;
[0029]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中:
[0031]1、外壳;
[0032]2、电芯;20、凹槽;21、电芯极耳部;211、电芯一部;212、电芯二部;22、电芯非极耳部;
[0033]3、端盖结构;31、正极柱;311、容置槽;32、盖板;321、连接凹部;322、内环;323、外环;33、正集流盘;34、负集流盘;341、连接凸部;35、绝缘件;351、绝缘一部;352、绝缘二部;36、第一密封圈;37、第二密封圈;
[0034]4、绝缘垫片;
[0035]5、绝缘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一端具有开口;电芯(2),所述电芯(2)的同一端具有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电芯(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朝向所述开口设置;端盖结构(3),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端盖结构(3)包括第一极连接部和第二极连接部,所述第一极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极连接部通过绝缘密封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耳,所述第一极连接部包括正极柱(31)和正集流盘(33),所述正极柱(31)通过所述正集流盘(33)抵接所述正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为负极耳,所述第二极连接部包括盖板(32)和负集流盘(34),所述盖板(32)通过所述负集流盘(34)抵接所述负极耳,所述正极柱(31)和所述盖板(32)通过所述绝缘密封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包括电芯一部(211)和电芯二部(212),所述电芯二部(212)环设于所述电芯一部(211)的周向,所述电芯一部(211)仅具有所述正极耳,所述正集流盘(33)设置于所述电芯一部(211)上,所述电芯二部(212)仅具有所述负极耳,所述负集流盘(34)设置于所述电芯二部(21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包括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的电芯极耳部(21)和电芯非极耳部(22),所述电芯极耳部(21)包括电芯一部(211)和位于所述电芯一部(211)外侧的电芯二部(212),所述电芯一部(211)仅具有所述正极耳,所述电芯二部(212)仅具有所述负极耳,所述正集流盘(33)设置于所述电芯一部(211)和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一部(211)之间的所述电芯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亮亮黄利明徐悦斌陈敏肖天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