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57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可以自己切割姜片得到最合适大小的姜片,并且使用固定针通过底部的三个固定孔来固定姜片,姜片上方可以放置艾绒堆,艾灸过程中,姜片与皮肤直接接触,提高了艾灸效果,球型壳与姜片形成的密闭空间防止艾绒燃烧后的灰烬落到患者皮肤处,球型壳内壁贴有的锡纸层不仅能阻隔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度,也能防止艾绒燃烧后的灰烬与球型壳接触,增加了安全性。增加了安全性。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


[0001]本技术涉及隔姜灸,尤其涉及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通过点燃艾叶制成的艾绒,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而隔姜灸是利用艾柱燃烧时候的热量给生姜加热,同时起到了艾灸和姜敷的作用;但是现如今的隔姜灸存在以下问题:
[0003]1、艾柱燃烧后的灰烬容易落在患者皮肤表面,安全度较低,
[0004]2、灸疗面小且不易移动,
[0005]3、生姜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包括中空的球型壳,所述球型壳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即为置姜区,所述置姜区外壁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三固定孔水平设置且贯穿所述球型壳的外壁;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三固定孔内可拆卸地穿设有第一固定针、第二固定针以及第三固定针,所述第一固定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长度,所述第二固定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长度,所述第三固定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固定孔的长度。
[0008]优选地,所述置姜区底部外边缘设置有切割圈。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三固定孔两两之间夹角为120
°

[0010]优选地,所述球型壳内部紧密贴有锡纸层。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大于所述置姜区的内径,所述置姜区直径不小于3cm。
[0012]优选地,所述球型壳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放置孔、第二放置孔与第三放置孔,所述第一固定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放置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固定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放置孔的内径,所述第三固定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放置孔的内径,所述第一放置孔、第二放置孔与第三放置孔内均填充有硅胶组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所述球型壳为碗状结构,方便医师拿取艾绒堆。
[0015]2、所述置姜区的底部外边缘设置有切割圈,方便医师使用置姜区对姜片进行切割,所取得姜片能够完美贴合置姜区,也能防止艾柱燃烧后的灰烬烫伤患者,并且直径不小于3cm的置姜区能够保证姜片覆盖住病人穴位,保证艾灸效果。
[0016]3、生姜片直接与患者表皮接触,挥发油直接被皮肤吸收,效果好。
[0017]3、三个固定孔互呈120
°
的夹角,确保姜片能够稳定固定。
[0018]4、所述球型壳内壁贴有锡纸层,不仅能够保证隔姜灸过程中温度达到所需要求,而且还能防止艾绒堆燃烧的灰烬使葫芦壳燃烧,保证了隔姜灸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工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3]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包括中空的球型壳1,所述球型壳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开口7与第二开口6,第二开口6即为置姜区6,置姜区6外壁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水平设置且贯穿球型壳1的外壁;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内可拆卸地穿设有第一固定针21、第二固定针31以及第三固定针41,第一固定针21的长度大于第一固定孔2的长度,第二固定针31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孔3的长度,第三固定针41的长度大于第三固定孔4的长度。
[0024]该实例中,通过置姜区6对大姜片进行切割,切割出合适的姜片,固定针通过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将姜片固定,姜片能够直接与皮肤接触,保证了隔姜灸的治疗效果;姜片上方直接放置锥形艾绒堆,球型壳1与姜片之间贴合形成的密闭空间能够保证艾绒堆燃烧后的灰烬不会掉落至患者皮肤,保证了安全性。
[0025]优选地,置姜区6的底部外边缘设置有切割圈(61),方便医师进行切割姜片。
[0026]优选地,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两两之间夹角为120
°
,固定针固定姜片时呈三角状,便于稳定固定姜片。
[0027]固定的姜片在艾灸时与皮肤接触,加热后姜片所挥发的有效成分直接被皮肤吸收,提高艾灸效果。
[0028]优选地,球型壳1内部紧密贴有锡纸层5。
[0029]该锡纸层5不仅可以阻隔大部分热量至球型壳1内,还可以防止艾绒堆燃烧后的灰烬点燃球型壳。
[0030]优选地,第一开口7的内径大于所述置姜区6的内径,置姜区6直径不小于3cm。
[0031]直径不小于3cm的置姜区6能够保证完全覆盖住病人艾灸的穴位,保证艾灸效果。
[0032]优选地,球型壳1上水平贯通设置有第一放置孔81、第二放置孔82与第三放置孔83,第一固定针21的外径小于第一放置孔81的内径,第二固定针31的外径小于第二放置孔82的内径,第三固定针41的外径小于第三放置孔83的内径,第一放置孔81、第二放置孔82与第三放置孔83内均填充有硅胶组织84。
[0033]第一放置孔81、第二放置孔82与第三放置孔83可以在不使用隔姜灸时放置固定针,防止固定针刺伤医护人员;放置孔内部填充的硅胶组织84则可以保证固定针放置时不会脱落。
[0034]该实施例实际使用时,先使用置姜区6底部外边缘的切割圈61对姜片进行切割,得到与置姜区6完整配合的姜片,之后从放置孔内取出固定针,将固定针从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中穿过,对姜片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将锥形艾绒堆从第一开口7内放置到姜片上,点燃艾绒堆,将该隔姜灸放置于患者所需艾灸穴位处,即可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
[0035]由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可以自己切割姜片得到最合适大小的姜片,并且使用固定针通过底部的三个固定孔来固定姜片,姜片上方可以放置艾绒堆,艾灸过程中,姜片与皮肤直接接触,提高了艾灸效果,球型壳内壁贴有的锡纸层不仅能阻隔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度,也能防止艾绒燃烧后的灰烬与球型壳接触,增加了安全性。
[0036]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取姜片隔姜灸,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球型壳(1),所述球型壳(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开口(7)与第二开口(6),所述第二开口(6)即为置姜区(6),所述置姜区(6)外壁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所述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水平设置且贯穿所述球型壳(1)的外壁;所述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孔(3)以及第三固定孔(4)内可拆卸地穿设有第一固定针(21)、第二固定针(31)以及第三固定针(41),所述第一固定针(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的长度,所述第二固定针(3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的长度,所述第三固定针(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固定孔(4)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取姜片隔姜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姜区(6)底部外边缘固定设置有切割圈(6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智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