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32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其有机结合了生物处理系统和电化学处理系统,二者有机耦合更高效实现废水的处理;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电化学处理区,缺氧区通过侧壁连接的缺氧区出水管与好氧区连通,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一,污泥收集槽一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一;好氧区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一,好氧区通过侧壁连接的好氧区出水管与沉淀区连通,好氧区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二,污泥收集槽二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二;沉淀区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沉淀区出水管与电化学处理区连通,沉淀区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三,污泥收集槽三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三;电化学处理区内设置多组阴阳极电极板。阴阳极电极板。阴阳极电极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

技术介绍

[0002]废水处理主要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如垃圾渗滤液,化工废水,医药废水,高氨氮废水,高含盐量废水等,这些种类的废水通常不能单一通过采用生物处理的技术就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电化学的氧化得以去除。但是采用化学或者物理这些技术最大问题就是经济性问题,往往由于处理成本太高而很难被市场接受。生物处理的方法在水处理过程中是一种最为经济的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生物降解的功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电化学反应被认为是高效绿色环保的一种处理技术,可以直接把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氧化为可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或者直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得到去除。因此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耦合电化学处理技术成为一种经济合理的高难度废水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通过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最为经济地去除掉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对于那些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通过电化学的氧化反应有效去除,该装备有机结合了生物处理系统和电化学处理系统,二者有机耦合更高效实现废水的处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的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电化学处理区,所述缺氧区设有进水管,缺氧区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缺氧区出水管与好氧区连通,缺氧区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一,污泥收集槽一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一;所述好氧区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一,好氧区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好氧区出水管与沉淀区连通,好氧区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二,污泥收集槽二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二;所述沉淀区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沉淀区出水管与电化学处理区连通,沉淀区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三,污泥收集槽三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三;所述电化学处理区内设置多组阴阳极电极板,电化学处理区连接电化学出水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二。
[0006]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水处理装备整体布局为圆筒形,所述沉淀区布置在所述废水处理装备的中心,所述缺氧区、好氧区和电化学处理区分别布置在所述沉淀区的周侧,所述缺氧区一侧侧壁和好氧区一侧侧壁相邻并采用隔板B分隔;缺氧区的另一侧侧壁和电化学处理区一侧侧壁相邻并采用隔板A分隔;所述好氧区的另一侧侧壁和电化学处理区另一侧侧壁相邻并采用隔板C分隔。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淀区为圆筒形,所述缺氧区、好氧区和电化学处理区均为扇形筒状。
[0008]优选地,所述缺氧区的内侧安装有搅拌装置。
[0009]优选地,所述好氧区的内侧设置若干曝气盘。
[0010]优选地,所述缺氧区位于污泥收集槽一的上方以及好氧区位于污泥收集槽二的上方均设置多孔板。
[0011]优选地,所述沉淀区的内侧设置过滤填充料。
[0012]优选地,所述缺氧区的侧壁设有取样口一;所述好氧区的侧壁设有取样口二;所述电化学处理区的侧壁设有取样口三。
[0013]优选地,所述电化学处理区的下侧设有回流水箱,所述电化学出水管能够将经过电化学处理的电解液导入回流水箱。
[0014]优选地,所述污泥收集槽一、污泥收集槽二和污泥收集槽三的侧壁均为收缩倾斜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装备适应各种难生物降解、高含盐废水处理;采用微生物处理与电化学处理方法互相有机耦合,其并非简单的串联,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处理效能,处理效果好于两种技术的简单机械相加,其去除效率比一般通常电化学氧化效率提高;运行能耗比通常电化学反应器能耗降低;提高了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运行费用较低,实现更经济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各个分区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缺氧区一个角度立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好氧区一个角度立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沉淀区一个角度立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电化学处理区一个角度立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隔板A或隔板C的立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隔板B的立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

缺氧区;11

污泥收集槽一;2

好氧区;21

污泥收集槽二;3

沉淀区;31

污泥收集槽三;32

凸缘环;33

过滤填充料; 4

电化学处理区;41

阴阳极电极板;5

回流水箱;6

过滤板;7

曝气盘;8

隔板A;9

隔板B;10

隔板C;12

搅拌装置;N1

进水管;N2
‑ꢀ
缺氧区出水管;N3

好氧区出水管;N4

沉淀区出水管;N5

电化学出水管;N6

硝化液回流出口;N7

硝化液回流入口;N8

排泥管一;N9
‑ꢀ
排泥管二;N10

排泥管三;N11

进气管;N12

排气管一;N13

排气管二;N14

取样口一;N15

取样口二;N16

取样口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包括缺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和电化学处理区4,缺氧区1设有进水管N1,缺氧区1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缺氧区出水管N2 与好氧区2连通,缺氧区1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一11,污
泥收集槽一11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一N8;好氧区2连接有进气管N11和排气管一 N12,好氧区2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好氧区出水管N3与沉淀区3连通,好氧区2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二21,污泥收集槽二21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二N9;沉淀区3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沉淀区出水管N4与电化学处理区4连通,沉淀区3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三31,污泥收集槽三31 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三N10;电化学处理区4内设置多组阴阳极电极板 41,电化学处理区4连接电化学出水管N5、进气管N11和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区(1)、好氧区(2)、沉淀区(3)和电化学处理区(4),所述缺氧区(1)设有进水管(N1),缺氧区(1)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缺氧区出水管(N2)与好氧区(2)连通,缺氧区(1)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一(11),污泥收集槽一(11)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一(N8);所述好氧区(2)连接有进气管(N11)和排气管一(N12),好氧区(2)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好氧区出水管(N3)与沉淀区(3)连通,好氧区(2)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二(21),污泥收集槽二(21)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二(N9);所述沉淀区(3)通过一侧侧壁连接的沉淀区出水管(N4)与电化学处理区(4)连通,沉淀区(3)内侧下部分为污泥收集槽三(31),污泥收集槽三(31)的一侧连接排泥管三(N10);所述电化学处理区(4)内设置多组阴阳极电极板(41),电化学处理区(4)连接电化学出水管(N5)、进气管(N11)和排气管二(N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耦合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备整体布局为圆筒形,所述沉淀区(3)布置在所述废水处理装备的中心,所述缺氧区(1)、好氧区(2)和电化学处理区(4)分别布置在所述沉淀区(3)的周侧,所述缺氧区(1)一侧侧壁和好氧区(2)一侧侧壁相邻并采用隔板B(9)分隔;缺氧区(1)的另一侧侧壁和电化学处理区(4)一侧侧壁相邻并采用隔板A(8)分隔;所述好氧区(2)的另一侧侧壁和电化学处理区(4)另一侧侧壁相邻并采用隔板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晋国朱斌樊晓丽代嘉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佑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