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
技术介绍
[0002]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
[0003]为了保护环境并对土壤进行增肥,现如今对秸秆不再选择焚烧的处理方式,而是将秸秆破碎后,撒入田地中,然后进行深翻,将秸秆、稻草与土壤混匀。并在旋耕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地,目前秸秆处理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抛洒,并通过农具对土壤进行翻土,使秸秆与土壤混合,然而,由于人工抛洒秸秆可能会有抛洒不均匀的问题,这会导致土壤肥沃程度不同,且在抛洒完成后还需翻土,使得操作复杂,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山有机水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包括底座(1)、储料盒(6)及呈对称设置的固定板(22),所述储料盒(6)上固定有加工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包括:翻土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翻土机构包括摆动组件以及翻土辊(5),所述摆动组件驱动所述翻土辊(5)转动,并带动翻土辊(5)摆动至所需位置;破碎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工箱(7)内,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料盒(6)接通的行进下料机构,所述行进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组件和车轮,所述下料组件可间歇输送破碎后的秸秆至翻动后的土壤内,并驱动所述车轮转动;填土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2)上且呈对称设置,所述填土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推送板(30),所述固定板(2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往复机构,所述往复机构可通过所述支撑组件驱动所述推送板(30)做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引导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2)上,所述引导组件可在所述支撑组件运动时与所述支撑组件配合,以调节推送板(3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呈对称设置的转动板(2)、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板(2)上的支撑杆(4)、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且与所述转动板(2)铰接的气缸(3),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翻土辊(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工箱(7)上的电机(8),所述加工箱(7)内转动安装有呈对称设置的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上固定有相互配合的两个破碎辊(10),所述传动杆(9)上还固定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11),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杆(9)与所述电机(8)输出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与所述储料盒(6)接通的导料管(1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与所述导料管(12)连接的从动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二号转动杆(16),所述从动结构与所述二号转动杆(16)连接,所述二号转动杆(16)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山有机水稻田间土壤的秸秆还田增肥翻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童,姚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衡山福云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