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43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2
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包括:主线隧道、排烟井,旁通式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重点排烟道;空气净化系统通道进气口、排气口连通主线隧道,其首尾端之间依次安装预过滤器、静电除尘装置、气体吸附装置、轴流风机;空气净化系统通道与重点排烟道为独立设置的两条封闭的通道;重点排烟道的入口端并联连接多条分支烟道;重点排烟道末端出口连接设置在气体吸附装置与轴流风机之间的通道内的合流转换风室;在轴流风机后面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末端内设置分流转换风室分别连接排烟井及主线隧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组合式电动风阀的合理控制,共用大型轴流风机,实现隧道空气净化系统与重点排烟系统的集约式设计。设计。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空气净化
,具体为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隧道空气净化系统在国外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日本、韩国、挪威应用较为广泛;国内仅有少量隧道工程采用了隧道空气净化技术。
[0003]目前,同时设置空气净化站及排烟系统的城市隧道,及具有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隧道,空气净化站及排烟系统都是单独设置各自的一套系统设备,占据的空间大,空间资源浪费。
[0004]因此,研究空气净化与排烟共用系统设备,获得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方案,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促进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是本专利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隧道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共用系统设备的集约式设计的技术问题。通过对风道的合理布置及组合式电动风阀的启闭控制,实现隧道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系统集约式设计。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包括:主线隧道6、排烟井9,主线隧道中旁通式设置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首端的进气口、尾端的排气口与所述主线隧道连通,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首端与尾端之间依次安装预过滤器1、静电除尘装置2、气体吸附装置3、轴流风机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重点排烟道5;
[0008]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100与所述重点排烟道5为独立设置的两条封闭的通道;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100首端的进气口通过安装第一组合式电动风阀10连接所述主线隧道6;所述重点排烟道的入口端51并联连接多条分支烟道52,每条所述分支烟道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设有电动排烟阀17的进烟口601与所述主线隧道6连通;所述重点排烟道末端出口连接设置在所述气体吸附装置3与轴流风机7之间的通道内的合流转换风室4;在所述轴流风机7后面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末端内设置分流转换风室8分别连接排烟井9及所述主线隧道6;
[0009]所述合流转换风室4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所述合流转换风室4通过第二组合式电动风阀11连接气体吸附装置3尾部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通过第三组合式电动风阀12连接重点排烟道末端出口,通过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3连接轴流风机7前面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
[0010]所述分流转换风室8包括第五、第六、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所述分流转换风室8通
过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4连接轴流风机7尾部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通过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连接主线隧道6,通过第六组合式电动风阀15连接排烟井9,所述排烟井9连通上面设置的排烟井出口;所述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安装在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尾端的所述排气口上。
[0011]所述的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其中,所述轴流风机7设置为两台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0012]所述的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其中,所述多条分支烟道设置为2条。
[0013]所述的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的运行方法,其中,在隧道空气净化模式下,第三组合式电动风阀12、第六组合式电动风阀15关闭;第一组合式电动风阀10、第二组合式电动风阀11、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3、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4、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开启;
[0014]系统运行如下:主线隧道内污染空气经第一组合式电动风阀10进入空气净化风道,依次通过预过滤器1、静电除尘装置2、气体吸附装置3后,经第二组合式电动风阀11进入合流转换风室4,经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3进入轴流风机7,经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4进入分流转换风室8,经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处理后的空气回灌至隧道主线。
[0015]所述的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的运行方法,其中,在隧道重点排烟模式下,第一组合式电动风阀10、第二组合式电动风阀11、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关闭,第三组合式电动风阀12、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3、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4、第六组合式电动风阀15开启;
[0016]系统运行如下:重点排烟道5内烟气经第三组合式电动风阀12进入合流转换风室4,经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3进入轴流风机7,经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4进入分流转换风室8,经第六组合式电动风阀15进入排烟井9排出排烟井出口。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与现有空气净化技术相比,该系统通过组合式电动风阀的合理控制,共用大型轴流风机,实现隧道空气净化系统与重点排烟系统的集约式设计。将重点排烟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减少设备初投资,节约风机房建筑面积。运行过程中空气净化工况与重点排烟工况风机运行方向相同,有利于大型轴流风机的设备选型。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增加了轴流风机在平时工况下的使用频次,提高了轴流风机在火灾期间的设备保障率;优化了设备机房的占地面积,减少了设备初投资,对于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工程造价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重点排烟道与分支烟道、空气净化系统通道连接、及分支烟道与主线隧道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系统运行原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重点排烟系统运行原理图。
[0024]附图编号说明:1

预过滤器;2

静电除尘装置;3

气体吸附装置;4

合流转换风室;5

重点排烟道、51

入口端、52

分支烟道;6

主线隧道、601

进烟口;7

轴流风机;8

分流转换风室;9

排烟井;10

第一组合式电动风阀;11

第二组合式电动风阀;12

第三组合式电动风阀;13

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4

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5

第六组合式电动风阀;16

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7

电动排烟阀(隧道顶部沿线每间隔60m一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旁通式空气净化与重点排烟集约式系统,包括:主线隧道(6)、排烟井(9),主线隧道中旁通式设置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首端的进气口、尾端的排气口与所述主线隧道连通,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首端与尾端之间依次安装预过滤器(1)、静电除尘装置(2)、气体吸附装置(3)、轴流风机(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重点排烟道(5);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100)与所述重点排烟道(5)为独立设置的两条封闭的通道;所述空气净化系统通道(100)首端的进气口通过安装第一组合式电动风阀(10)连接所述主线隧道(6);所述重点排烟道的入口端(51)并联连接多条分支烟道(52),每条所述分支烟道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设有电动排烟阀(17)的进烟口(601)与所述主线隧道(6)连通;所述重点排烟道末端出口连接设置在所述气体吸附装置(3)与轴流风机(7)之间的通道内的合流转换风室(4);在所述轴流风机(7)后面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末端内设置分流转换风室(8)分别连接排烟井(9)及所述主线隧道(6);所述合流转换风室(4)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所述合流转换风室(4)通过第二组合式电动风阀(11)连接气体吸附装置(3)尾部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通过第三组合式电动风阀(12)连接重点排烟道末端出口,通过第四组合式电动风阀(13)连接轴流风机(7)前面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所述分流转换风室(8)包括第五、第六、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所述分流转换风室(8)通过第五组合式电动风阀(14)连接轴流风机(7)尾部的空气净化系统通道,通过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连接主线隧道(6),通过第六组合式电动风阀(15)连接排烟井(9),所述排烟井(9)连通上面设置的排烟井出口;所述第七组合式电动风阀(16)安装在所述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常默宁李雁董启伟沈铮王平李智李亮辉张志刘力力彭沉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