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容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4063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包括底座、箱体,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所述箱体的底端四个拐角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顶端,所述箱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箱体的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衔接环,所述凸块的外部滑动连接在衔接环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电机一的驱动,在转盘、凸块、衔接环、扇形齿轮、滑动柱、齿条板、连接板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工作筒的左右往回运动,加之通过电机二带动搅拌杆对混料进行搅拌,使多种物料进行充分融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人们使用。方便人们使用。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和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混凝土混合料为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物料,混凝土混合料是水泥、砂、卵石和水混合并制成,为了节省人工,常常通过混料装置进行加工,然而常见混料装置混合效果差,不能对多种物料进行充分融合搅拌,导致多种物料之间混合的不均匀,耽误使用者对物料的正常使用,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包括底座、箱体,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所述箱体的底端四个拐角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支撑柱的顶端,所述箱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箱体的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衔接环,所述凸块的外部滑动连接在衔接环的内壁,所述衔接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所述箱体右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两个所述支撑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顶端设置有齿条板,所述滑动柱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筒,所述箱体左端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滑槽,两个所述方形滑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的外部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连接板的前端左侧通孔。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扇形齿轮的底部齿牙与齿条板为啮合连接,所述转盘的右端转动连接在箱体的右端内壁,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左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方形滑槽的内壁。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工作筒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多个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工作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内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刮板的外侧壁与工作筒的内壁相接触。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工作筒的顶端左侧转动连接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的顶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拉动把手带动封闭门运动,从而实现封闭门的开启与关闭。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仓,支撑架的设置,提高了导向仓的稳定性。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导向仓的顶端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左端设置有挡板,所述传送带的右端位于封闭门的上方,挡板的设置,防止落在传送带上时滑落并散落至地面。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中,打开封闭门,通过传送带将混合原料加入工作筒内,此时通过电机一的驱动,在转盘、凸块、衔接环、扇形齿轮、滑动柱、齿条板、连接板、固定环、方形滑槽、限位柱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工作筒的左右往回运动,加之通过电机二的驱动,在连接盘、连接杆的配合下,实现搅拌杆对工作筒内部混合料进行搅拌,通过工作筒的往复运动以及搅拌杆的搅拌,使多种物料进行充分融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的立体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的工作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的方形滑槽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底座;2、支撑柱;3、箱体;4、电机一;5、转盘;6、凸块;7、衔接环;8、扇形齿轮;9、支撑环;10、滑动柱;11、齿条板;12、连接板;13、固定环;14、工作筒;15、电机二;16、连接盘;17、连接杆;18、搅拌杆;19、刮板;20、下料斗;21、下料管;22、阀门;23、支撑架;24、导向仓;25、传送带;26、挡板;27、封闭门;28、把手;29、方形滑槽;30、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箱体3,底座1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2,箱体3的底端四个拐角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支撑柱2的顶端,支撑柱2的设置,提高了箱体3的稳定性,箱体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一4,电机一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通过电机一4的驱动,从而带动转盘5转动,转盘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凸块6,通过转盘5的转动,从而带动凸块6运动,箱体3的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衔接环7,凸块6的外部滑动连接在衔接环7的内壁,通过转盘5转动,从而带动凸块6在衔接环7内壁滑动,衔接环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8,通过凸块6在衔接环7内壁滑动,
从而带动扇形齿轮8运动,箱体3右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9,两个支撑环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10,滑动柱10的顶端设置有齿条板11,滑动柱10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两个连接板12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3,固定环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筒14,通过扇形齿轮8与齿条板11的啮合运动,从而带动滑动柱10在支撑环9内进行往复运动,通过滑动柱10带动连接板12运动,从而带动工作筒14进行左右往复运动,箱体3左端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滑槽29,两个方形滑槽29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0,两个限位柱30的外部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2的前端左侧通孔,通过设置限位柱30与方形滑槽29,使两个连接板12运动时,更加稳定。
[0028]扇形齿轮8的底部齿牙与齿条板11为啮合连接,通过扇形齿轮8与齿条板11的啮合运动,从而带动滑动柱10在支撑环9内进行往复运动,通过滑动柱10带动连接板12运动,从而带动工作筒14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箱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2),所述箱体(3)的底端四个拐角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支撑柱(2)的顶端,所述箱体(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一(4),所述电机一(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凸块(6),所述箱体(3)的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衔接环(7),所述凸块(6)的外部滑动连接在衔接环(7)的内壁,所述衔接环(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8),所述箱体(3)右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环(9),两个所述支撑环(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10),所述滑动柱(10)的顶端设置有齿条板(11),所述滑动柱(10)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两个所述连接板(12)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筒(14),所述箱体(3)左端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滑槽(29),两个所述方形滑槽(29)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0),两个所述限位柱(30)的外部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2)的前端左侧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轮(8)的底部齿牙与齿条板(11)为啮合连接,所述转盘(5)的右端转动连接在箱体(3)的右端内壁,两个所述连接板(12)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
申请(专利权)人:李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