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路协同系统及其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
,具体涉及一种车路协同系统及其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无人驾驶车辆已经进入试验阶段,甚至有的已经进行实路行驶。而无人驾驶车辆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通过感知、决策和控制来实现。车辆的感知是自动驾驶的基础,随着各种车载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日渐趋于商用化。
[0003]其中不同类型车辆的自动驾驶会出现不同的制动距离,由于车身长度、宽度、高度的不同,会导致相同的制动时间,确有不同的制动距离,人为驾驶时,可以通过驾驶时间的增加,从而逐渐掌握不同车辆的制动,但如果车辆重量发生改变,这种驾驶经验反而会使得行车安全性降低。
[0004]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汽车载荷的变化,这些因素会改变汽车的制动效果,只通过感应器对障碍物的感应,以及现有的路测感应装置,均会出现汽车制动效果不佳的情况,且现有的重量测算均通过地磅实现,地磅体积大,安装复杂,且测量时车辆要求静止,因此大多只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包括支撑架(1)与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卡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4),所述重力感应装置(4)与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两个限位板(5),两个所述限位板(5)位于支撑板(3)侧壁处均开设有导槽(6),两个所述限位板(5)的两端均摩擦接触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通过轴体(8)与支撑架(1)滑动配合,所述轴体(8)通过第一齿轮(9)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1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10)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1),所述转动块(11)与支撑架(1)铰接,所述固定架(2)的下端面与支撑架(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多个感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固定板(12)、支撑杆(13)和安装仓(14),所述固定板(12)的下端与支撑杆(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3)与安装平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2)的中段设置有安装仓(14),所述安装仓(14)的两侧设置有收集仓(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2)的中段开设有与安装仓(14)连通的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6)与支撑板(3)侧壁摩擦接触,所述固定板(12)还开设有第二通孔(17)与第三通孔(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7)与转动块(11)摩擦接触,所述第三通孔(18)内铰接有下压块(19),所述下压块(19)的两端设置有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峰,宋菲菲,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