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路协同系统及其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3910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包括支撑架与固定架,支撑架卡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重力感应装置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位于支撑板侧壁处均开设有导槽,两个限位板的两端均摩擦接触有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与重力感应装置,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的测量出整车的重量,随后还可以通过其他感应器提供的车辆高度,进而能够快速的计算出车辆的制动距离,此数据可以发送给车载电脑,进一步的保障了行车安全,而限位板则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会被一些垃圾影响测量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安装简单,且能够应对大多数恶劣天气,有效提高了车辆行驶安全与道路安全。高了车辆行驶安全与道路安全。高了车辆行驶安全与道路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路协同系统及其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路协同
,具体涉及一种车路协同系统及其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无人驾驶车辆已经进入试验阶段,甚至有的已经进行实路行驶。而无人驾驶车辆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通过感知、决策和控制来实现。车辆的感知是自动驾驶的基础,随着各种车载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日渐趋于商用化。
[0003]其中不同类型车辆的自动驾驶会出现不同的制动距离,由于车身长度、宽度、高度的不同,会导致相同的制动时间,确有不同的制动距离,人为驾驶时,可以通过驾驶时间的增加,从而逐渐掌握不同车辆的制动,但如果车辆重量发生改变,这种驾驶经验反而会使得行车安全性降低。
[0004]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汽车载荷的变化,这些因素会改变汽车的制动效果,只通过感应器对障碍物的感应,以及现有的路测感应装置,均会出现汽车制动效果不佳的情况,且现有的重量测算均通过地磅实现,地磅体积大,安装复杂,且测量时车辆要求静止,因此大多只能在高速路口进行侧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包括支撑架(1)与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卡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4),所述重力感应装置(4)与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两个限位板(5),两个所述限位板(5)位于支撑板(3)侧壁处均开设有导槽(6),两个所述限位板(5)的两端均摩擦接触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通过轴体(8)与支撑架(1)滑动配合,所述轴体(8)通过第一齿轮(9)啮合有两个第二齿轮(1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10)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1),所述转动块(11)与支撑架(1)铰接,所述固定架(2)的下端面与支撑架(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多个感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固定板(12)、支撑杆(13)和安装仓(14),所述固定板(12)的下端与支撑杆(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3)与安装平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2)的中段设置有安装仓(14),所述安装仓(14)的两侧设置有收集仓(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2)的中段开设有与安装仓(14)连通的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通孔(16)与支撑板(3)侧壁摩擦接触,所述固定板(12)还开设有第二通孔(17)与第三通孔(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7)与转动块(11)摩擦接触,所述第三通孔(18)内铰接有下压块(19),所述下压块(19)的两端设置有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峰宋菲菲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