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387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化学成分:C、Si、Mn、Cr、Mo、V、Nb、Ti、B、Ni、Cu、Alt,且1.6≤1.2*[Cr]+1.5*[Mo]+2.0*[V]≤2.2;4.7≤([V]+1.3*[Nb])/2.0*[Ti]≤11.6,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大规格风电螺栓经过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非调质钢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紧固件是风电领域应用数量最多的零部件。风电机组零部件种类众多、数量庞大,涉及专业技术范围广阔,以直驱型2MW风电机组为例,其一台整机零部件有550余种,6800余件,而紧固件占所有零部件数量的84%左右。
[0003]风电紧固件在技术上有一系列特点:高强度、高精度等级;服务条件严酷,它将随主机一起常年经受酷暑严寒和极端温差的影响,承受高温、低温的侵蚀;速差大、震动、腐蚀、重载等;除受到轴向预紧拉伸载荷的作用外,还会在工作中受到附加的拉伸交变载荷、横向剪切交变载荷或由此复合而成的弯曲载荷的作用,有时还受到冲击载荷;附加的横向交变载荷会引起螺栓的松动,轴向交变载荷会引起螺栓的疲劳断裂。而在环境介质的作用下,轴向拉伸载荷会引起螺栓的延迟断裂,以及高温条件下引起螺栓的蠕变等。
[0004]近年来随着风电设备的高性能化和材料应用应力提高,对螺栓提出了更高的设计应力和轻量化的要求,风电螺栓向大规格方向发展。目前,风电高强度螺栓大部分选择10.9级,少量为8.8级,大多数都采用合金结构钢制造,并需要经过调质处理,但调质处理后开裂现象时有发生,对热处理温度及淬火介质极为敏感,产品成材率低,且耗时耗能。实现非调质处理的风电螺栓用钢是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及其生产方法,可在省去调质处理步骤的基础上制作出抗拉强度1100MPa以上的直径φ40

80mm大规格高强度风电螺栓。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通过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经冷拔

下料

六角头温锻成型

加工螺纹

低温稳定化处理

表面处理工艺加工得到,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塑韧性、疲劳强度和优良的耐延迟断裂性能。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10%~0.19%、Si 0.42%~0.52%、Mn 2.0%~3.0%、Cr 0.75%~0.95%、Mo 0.13~0.28%、V 0.20%~0.30%、Nb 0.025%~0.035%、Ti 0.015~0.025%、B 0.0020~0.0035%、Ni 0.10%~0.30%、Cu 0.25%~0.35%、Alt 0.010%~0.025%、P≤0.010%、S≤0.010%、O≤0.0020%、N≤0.006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其中1.6≤1.2*[Cr]+1.5*[Mo]+2.0*[V]≤2.2;4.7≤([V]+1.3*[Nb])/(2.0*[Ti])≤11.6。
[0010]所述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耐大气腐蚀性指数I≥6.8。
[0011]所述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金相组织为全粒状贝氏体。
[0012]所述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经过200
±
10℃低温回火后抗拉强度R
m
≥1100MPa,屈强比R
P0.2
/R
m
≥0.9,断后伸长率A≥15%,断面收缩率Z≥50%,缺口强度比NSR值>1.0,

45℃低温冲击吸收功KV2≥27J。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炉冶炼

LF炉精炼

RH真空脱气

大方坯连铸

加热

初轧开坯

六连轧

方坯轧制

探伤、修磨

优棒轧制

圆钢成品。
[0014]所述电炉冶炼步骤中,电炉终点C、P分别控制在C 0.06~0.20%,P≤0.010%;挡渣出钢,出钢至1/5钢水时加入精炼渣和石灰,出钢1/3时,加入脱氧剂和合金,顺序为:铝铁

渣料

硅锰

高碳铬铁

钼铁

增碳剂,出钢结束后根据下渣量,向钢渣面均匀抛洒铝粒。
[0015]所述LF炉精炼步骤中,钢包全程底吹氩,加入预熔型精炼渣、石灰造渣,碱度R3

6,白渣时间≥20分钟。根据进LF炉前成分分析结果在精炼前、中期加入合金调整Si、Mn、Cr、Mo、V、Nb、Ti、B、Cu、Ni含量。
[0016]所述RH真空脱气步骤中,真空前期,如真空度≤100帕则真空保持时间≥10分钟,如真空度≤200帕则真空保持时间≥15分钟;真空后期真空保持时间≥10分钟;如果需要在中期进行成分调整,则调整后必须保证5分钟以上的真空保持时间;破真空后进行喂钙线处理。出站前进行软吹氩处理,软吹时间≥15min。
[0017]所述方坯连铸步骤中,采用全程保护浇铸,钢包到中间包之间采用保护套管+氩封,中间包使用钢水覆盖剂和吹氩保护,中间包到结晶器之间采用浸入式水口;为消除铸坯中心偏析,提高螺栓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采用大方坯连铸,铸坯规格为380mm*450mm,连铸采用二次冷却、末端电磁搅拌和轻重压下,尤其是轻重压下的应用可显著改善铸坯中心偏析,轻重压下总压下量在20

35mm之间,压下量太小无法实现改善偏析的目的,压下量太大铸坯中心容易产生裂纹,其中,一次冷却水压力7.0~9.0bar,二次冷却水压力11.0~15.0bar,
[0018]同时利用中间包感应加热严格控制钢水过热度25~35℃,连铸拉速控制在2.0~2.3mm/min,获得低偏析的连铸坯,保证螺栓成品的性能均匀性。
[0019]所述方坯轧制步骤中,加热炉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200~1300℃,加热总时间控制在250~350min,开轧温度控制在1100
±
50℃,轧后堆冷且堆冷温度≥400℃。
[0020]所述优棒轧制步骤中,加热温度控制在1150~1250℃,均热时间>20min,总加热时间≥200min;开轧温度950~980℃,终轧温度830~870℃,终轧后采用保温罩自然冷却至750~800℃,然后采用强风以≥45℃/s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至450~500℃,随后上冷床或堆垛或入坑缓冷,该过程可实现Φ4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10%~0.19%、Si 0.42%~0.52%、Mn 2.0%~3.0%、Cr 0.75%~0.95%、Mo 0.13~0.28%、V 0.20%~0.30%、Nb 0.025%~0.035%、Ti 0.015~0.025%、B 0.0020~0.0035%、Ni 0.10%~0.30%、Cu 0.25%~0.35%、Alt 0.010%~0.025%、P≤0.010%、S≤0.010%、O≤0.0020%、N≤0.006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1.6≤1.2*[Cr]+1.5*[Mo]+2.0*[V]≤2.2;4.7≤([V]+1.3*[Nb])/(2.0*[Ti])≤1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金相组织为全粒状贝氏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经过200
±
10℃低温回火后抗拉强度R
m
≥1100MPa,屈强比R
P0.2
/R
m
≥0.9,断后伸长率A≥15%,断面收缩率Z≥50%,缺口强度比NSR值>1.0,

45℃低温冲击吸收功KV2≥27J。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良好耐蚀性10.9级大规格风电螺栓用非调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炉冶炼

LF炉精炼

RH真空脱气

方坯连铸

加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瑞汪开忠尹德福于同仁姜婷郭湛余良其丁雷牟祖茂景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