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62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3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包括定位座,定位座其中一端通过在肚脐处切口得到的入口进入至病患的腹腔内部、另一端则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并形成手术通道;操作座,供腹腔镜手术器具通过,用以与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的定位座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可实现两者快速连接/解除连接并无需对定位座连接端施加扩张作用力的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操作座可重复使用,即使用后通过湿消毒、紫外消毒的方式对其进行清洁,缓解了部分病患的经济难度,同时不需要再对操作座施加扩张作用力,通过连接件即可与定位座连接,且在连接时不会增加手术隐患,也不会导致定位座已经建立的通道被破坏。经建立的通道被破坏。经建立的通道被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

技术介绍

[0002]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
[0003]目前,具有多通道的腹腔镜腔镜下多器械通路装置,也称操作座的材质为人造橡胶材质,导致其为一次性产品,使用后就会被作为医疗垃圾回收,无法重复利用,而且价格需要上千元,使得部分病患无法负担,同时人造橡胶材质也具有使用缺陷,即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对其进行扩口,使其安装口的外径大于与其相连的连接部分用以建立手术器具进入腹腔内部的通道,并限定手术器具的使用范围,防止手术器具触碰到其它非需要治疗的器官或肉壁的外径,因为作用力的施加导致连接部分可能会被上移,这样原先建立的通道长度就会被影响,从而增加手术隐患,而且连接部分在进入腹腔后需要医务人员手动对连接部分的通道进行扩大梳理,使其完全打开并使得形成通道的部分与肉壁贴合保证通道打开的稳定性,故无法先与连接再建立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包括定位座,定位座其中一端通过在肚脐处切口得到的入口进入至病患的腹腔内部、另一端则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并形成手术通道;
[0006]操作座,供腹腔镜手术器具通过,用以与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的定位座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可实现两者快速连接/解除连接并无需对定位座连接端施加扩张作用力的连接件。
[0007]进一步完善,连接件包括连接部、被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操作座,被连接部设置在定位座,连接部以旋转或插入的方式与被连接部连接。
[0008]进一步完善,定位座包括上定位环、下定位环以及与两者连接并可缠绕于上定位环的连接带,下定位环可挤压变现,上定位环的内部设有卡腔,被连接部嵌入至卡腔内并能够覆盖部分被连接部。
[0009]进一步完善,操作座包括具有内腔的座体以及多个导向部,座体的上内壁处设有加厚层,加厚层与座体之间共设有贯穿设置并具有过道的通口,过道在通口设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上插道、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下定位槽,上插道与下定位槽呈错位设置,导向部的下端外周面固定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插耳,插耳通过上插道进入过道并通过旋转使得插耳被
调整至下定位槽处,且允许与下定位槽连接时使得插耳陷入下定位槽内,连接部一体成型于座体下端。
[0010]进一步完善,导向部呈柱状的构型并具有一体成型设置的第一柱体以及第二柱体,插耳固定在第一柱体的下端,第二柱体的下端头外径与第一柱体的整体外径一致,且下端头外径至上端头外径逐渐变大,并在插耳陷入至下定位槽时使得第二柱体与通口紧密配合。
[0011]进一步完善,导向部内具有滑道,滑道在导向部设有上部开口、下部开口,上部开口供手术器具进入滑道并穿过在滑道内滑动的滑块延伸至下部开口,下部开口与通口互通。
[0012]进一步完善,滑块具有贯穿设置的插道,插道的内壁贴附有防滑贴。
[0013]进一步完善,下部开口处设有橡胶圈,橡胶圈中部设有供手术器具穿过并适配手术器具外径的插孔。
[0014]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座为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材质的设置使得操作座可重复使用,即使用后通过湿消毒、紫外消毒的方式对其进行清洁,由此可将降低操作座的价值,也缓解了部分病患的经济难度,同时不需要再对操作座施加扩张作用力,通过连接件即可与定位座连接,且在连接时不会增加手术隐患,也不会导致定位座已经建立的通道被破坏;
[0016](2)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上定位环具有两个限制目的,其中一限制目的在于防止被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时不会出现自转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其二目的在于保证被连接部与上定位环的连接稳定性,也能够利用上定位环的内圈部分作用于连接部外表面达到气密效果,还可以在定位座进入腹腔内部前就与被连接部连接,这样医务人员的手指可以通过内圈伸入至腹腔内,对连接带进行梳理,使得连接带与肉壁贴合并不会起皱,使得建立的手术通道能够正常使用;
[0017](3)本专利技术的座体与导向部可拆卸连接,因为手术器具是与病患肉壁直接接触,导致受感染率较高,在将手术器具取出时势必会与导向部接触,故导向部需要被单独拆卸清洗,也保证了后续继续使用的安全性;
[0018](4)本专利技术通过通口与导向部的尺寸差阻止第二柱体持续移动,进而也产生了配合紧密性,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导向部的安装稳定性;
[0019](5)本专利技术的滑块为球状的构型,角度调节灵活,同时滑道与第二柱体长度等长的部分的构型与第二柱体一致,一方面在于可以限制滑块的滑动距离,也能够先与手术器具连接再置入滑道,另一方面在于给予手术器具较大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也使得手术器具的角度变化范围能够更大;
[0020](6)本专利技术的滑块的插道贴附有防滑贴,使得手术器具进入后被橡胶包裹,从而增加两者的连接紧密性以及保证气密性,即在操作手术器具时,移动的是滑块而不是手术器具本身,同时粘连的设置使得防滑贴可更换,这样就能够保证器材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操作座与上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操作座与上定位环配合后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向部与操作座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用以展示插耳在上插道内的状态;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向部与操作座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用以展示插耳在过道内的状态;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向部与操作座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用以展示插耳在下定位槽内的状态;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导向部与滑块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参照附图:这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包括
[0031]定位座1,定位座1其中一端通过在肚脐处切口得到的入口进入至病患的腹腔内部、另一端则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并形成手术通道;
[0032]操作座2,供腹腔镜手术器具通过,用以与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的定位座1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可实现两者快速连接/解除连接并无需对定位座1连接端施加扩张作用力的连接件3。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于,定位座1用以建立手术通道,操作座2与定位座1连接,并供手术器具进入,且可进入的手术器具为手术刀、摄像头等,而且操作座2为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其中一端通过在肚脐处切口得到的入口进入至病患的腹腔内部、另一端则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并形成手术通道;操作座(2),供腹腔镜手术器具通过,用以与作用于入口外的腹腔外肌肤表面的所述定位座(1)的一端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可实现两者快速连接/解除连接并无需对所述定位座(1)连接端施加扩张作用力的连接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部(31)、被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1)设置于所述操作座(2),所述被连接部(32)设置在所述定位座(1),所述连接部(31)以旋转或插入的方式与所述被连接部(3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包括上定位环(11)、下定位环(12)以及与两者连接并可缠绕于所述上定位环(11)的连接带(13),所述下定位环(12)可挤压变现,所述上定位环(11)的内部设有卡腔(11

a),所述被连接部(32)嵌入至所述卡腔(11

a)内并能够覆盖部分所述被连接部(3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座(2)包括具有内腔的座体(21)以及多个导向部(22),所述座体(21)的上内壁处设有加厚层(21

a),所述加厚层(21

a)与所述座体(21)之间共设有贯穿设置并具有过道(41)的通口(4),所述过道(41)在所述通口(4)设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上插道(41

a)、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下定位槽(41

b),所述上插道(41

a)与所述下定位槽(41

b)呈错位设置,所述导向部(22)的下端外周面固定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插耳(22

a),所述插耳(22

a)通过所述上插道(41

a)进入所述过道(41)并通过旋转使得所述插耳(22

a)被调整至所述下定位槽(4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