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307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包括机架、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曳引轮、编码器、制动器以及储能单元,电机设在机架一侧,制动器设在机架另一侧,电机与制动器通过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编码器与制动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曳引轮和电机的驱动轴设计为一体;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在电机上,驱动控制单元与电机、编码器、制动器均连接用于控制各部件的工作;储能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用于向驱动控制单元供电;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曳引轮设置多个,相邻两个曳引轮之间保持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在电机上,可降低电压的压降,避免压降对电机的影响;同时曳引轮分隔设计,避开导轨。避开导轨。避开导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电梯曳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家用电梯的市场扩大,用户对家用电梯的定位从特种设备逐渐转变为家用电器,因此用户对家用电梯安全、舒适性、使用寿命、节能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家用电梯的井道会根据建筑结构的变化而无法统一,通常井道小、窄,且顶层高度小,特别是无机房的情况下,造成整梯设计、布置困难,且由于井道结构的限制,容易使曳引轮与导轨干涉,导致曳引机不好布置,因此后续维护、保养也十分困难。
[0003]目前现有驱动控制单元设置在控制柜内,驱动控制单元体积较大,整体占用空间大,需单独在墙体或者井道内预留空间来安装控制柜;而现有井道狭窄空间小,造成整梯设计、布置困难;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市电AC220/AC380V,造成的电磁辐射较高,电磁噪音相对较大,振动相对较大,轿厢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包括机架、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曳引轮、编码器、制动器以及储能单元,所述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的机架的一侧,所述的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的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的电机与所述的制动器通过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的编码器与所述的制动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的曳引轮设置在所述的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的电机远离所述的曳引轮的一端,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与所述的电机、编码器、制动器均连接用于控制各部件的工作;所述的储能单元与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用于向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供电;所述的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所述的曳引轮设置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的曳引轮之间保持间隙。
[0007]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小于等于36V。
[0008]优选地,所述的电机的每元件匝数小于等于30。
[0009]优选地,所述的电机的每槽导体数小于等于60。
[0010]优选地,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线圈由多股漆包线制成;所述的电机的线圈的线规为n

Φr,直径Φ小于等于0.75mm,n小于等于10。
[0011]优选地,所述的电机的并联支路数大于等于2。
[0012]优选地,所述的储能单元安装在井道内。
[0013]优选地,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还包括充电单元,所述的充电单元与所述的储能单元、外部电源均连接,所述的充电单元用于向所述的储能单元充电。
[0014]优选地,所述的曳引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曳引轮的中间距大于等于65mm小于等于270mm。
[0015]优选地,所述的曳引轮的外周呈凸出弧形,所述的凸起弧形向外部凸出;所述的电机的驱动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的机架连接;所述的编码器内嵌于所述的制动器内与所述的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在电机的一端,储能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可以降低电压的压降,避免压降对电机带来的影响;同时曳引轮分隔设计,避开导轨;安装、井道布置、维护、保养方便;整体结构小巧紧凑,节约井道空间。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技术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的主视图;
[0019]附图2为本技术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的立体图;
[0020]附图3为本技术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的曳引轮的放大图;
[0021]附图4为本技术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的绕组线圈的结构图。
[0022]以上附图中:
[0023]1‑
驱动控制单元,2

电机,3

机架,4

电机的驱动轴,5

制动器,6

编码器,7

曳引轮,8

手动松闸装置,9

漆包线,10

丙烯酸玻璃纤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包括机架3、电机2、驱动控制单元1、曳引轮7、编码器6、制动器5以及储能单元,具体地:
[0026]电机2与制动器5分别安装在机架3两侧,如电机2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一侧,制动器5设置在机架的另一侧;电机2与制动器5通过电机的驱动轴4连接,曳引轮7设置在电机的驱动轴4上。电机2为永磁同步电机2。
[0027]驱动控制单元1连接在电机2远离曳引轮7的一端,即驱动控制单元1直接连接在电机2尾部,驱动控制单元1与电机2、编码器6、制动器5均连接用于控制电机2、编码器6、制动器5的工作,将驱动控制单元1直接连接在电机2的一端,储能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1之间的距离近了,传输电流的电线本身有电阻,线短之后耗电减少了,可以降低电压的压降,可以避免压降对电机2带来的影响,且驱动控制单元1的尺寸可以制作的较小,整体结构更紧凑。同时,控制柜外形可变小,不用单独再在墙体或者井道内预留空间去安装控制柜;驱动控制单元1的尺寸小,可降低材料成本,节省空间。
[0028]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储能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1连接用于向驱动控制单元1供电。储能单元与外部电源(市电)连接,当储能单元内电量用完,外部电源可向储能单元充电。
[0029]本例中,储能单元的电压可选48V、60V或72V等,以48V为最优,更经济,可降低成本。
[0030]本例中,储能单元可为电池或电源;储能单元安装在井道内。
[0031]家用电梯曳引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市电与储能单元,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外接电源的交流电转换成储能单元所需的交流电。曳引装置还包
括充电单元,充电单元与储能单元、外部电源均连接,充电单元用于向储能单元充电,储能单元与控制柜接口板连接,控制柜接口板与主控板连接,主控板与充电单元(充气器板)连接。
[0032]电机2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上具有漆包线绕组,定子和转子通过绕组和永磁体形成电磁回路;定子上设置有布线槽,漆包线按照一定布线方式置于所述布线槽内,参见图4。
[0033]进一步地,通过改变电磁设计方案,降低曳引机额定电压,将常规曳引机电压AC220/AC380V设计为低电压,如≤AC 36V,低于人体安全电压36V,低电压电磁辐射低,无电磁噪音,振动小,提高轿厢舒适感,采取的技术手段是:通过改变定子绕组匝数,降低反电势,在保持额定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额定电压,并结合低电压储能单元向驱动控制单元1供电。
[0034]电机2的改进比如:降低匝数,匝数降低就会使反电势降低,反电势降低那么额定电压随之降低,并且为了保证槽满率,漆包线数量增加,并联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曳引轮、编码器、制动器以及储能单元,所述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的机架的一侧,所述的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的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的电机与所述的制动器通过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的编码器与所述的制动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的曳引轮与所述的电机的驱动轴设计为一体;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的电机上,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与所述的电机、编码器、制动器均连接用于控制各部件的工作;所述的储能单元与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用于向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供电;所述的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所述的曳引轮设置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的曳引轮之间保持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小于等于36V。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的每元件匝数小于等于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的每槽导体数小于等于60。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丹丹朱耀施耘段龙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嘉捷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