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924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穿戴式空调,包括本体、生温件和导温片,所述生温件设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导温片热传导连接;所述本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将所述两个壳体连接的弹性复位件,所述两个壳体和所述弹性复位件共同围设形成穿戴空间,所述两个壳体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的内侧壁和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导温片设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通过弹性复位件的设置,方便用户将本体戴设于人体穿戴部位,且当本体戴设于人体穿戴部位后,撤销施加在壳体上的外力时,可通过弹性复位件的自动弹性复位而使得导温片与人体保持相贴合,使得本体内生温件提供的热能或冷能可以更充分地传递到人体,同时还能增加佩戴稳定性。同时还能增加佩戴稳定性。同时还能增加佩戴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式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家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空调。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制冷降温或制热取暖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产品,例如手持风扇、暖手宝和可穿戴式空调。可穿戴式空调解决了手持风扇和暖手宝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可穿戴式空调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通过内部的生温件实现随时随地对人体制冷降温或制热取暖的效果。
[0003]然而,现有可穿戴式空调为了能够适配大多数用户的穿戴需求,戴设于人体上本体的穿戴空间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冗余量,导致对于许多用户而言,佩戴后本体与人体皮肤不贴合,影响调温效果,也影响佩戴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佩戴时更加稳定、贴合,调温效果更好的可穿戴式空调。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可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生温件和导温片,所述生温件设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导温片热传导连接;所述本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将所述两个壳体连接的弹性复位件,所述两个壳体和所述弹性复位件共同围设形成穿戴空间,所述两个壳体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的内侧壁和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导温片设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
[0007]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壳套件和位于所述壳套件内的分隔片,所述壳套件和所述分隔片为可弹性复位的构件,所述分隔片沿所述壳套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壳套件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的内侧壁和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分隔片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套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连接。
[0008]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壳套件及位于所述壳套件内的呈弧形的内芯,所述内芯为可弹性复位的构件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壳体连接,所述内芯为金属片或多根金属件。
[0009]其中,所述导温片具有两个并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导温片为弧形结构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所述本体具有在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导温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两个所述导温片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90mm≤D≤110mm。
[0010]其中,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导温片连接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粘胶层,所述凹槽的槽底上还设有连接孔,所述导温片设有穿设
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连接柱。
[0011]其中,所述凹槽的槽底进一步凹设有粘胶槽。
[0012]其中,所述两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开关按键及与所述开关按键对应的通孔,所述开关按键包括位于所述通孔内的按压部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的弹性臂。
[0013]其中,所述两个壳体上设有薄膜片,所述薄膜片遮蔽所述开关按键和所述通孔。
[0014]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内均设有扇叶及与所述扇叶对应的风道,所述两个壳体上均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于同一壳体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沿对应壳体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和/或,
[0015]所述两个壳体均包括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的端面上安装有端盖。
[0016]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弧形结构,并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的内侧壁和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外侧壁的两端的中点之间的弧长与其内侧壁的两端的中点之间的弧长的比值为a1,1.5≤a1≤2.5;和/或,
[0017]所述导温片具有两个并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两个壳体和所述导温片均为弧形结构,每个所述导温片的两端的中点之间的弧长与其对应壳体的内侧壁的两端的中点之间的弧长的比值为a2,0.6≤a2≤0.8。
[0018]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式空调,本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将所述两个壳体连接的弹性复位件,所述两个壳体和弹性复位件共同围设形成穿戴空间,两个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弹性复位件发生弹性形变以增加穿戴空间的大小,从而方便用户将本体戴设于人体穿戴部位,且当本体戴设于人体穿戴部位后,撤销施加在壳体上的外力时,可通过弹性复位件自动弹性复位而使得壳体与人体穿戴部位保持相贴合,从而增加佩戴稳定性,使得佩戴更舒适提升佩戴体验,同时能够确保壳体内侧壁上的导温片与人体皮肤保持贴合接触,本体内生温件提供的热能或冷能可以更充分地传递到人体,调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式空调的主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3为图2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2]图4为图1的纵向截面图;
[0023]图5为图1中弹性复位件的分解图;
[0024]图6为可穿戴式空调的其中一壳体的薄膜片分开后的示意图;
[0025]图7为可穿戴式空调的其中一壳体的分解图;
[0026]图8为图7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7]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式空调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10为再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式空调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0030]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空调,包括本体10、生温件122和导温片14;所述生温件122设于所述本体10内并与所述导温片14热传导连接,所述本体10包括两个壳体11及将所述两个壳体11连接的弹性复位件20,所述两个壳体11和所述弹性复位件20共同围设形成穿戴空间101,所述两个壳体11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101的内侧壁和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导温片14设于所述两个壳体11的内侧壁上。
[0032]上述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两个壳体11及将两个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生温件和导温片,所述生温件设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导温片热传导连接;所述本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将所述两个壳体连接的弹性复位件,所述两个壳体和所述弹性复位件共同围设形成穿戴空间,所述两个壳体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的内侧壁和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导温片设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导温片具有两个并分开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导温片为弧形结构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所述本体具有在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导温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两个所述导温片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90mm≤D≤11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壳套件和位于所述壳套件内的分隔片,所述壳套件和所述分隔片为可弹性复位的构件,所述分隔片沿所述壳套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壳套件包括面向所述穿戴空间的内侧壁和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所述分隔片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套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壳套件及位于所述壳套件内的呈弧形的内芯,所述内芯为可弹性复位的构件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壳体连接,所述内芯为金属片或多根金属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导温片连接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平伍勋焕杨广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