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899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3
公开了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将感光组件和马达的组装过程统一在模组组装厂完成,以优化所述摄像模组的结构配置和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具体地,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将马达进行模块化拆分并参与到摄像模组的统一组装方案中,这样更便于对马达内部进行清洗和利于对马达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利于对马达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利于对马达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领域,尤其涉及马达、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将感光组件和马达的组装过程统一在模组组装厂完成,以优化所述摄像模组的结构配置且能够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
[0003]摄像模组包括线路板、感光芯片、马达和光学镜头等重要部件,其中,马达是摄像模组的驱动元件,其作用为驱动摄像模组中的光学部件进行移动以实现光学对焦、光学防抖能等目的。例如,在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摄像模组中,马达被配置为驱动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自动对焦。
[0004]在现有的摄像模组的封装工艺中,模组厂分别从不同的供应商购买马达、光学镜头、感光芯片等部件,并将上述部件进行封装以得到完整的摄像模组。也就是,在现有的摄像模组的封装工艺中,马达、光学镜头、感光芯片等部件分别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而由于各个部件所属的
不同,生产环境也不同,对部件的要求也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基底,包括基底主体、一体地自所述基底主体的上端部向内延伸的第一弹性元件,以及,一体地自所述基底主体的下端部向内延伸的第二弹性元件;被悬持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之间的马达载体,所述马达载体具有一安装腔,用于安装包括至少一光学透镜的透镜组于其内;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马达载体移动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通过注塑工艺与所述基底主体一体成型,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通过注塑工艺与所述基底主体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基底主体具有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转角区域向上延伸的至少二定位柱,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通过注塑工艺一体结合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通过注塑工艺一体结合于所述至少二定位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位柱的上表面中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安装面为平整表面,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中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二安装面为平整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至少二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和所述第四定位柱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四个转角区域往上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定位柱的上表面和所述第四定位柱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位柱的截面尺寸自所述基底主体的下端部向所述基底主体的上端部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基底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之间的至少一支撑柱,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所述至少一支撑柱通过注塑工艺同时与所述基体主体一体成型。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具有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半外廓、第一半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一半外廓和所述第一半内廓之间的第一悬持臂,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第二半外廓、第二半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二半外廓和所述第二半内廓之间的第二悬持臂,其中,所述第一半外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外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底主体一体成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具有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三弹性部件和第四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包括第三半外廓、第三半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三半外廓和所述第三半内廓之间的第三悬持臂,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包括第四半外廓、第四半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四半外廓和所述第四半内廓之间的第四悬持臂,其中,所述第三半外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四半外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底主体一体成型。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具有一体式结构,其包括第二整外廓、第二整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二整外廓和第二整内廓之间的第二悬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整外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底主体一体成型。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基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基底主体内延伸的至少二电连接端子,其中,所述线圈通过所述至少二电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一弹性
元件适于被电连接于线路板。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至少二电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电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位于所述基底主体的同一侧。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线圈的第一电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半内廓,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子的上端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半外廓,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子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并适于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线圈的第二电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半内廓,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的上端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半外廓,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子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并适于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线圈通过所述至少二电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适于被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具有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三弹性部件和第四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包括第三半外廓、第三半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三半外廓和所述第三半内廓之间的第三悬持臂,所述第四弹性部件包括第四半外廓、第四半内廓和延伸于所述第四半外廓和所述第四半内廓之间的第四悬持臂,其中,所述第三半外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四半外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底主体一体成型。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具有一体式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超阙嘉耀方银丽王斌周济谢义王阳严春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