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器、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263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位器、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基于人群的皮节分段无创脊柱节段定位,利用脊柱全长片,运用独创的皮节分段法进行分段和测量,得到了基于人群数据的脊柱皮节分段百分比数据。这种数据获取方式能很好的符合脊柱活动的特点,数据获取更加准确,并且实现了无创定位。首次将脊柱侧位全长片脊柱终板夹角测量与传统半定量估算腰骶部脊椎活动度相结合的方法,拓展了无创脊柱体表定位的手段。表定位的手段。表定位的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器、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器、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脊柱的体表定位:指单一脊椎节段在体表的定位,常用于静态体格检查。例如:通过背部疼痛位置判断脊柱骨折患者的骨折节段;在脊柱手术中判断定位针插入的节段,等等。脊柱节段的体表划分:指同时在体表对多个节段进行定位,其结果主要用于动态体格检查,尤其是脊柱活动度的测量。划分依据通常是基于单个脊椎节段的体表定位结果。
[0003]脊柱是人体中轴骨的构成部分,位于背部皮肤深处,与皮肤表面隔着肌肉、筋膜、皮下软组织等多个解剖层次。脊柱在体表的准确定位对于脊柱功能评估、脊柱疾病筛查与诊断、脊柱手术部位的确定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康复情况的评判及功能锻炼计划定制意义重大。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难以确认脊柱节段与体表位置的关系,无法直接观察确定背部某一区域皮肤下对应的脊柱节段。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其他辅助手段来确认。因现有技术限制,在不借助X光透视时,脊柱节段在体表的划分往往是一种近似结果。因此对同一受试者,不同的体表定位方法往往对应着不同的体表节段划分结果。
[0004]现有的脊柱体表定位方法包括徒手触诊和有创脊柱体表定位器。
[0005]徒手触诊:检查者通过从上至下用手按压患者背部的皮肤,感受脊椎棘突在体表的轻微凸起,从而大致确定脊椎的位置。此为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脊柱体格检查手段。进一步地,基于徒手触诊可得到目前唯一的无创(“无创”指检查过程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损害)脊柱分段方法——基于棘突的脊柱节段体表划分方法。徒手触诊主要定位标记是脊柱棘突。缺点:1.颈段、胸段、腰段脊柱的棘突形态差异巨大(颈椎棘突短小,胸椎棘突长而平,腰椎脊柱粗大),与脊柱在体表的对应位置有很大误差。同时由于棘突在X光片上显影不明显,测量困难,所以缺乏关于该方法与影像学金标准的一致性研究。2.患者体型差异大,对于脂肪层较厚或者背部肌肉发达的的病人触诊十分困难。3.对医生的触诊经验要求高,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人的触诊定位结果差异大。
[0006]有创脊柱体表定位器:将带有定位标记的金属定位器(能在X光片上显影)放置于患者背部,然后通过X光机拍摄患者背部透视图像。结合图像在体表标记特定脊椎对应位置。因其定位过程中使用X光,会对患者造成照射性损害,该类定位器形状不一而同,但原理相同,属于“有创脊柱体表定位器”。有创脊柱体表定位器必须借助射线透视才能定位脊柱位置。缺点:1.有创性。因该定位器必须借助X光透视,高能射线会对患者造成照射性损害。因而在对健康人群进行检查时禁止使用(违背医学伦理中的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2.设备依赖性。此类定位器必须借助X光透视设备(如大型C臂机)才能发挥作用,因而综合应用成本较高。3.使用场景固定。该类定位器属于手术器械,主要作用为术前定位,在开刀前确定并标记手术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器、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脊柱体表定位方法,徒手触诊误差大,以及有创脊柱体表定位器有创的技术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一种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获取多张不同人员的脊柱侧位全长片;
[0011]对于每一张脊柱侧位全长片,在脊柱侧位全长片上分别定位每一节脊椎的上终板;向人员背侧作上终板两端的延长线,交皮肤于定位标记点;以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为圆心,做最小半径的圆与皮肤相切于髂后上嵴皮肤标记点;以第七颈椎棘突中点为圆心,做最小半径的圆与皮肤相切于第七颈椎棘突皮肤标记点;
[0012]在脊柱侧位全长片上,用线段按顺序连接第七颈椎棘突皮肤标记点、定位标记点和髂后上嵴皮肤标记点,形成多个皮节;
[0013]测量出每一段脊椎对应皮节的长度,同时计算出每段皮节占皮节总长度的百分比;
[0014]将全部脊柱侧位全长片的同一节段的脊柱对应皮节占皮节总长度的百分比取平均值,作为无创脊柱节段的定位数据。
[0015]具体的,所述测量出每一段脊椎对应皮节的长度的步骤中,在竖直方向上,上位椎体的延长线位于下位椎体的延长线以上时,将皮节长度记为正值,反之将皮节长度记为负值。
[0016]第二方面,一种定位器,用于依据上述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获得的定位数据进行脊柱节段体表定位,包括:
[0017]基本单元,多个所述基本单元依次连接,每个基本单元上均设置有自动定位柱,所述自动定位柱用于以无创脊柱节段的定位数据为标准,对脊柱的不同脊柱节段进行体表定位;相邻两个自动定位柱之间的距离对应一个脊柱节段的皮节;
[0018]参照点定位柱,包括分别位于定位器两端的第一参照点定位柱和第二参照点定位柱;两个第一参照点定位柱位于定位器第一端的基本单元上,用于对第7颈椎棘突定位;两个第二参照点定位柱位于定位器第二端的基本单元上,用于髂后上嵴定位。
[0019]进一步的,所述基本单元包括侧臂、连接柱和垫片,以垫片隔开分为两层;每层由两个侧臂交叉设置,自动定位柱分别过两层的侧臂交叉点并转动连接两层所述侧臂;同一自动定位柱上连接的所有侧臂长度相同,不同基本单元间的侧臂长度相同或不同;
[0020]相邻的基本单元的侧臂之间以连接柱连接,并能够以连接柱为轴转动;相邻的基本单元的侧臂之间构成菱形空间;所述菱形空间过基本单元上自动定位柱的对角线与对应皮节的长度相同。
[0021]进一步的,所述菱形空间过基本单元上自动定位柱的对角线的长度,为定位器的量程与无创脊柱节段的定位数据的乘积。
[0022]进一步的,所述参照点定位柱设置于所述基本单元的侧臂上,并且连接两层的侧臂。
[002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基本单元的侧臂连接时,位于上部的侧臂相互连接,位于下部
的侧臂相互连接。
[0024]第三方面,一种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装置,包括:
[0025]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张不同人员的脊柱侧位全长片;
[0026]第一标记模块,用于对于每一张脊柱侧位全长片,在脊柱侧位全长片上分别定位每一节脊椎的上终板;向人员背侧作上终板两端的延长线,交皮肤于定位标记点;以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为圆心,做最小半径的圆与皮肤相切于髂后上嵴皮肤标记点;以第七颈椎棘突中点为圆心,做最小半径的圆与皮肤相切于第七颈椎棘突皮肤标记点;
[0027]第二标记模块,用于在脊柱侧位全长片上,用线段按顺序连接第七颈椎棘突皮肤标记点、定位标记点和髂后上嵴皮肤标记点,形成多个皮节;
[0028]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出每一段脊椎对应皮节的长度,同时计算出每段皮节占皮节总长度的百分比;
[0029]计算模块,用于将全部脊柱侧位全长片的同一节段的脊柱对应皮节占皮节总长度的百分比取平均值,作为无创脊柱节段的定位数据。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多张不同人员的脊柱侧位全长片;对于每一张脊柱侧位全长片,在脊柱侧位全长片上分别定位每一节脊椎的上终板;向人员背侧作上终板两端的延长线,交皮肤于定位标记点;以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为圆心,做最小半径的圆与皮肤相切于髂后上嵴皮肤标记点;以第七颈椎棘突中点为圆心,做最小半径的圆与皮肤相切于第七颈椎棘突皮肤标记点;在脊柱侧位全长片上,用线段按顺序连接第七颈椎棘突皮肤标记点、定位标记点和髂后上嵴皮肤标记点,形成多个皮节;测量出每一段脊椎对应皮节的长度,同时计算出每段皮节占皮节总长度的百分比;将全部脊柱侧位全长片的同一节段的脊柱对应皮节占皮节总长度的百分比取平均值,作为无创脊柱节段的定位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出每一段脊椎对应皮节的长度的步骤中,在竖直方向上,上位椎体的延长线位于下位椎体的延长线以上时,将皮节长度记为正值,反之将皮节长度记为负值。3.一种定位器,用于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无创脊柱节段定位数据获取方法获得的定位数据进行脊柱节段体表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单元,多个所述基本单元依次连接,每个基本单元上均设置有自动定位柱(1),所述自动定位柱(1)用于以无创脊柱节段的定位数据为标准,对脊柱的不同脊柱节段进行体表定位;相邻两个自动定位柱(1)之间的距离对应一个脊柱节段的皮节;参照点定位柱,包括分别位于定位器两端的第一参照点定位柱(2)和第二参照点定位柱(3);两个第一参照点定位柱(2)位于定位器第一端的基本单元上,用于对第7颈椎棘突定位;两个第二参照点定位柱(3)位于定位器第二端的基本单元上,用于髂后上嵴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单元包括侧臂(4)、连接柱(5)和垫片(6),以垫片(6)隔开分为两层;每层由两个侧臂(4)交叉设置,自动定位柱(1)分别过两层的侧臂(4)交叉点并转动连接两层所述侧臂(4);同一自动定位柱(1)上连接的所有侧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耘孙宇庆吴静晔葛藤辉李观清敖进涛徐忠宁蔡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