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631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其前驱体主要是以镍锰或镍铁锰氢氧化物为基体,采用共沉积方法进行外层Cu包覆,共沉积Cu包覆反应结束后,通过陈化反应加入Si盐,水解进行二次Si包覆,最后通过预烧使得Cu(OH)2形成CuO;两次包覆过程中均不采用络合剂进行包覆;包覆铜的目的是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包覆硅此目的是防止首周充电过程中晶体结构进行崩塌形成无定形相进一步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植被的前驱体的包覆层呈疏松形貌,有利于钠离子形成钠离子进出的快速通道。使制备的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良、容量较高、高倍率充放电、提高安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钠离子电池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之一。随着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资源储量有限等问题的显现,资源分布广泛的钠离子电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0003]目前对于钠离子电池来说,由于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导致了钠离子嵌入、脱出传输过程相对缓慢,大幅降低了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另外钠离子的嵌入也会引起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变化,造成结构不稳定使其安全性能降低。
[0004]因此为了改善钠离子嵌入、脱出导致的容量与倍率性能降低以及晶体结构不稳定使其安全性能差,制备出性能更好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于本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前驱体的包覆层呈疏松形貌,有利于钠离子形成钠离子进出的快速通道。使制备的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良、容量较高、高倍率充放电、提高安全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所述前驱体表面疏松,外层Cu包覆均匀,所述前驱体其分子式为SiCu1‑
X

Y

z
Ni
x
Fe
y
Mn
Z
(OH)2,其中,0.1≤X<0.5,0≤Y≤0.9,0<Z≤0.8;Si占比为0.05

1.0%。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镍锰或镍铁锰的混合盐溶液A,配制铜盐溶液B,配制硅酸盐溶液C,配制沉淀剂溶液、络合剂溶液以及酸溶液;(2)在反应釜中用纯水、络合剂溶液、沉淀剂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反应底液,并按照体积比1:5通入空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且流量为5L/min;(3)然后,在反应底液中并流通入混合盐溶液A、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待粒经D50长至3.0

12.0um,停止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35

80℃,pH值为10

13,络合剂含量为0.1~10g/L,搅拌速度为200~1000 rpm;(4)将步骤(3)最终得到的反应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固相经洗涤脱水后得到含水量为5%

15%的前驱体材料。
[0008](5)将步骤(4)最终得到的前驱体材料与纯水按照重量比1:1

3投入反应釜内,将步骤(1)中所配制好的铜盐溶液B与沉淀剂溶液并流进入反应釜中,维持反应的pH为8

12.5,沉淀剂溶液浓度为1

8mol/L,反应温度为35

70℃,搅拌速度400

800 rpm,反应3

15h
停止反应 ,得到外层包覆铜的氢氧化物的前驱体;(6)步骤(5)中的反应结束后,将步骤(1)中配制的硅酸盐溶液C与酸溶液并流进入步骤(5)的反应釜中,保持反应pH为7

10,搅拌速度100

500 rpm,反应0.5

5h停止反应,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经过水洗、烘干得到包覆铜硅的氢氧化物前驱体;(7)将步骤(6)得到的包覆铜硅的氢氧化物前驱体,在150

250℃下进行预烧得到外层包覆氧化铜的SiCu1‑
X

Y

M
Ni
x
Fe
y
Mn
Z
(OH)2前驱体。
[0009]进一步,所述镍锰或镍铁锰的混合盐溶液A浓度为1.0

2.5mol/L, 所述铜盐溶液B的浓度为0.5

2.0mol/L,所述硅酸盐溶液C的浓度为100

500g/L ;进一步,所述镍锰或镍铁锰的混合盐溶液为硫酸盐、氯化盐、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铜盐为硫酸铜、氯化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酸盐为硅酸钠;所述沉淀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其浓度为1

8mol/L;所述络合剂为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其浓度为1

9mol/L;所述步骤(4)洗涤采用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驱体主要是以镍锰或镍铁锰氢氧化物为基体,采用共沉积方法进行外层Cu包覆,使得外层包覆元素更加均匀;共沉积Cu包覆反应结束后,通过陈化,水解进行二次Si包覆,反应更加均匀彻底;最后通过预烧使得Cu(OH)2形成CuO;两次包覆过程中均不采用络合剂进行包覆,此过程不采用络合剂的目的是使形貌表面呈疏松状态(不使用络合剂的结晶结构生长方向与添加络合剂的不一样),另外对环境友好; 包覆铜的目的是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包覆硅目的是防止首周充电过程中晶体结构进行崩塌形成无定形相进一步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前驱体的包覆层呈疏松形貌,有利于钠离子形成钠离子进出的快速通道。使制备的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良、容量较高、高倍率充放电、提高安全性能。
[0011](2)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在现有主流工艺基础上,无需增加成本,工艺适用范围广,产品结晶性好,产能高。此方法可调控外层包覆形貌及密实程度,并且可进行多元素包覆。
[0012](3)用上述前驱体通过烧结制备出来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晶体结构稳定不易崩塌,所制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好、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基体前驱体材料的SEM图。
[0014]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包覆铜的前驱体材料SEM图。
[0015]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包覆铜前驱体材料的剖面能谱SEM图。
[0016]图4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包覆硅的前驱体材料能谱SEM图。
[0017]实施例11、制备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前驱体,步骤如下:(1)用硫酸镍和硫酸锰配制总金属浓度为2.0mol/L的镍、锰可溶性盐混合溶液,其中镍、锰摩尔比30:70;配制3mol/L的氨水溶液作为络合剂;配制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0018](2)向反应釜中加入纯水、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配置体积为80L的底液,调节其pH值为12.2

12.3,氨含量为0.5

1g/l,温度控制为45℃。开启搅拌装置,搅拌速度为850r, 向所
述反应釜的液面下通入空气与氮气的1:5的混合气体5L/min,测试反应釜内液面氧含量2.5%,是整个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表面疏松,外层Cu包覆均匀,所述前驱体其分子式为SiCu1‑
X

Y

z
Ni
x
Fe
y
Mn
Z
(OH)2,其中,0.1≤X<0.5,0≤Y≤0.9,0<Z≤0.8;Si占比为0.05

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镍锰或镍铁锰的混合盐溶液A,配制铜盐溶液B,配制硅酸盐溶液C,配制沉淀剂溶液、络合剂溶液以及酸溶液;(2)在反应釜中用纯水、络合剂溶液、沉淀剂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配制成反应底液,并按照体积比1:5通入空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且流量为5L/min;(3)然后,在反应底液中并流通入混合盐溶液A、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待粒经D50长至3.0

12.0um,停止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35

80℃,pH值为10

13,络合剂含量为0.1~10g/L,搅拌速度为200~1000 rpm;(4)将步骤(3)最终得到的反应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固相经洗涤脱水后得到含水量为5%

15%的前驱体材料;(5)将步骤(4)最终得到的前驱体材料与纯水按照重量比1:1

3投入反应釜内,将步骤(1)中所配制好的铜盐溶液B与沉淀剂溶液并流进入反应釜中,维持反应的pH为8

12.5,沉淀剂溶液浓度为1

8mol/L,反应温度为35

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华王艳平徐云军程迪朱亚洲汪文王帅陈丹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