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不断流的情况下地铁建造明挖基坑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形式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多城市兴起了地铁的建设热潮。然而,在河流较多的城市修建地铁时(例如,苏州、杭州地区),地铁线路往往可能会出现穿越河道的情况。地铁线路穿越河道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地铁区间隧道穿越河道和地铁车站基坑穿越河道,其中,大多数情况下以前者最为常见。无论哪种情况,地铁线路穿越河道过程中,均要严格控制河道中水的渗流作用对地铁施工结构构件(例如,基坑地连墙、隧道衬砌管片等)的影响,在水流和地铁施工开挖卸荷扰动的耦合作用下,周围土层极易发生变形,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靠度。
[0003]目前为止,地铁车站的施工大多数采用明挖法施工,即在地面先施作车站基坑的围护结构(例如,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钢板桩等等),待达到设计要求后,依然在露天情况下进行分层分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基坑分段、分区,将地铁轨道中与既有河道交叉的一段称为主基坑段,其余被称为次基坑段;在主基坑段中,基于既有河道位置,至少分拟建渡槽区、既有河道区、以及不含拟建渡槽区和既有河道区的其它区;施作地连墙,基于基坑分段、分区,依次在主基坑段中的拟建渡槽区和其它区、次基坑段、以及主基坑段中的既有河道区中施作地连墙,其中,在拟建渡槽区中地连墙施工完成后即刻进行临时渡槽的修建;对既有河道引流,基于修建的临时渡槽,修建临时箱涵和临时明渠,将既有河道中的水引流至临时渡槽内;封堵既有河道并拆除既有河道桥梁,其始建在既有河道区的地连墙之前,且在施作既有河道区的地连墙的沟槽中采用随深度不同而水泥掺量不同的三轴搅拌桩加固;施作车站主体结构,基于开挖后的基坑,在各段或各区的基坑中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分层施工其内的车站主体结构,直至其顶板浇筑完成;复通既有河道,复建既有河道桥梁并恢复既有河道通流,再拆除临时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基坑段中的拟建渡槽区设置在既有河道远离其他区中的另一侧且位于远离既有河道宽度2
‑
3倍的位置处;拟建渡槽区与既有河道区之间的封堵墙施作在临时渡槽与既有河道宽度之间的中线位置处;拟建渡槽区中的另一个封堵墙施作在远离临时渡槽宽度2
‑
3倍的位置处;既有河道区与其他区之间的封堵墙施作在远离既有河道宽度2
‑
3倍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作拟建渡槽区与既有河道区之间的封堵墙之前,还需要对该位置的封堵墙的内外两侧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加固;其中,施作拟建渡槽区与既有河道区之间的封堵墙所采用的三轴搅拌桩的水泥掺量不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既有河道引流,包括:修建临时渡槽,在拟建渡槽区放坡开挖基坑,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开挖基坑至槽底后,使用破碎机对既有河道桥梁中的桥桩进行机械破碎处理;将地连墙主筋锚入渡槽底板内同侧墙中并一起浇筑;并在渡槽底部架设格构柱作为辅助承重结构;其中,修建临时渡槽时,依次分底板、侧壁及防撞护栏三步进行模板支设,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修建临时箱涵,开挖放置箱涵所需的沟槽;再架设放置箱涵的模板;在沟槽内底部浇筑一层混凝土以形成垫层;待沟槽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放置箱涵,再在箱涵的两侧同时回填灰土;其中,对模板架设、沟槽内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可与修建临时渡槽工序一同进行;修建临时明渠,在渡槽与箱涵施工结束后,开挖连接既有河道与临时渡槽的临时明渠,将基坑一侧的既有河道中的水依次经临时箱涵、临时渡槽和临时明渠改迁,引入基坑另一侧的既有河道中,以此保持施工过程中既有河道中的水不断流。
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富,田书广,李想,高佳豪,伍天华,裴博文,董佳琳,刘汝辉,李坤,田峰,郭迪迪,王深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