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弯薄壁H形钢-聚丙烯系杆PEC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55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弯薄壁H形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
,涉及一种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PEC柱结构中,其主要是由H型钢、混凝土以及横向系杆组成,而H型钢自身自重较大不易于运输和现场安装且横向系杆需要焊接在H型钢的翼缘两侧造成焊接所可能产生的不利于结构自身的残余应力。同时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结构中,存在自重大、易出现裂缝,施工工艺复杂且周期长等问题,不符合现代建筑结构施工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该柱具有自重小,不易出现裂缝、工艺简单以及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包括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连接件及聚丙烯打包带;其中,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布,且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的腹板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的腹板之间通过若干连接件相连接,各聚丙烯打包带均为环状结构,且各聚丙烯打包带均穿过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的上翼缘及下翼缘和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的上翼缘及下翼缘,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和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均浇筑有轻质高强混凝土。
[0005]各连接件沿纵向均匀分布。
[0006]各聚丙烯打包带与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的轴线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的轴线相垂直。
[0007]各聚丙烯打包带沿轴向依次分布。
[0008]位于两侧的各聚丙烯打包带之间的间距为50mm。
[0009]位于中间位置处的各聚丙烯打包带之间的间距为100mm。
[0010]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0011]所述连接件为拉铆钉。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在具体操作时,将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的腹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将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的翼缘通过聚丙烯打包带相连接,其中,聚丙烯打包带形成类似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箍筋,最后浇筑轻质高强混凝土,以形成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利用聚丙烯打包带在PEC柱结构中起张拉作用并兼做PEC柱结构中的系杆,以防止混凝土的脱落,使冷弯薄壁C形钢与轻质高强混凝土之间更好地共同工作,以提高柱结构的延性、耗能能力,同时冷弯薄壁H形钢可以作为永久模板兼做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钢筋,聚丙烯打包带兼做箍筋,节省了现场钢筋绑扎的人工成本,并且略去了现
场支模拆模的施工工艺,具有自重小,不易出现裂缝、工艺简单以及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细部构造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聚丙烯打包带4的示意图.
[0018]其中,1为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2为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3为连接件、4为聚丙烯打包带、5为轻质高强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1]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包括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连接件3及聚丙烯打包带4;其中,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布,且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腹板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腹板之间通过若干连接件3相连接,各聚丙烯打包带4均为环状结构,且各聚丙烯打包带4均穿过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上翼缘及下翼缘和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上翼缘及下翼缘,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和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浇筑有轻质高强混凝土5。
[0022]各连接件3沿纵向均匀分布,各聚丙烯打包带4与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轴线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轴线相垂直。
[0023]各聚丙烯打包带4沿轴向依次分布,且位于两侧的各聚丙烯打包带4之间的间距为50mm,位于中间位置处的各聚丙烯打包带4之间的间距为100mm。
[0024]所述连接件3为螺栓或拉铆钉。
[0025]本专利技术在具体施工时,先在工厂中在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腹板位置处分别开设圆孔,再在其上翼缘及下翼缘上开设长圆孔,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将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腹板相互紧靠,利用连接件3分别穿过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腹板上的圆孔将其紧密连接,以形成冷弯薄壁H形钢。将聚丙烯打包带4穿入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上翼缘及下翼缘
上的长圆孔,其中,聚丙烯打包带4的端部利用热熔法进行焊接,最后以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及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作为永久模板,另外一侧设置临时模板浇筑轻质高强混凝土5,形成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结构,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节省柱结构一定的施工时间。
[0026]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的数量可以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聚丙烯打包带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连接件(3)及聚丙烯打包带(4);其中,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布,且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腹板与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腹板之间通过若干连接件(3)相连接,各聚丙烯打包带(4)均为环状结构,且各聚丙烯打包带(4)均穿过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上翼缘及下翼缘和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上翼缘及下翼缘,第一冷弯薄壁C形钢(1)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和第二冷弯薄壁C形钢(2)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均浇筑有轻质高强混凝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EC柱,其特征在于,各连接件(3)沿纵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弯薄壁H形钢

聚丙烯系杆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金光梁建永张培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