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烘干
,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空气潮湿的地区,衣服干燥需要借助于烘干设备。相较于电加热直排式干燥机,热泵烘干设备能够降低能耗。但现有的热泵烘干设备在烘干任务结束后,烘干筒内温度仍然较高,打开门会散发出热气,使用体验不佳。
[0003]因此,亟需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烘干设备,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包括外部冷凝器、外部风机、压缩机、内部冷凝器、内部风机和蒸发器,所述外部冷凝器的放热端、所述内部冷凝器的放热端、所述蒸发器的吸热端和所述压缩机依次连通,以形成制冷剂循环,所述外部风机能够朝向所述外部冷凝器吹风,所述内部风机能够朝向所述内部冷凝器吹风;
[0007]所述热泵烘干设备还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所述蒸发器的放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冷凝器(1)、外部风机(2)、压缩机(3)、内部冷凝器(4)、内部风机(5)和蒸发器(6),所述外部冷凝器(1)的放热端、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放热端、所述蒸发器(6)的吸热端和所述压缩机(3)依次连通,以形成制冷剂循环,所述外部风机(2)能够朝向所述外部冷凝器(1)吹风,所述内部风机(5)能够朝向所述内部冷凝器(4)吹风;所述热泵烘干设备还包括烘干筒(7),所述烘干筒(7)、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以及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依次连通,以形成烘干气流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热交换器(8),所述全热交换器(8)具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换热通道(81)和第二换热通道(82),所述第一换热通道(81)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烘干筒(7),所述第一换热通道(81)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入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82)的入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82)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的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湿转轮(15),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湿端的入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出口,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的入口,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烘干筒(7),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热交换器(8)和除湿转轮(15),所述全热交换器(8)具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换热通道(81)和第二换热通道(82),所述第一换热通道(81)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烘干筒(7),所述第一换热通道(81)的出口连通于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入口,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入口,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湿端的入口,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82)的入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82)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的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9),所述电加热器(9)设置在所述烘干气流循环内,且位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下游。6.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通回路和第一旁通阀(10),所述第一旁通阀(10)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上,所述第一旁通回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压缩机(3)的入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放热端的出口。7.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旁通回路和第二旁通阀(16),所述第二旁通阀(16)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回路上,所述第二旁通回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放热端的入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放热端的出口。8.根据权利要求1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