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26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需求确定、领域设计、服务开发、测试发布和持续扩展五个步骤,通过需求分析和需求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再通过需求可行性分析,确定所有业务模型对应的需求点是否能实现;通过模块划分、领域建模和模型验证,创建可靠的领域模型,为服务开发做好准备;用模型开发和验证,完成热管理领域的具体功能开发;进行集成测试,完成功能的验证,验证完成后,对应发布到软硬件平台;最后扩展新的需求,不断更新迭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需求的准确执行和传达,开发分工更加明确,业务划分准确,业务模块之间高内聚,低耦合;采用高效的开发方式,在保证进度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质量。证质量。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服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化汽车的逐步推进,车身软硬件复杂度也在持续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研发成本的极速增加,同时随着需求不断的调整,就需要在先有整车软件系统上增加若干新的功能。因为无法掌控软件业务逻辑,且不具备完善的拓展体系,导致无法平稳的迭代软件产品。每次服务升级过程容易引发蝴蝶效应,易牵连其他模块功能引发大量事故,从而影响整车的稳定性。
[0003]汽车行业的服务开发,完全可以借鉴软件行业,软件行业的开发经过几十年的迭代更新,已经形成了很多成熟的方法论,汽车行业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已成产业共识,但软件定义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软件的大量引入给汽车产业从设计、开发、集成、测试、发布和维护都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只有管理好软硬件组合的复杂度,才能持续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形成市场竞争力。
[0004]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服务都可能绑定具体的硬件设备,这就要求,服务api的定义需要非常高的复用性来适配不同的底层硬件,且由于汽车行业的开发模式较为传统,非常难以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汽车需求,这就需要有一种成熟的思想来指导整个汽车行业开发。
[0005]分层解耦目前是提升软件复用性,降低软硬件开发复杂度的关键手段,也是迈向软件定义汽车的必由之路。通过分层解耦,可以实现软件与硬件分离,应用与基础平台分离,但如何实施成为关键挑战,将直接影响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达成。从技术层面,架构如何分层,服务如何划分有利于最大化复用、最简化开发维护和长期演进是关键挑战;只有合理、稳定、统一的服务划分才能确保软件定义汽车价值实现最大化;从产业链方面,各方如何定位、分工、协作才能保障各方最大化利益是关键难点,开放、合作、共赢是软件定义汽车快速落地的基础。
[0006]目前服务开发过程中,没有一种统一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思想,可能会产生各部门之间交流困难,部分需求无法准确传递,导致在需求不断变更(整个车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开发进度无法正常推进,经常返工,质量无法保证;服务边界不明确,使得部分功能夹杂在多个服务中,从而导致在具体开发过程中的相互干扰的情况,且随着需求的增加如何保证后续的迭代可以直接扩展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需求确定,通过需求分析和需求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再通过需求可行性分析,确定所有业务模型对应的需求点是否能实现;
[0011]S2、领域设计,通过模块划分、领域建模和模型验证,创建可靠的领域模型,为服务开发做好准备;
[0012]S3、服务开发,包括模型开发和验证,完成热管理领域的具体功能开发;
[0013]S4、测试发布,集成测试和发布,主要完成功能的验证,验证完成后,对应发布到软硬件平台;
[0014]S5、持续扩展,扩展新的需求,不断更新迭代。
[0015]所述步骤S1中,需求调研具体包括:
[0016]和客户业务专家沟通,整理需求,通过一步一步深入梳理需求后,可以整理出一个初版的业务模型,包含热管理模块大致的功能点,明确整个业务的逻辑流程关系;这个过程,需要保证和客户业务专家达成一致,输出一个需求分析报告和UML用例;
[0017]需求分析具体通过以下四个方面:
[0018]①
需求产生的原因,即明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需求,这有利于完全理解需求,为后续辨别需求真伪提供帮助;
[0019]②
需求使用场景,www(who when where)原则,即何人/物在何时何地会使用该需求,有助于更好的设计功能,避免设计的功能因扩展性不足;通过需求方的场景,扩展思考,是否存在衍生的场景。思考的过程,也是帮助你抓住和理解需求本质的过程;
[0020]③
辨别真假需求,明确需求提出人的想法,充分理解需求后,与需求提出人回述几轮,听听他们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过程,基本上对需求点及实现方式达成一致,在后期正式开发时,会减小很多阻碍;
[0021]④
需求解决方案,明确产品需求,找出某些需求实现的共通点,为领域建模打好基础。在考虑初步需求解决方案的时候,不仅要照顾到用户方,同时还要兼顾到战略,产品运营,业务,竞争方。
[0022]所述步骤S1中,需求可行性分析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具体包括:
[0023]①
技术可行性,其研究目的是判断新的系统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否实现,或某种新技术能否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
[0024]②
组织可行性,它是研究所建议的业务功能能否成功地实现;
[0025]③
时间可行性,业务功能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发完成;
[0026]④
经济可行性,研究开发的成本和效益,判断得到的效益是否能高于开发的成本,以及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开发的成本;
[0027]通过上述四个方面来确定所述需求调研中的所有业务模型对应的需求点是否能实现。
[0028]所述步骤S2中的模块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29]在步骤S1完成后,根据热管理模块业务模型和功能点,对业务领域做梳理与划分,区分出热管理领域下的所有领域对象,确定热管理子领域包含的所有领域模型,并对各个模型做详细设计,对应输出概要设计文档和UML类图(包括关联关系),具体领域建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0030]S2.1、步骤S1完成后,通过对需求的进一步分析和拆解,已经明确了问题域和业务期望,再结合业务视角,对问题域进行分类;通过统一的uml语言,完成对应整车热管理组件图:
[0031]S2.2、找出热管理领域内每个组件中所有的实体(承载热管理业务功能的载体)、值对象,以及实体中的属性,完成uml类图设计;
[0032]具体使用四色建模的方法来完成对热管理模块实体构建的步骤如下:
[0033]S2.2.1、确定时标型对象,即整个事件中,留下足迹的;这些足迹都是时标型对象。而这些对象就是建模的起点(例如:温度,pm2.5);
[0034]S2.2.2、丰富S2.2.1,即补充一些实体对象,时标型对象的参与者,通常会有三类,对象,地点,物(例如: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
[0035]S2.2.3、加入角色对象,即S2.2.2中的实体对象,如何参与到具体的流程中的,即这些实体具有的动作;
[0036]S2.2.4、加入一些适当的描述对象,也归属于实体;
[0037]总结一下,针对实体的构建,首先要以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求为前提,寻找一些需要追溯的事件,根据这些事件,寻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需求确定,通过需求分析和需求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再通过需求可行性分析,确定所有业务模型对应的需求点是否能实现;S2、领域设计,通过模块划分、领域建模和模型验证,创建可靠的领域模型,为服务开发做好准备;S3、服务开发,包括模型开发和验证,完成热管理领域的具体功能开发;S4、测试发布,集成测试和发布,主要完成功能的验证,验证完成后,对应发布到软硬件平台;S5、持续扩展,扩展新的需求,不断更新迭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需求调研具体包括:和客户业务专家沟通,整理需求,通过一步一步深入梳理需求后,可以整理出一个初版的业务模型,包含热管理模块大致的功能点,明确整个业务的逻辑流程关系;这个过程,需要保证和客户业务专家达成一致,输出一个需求分析报告和UML用例;需求分析具体通过以下四个方面:

需求产生的原因,即明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需求,这有利于完全理解需求,为后续辨别需求真伪提供帮助;

需求使用场景,www(who when where)原则,即何人/物在何时何地会使用该需求,有助于更好的设计功能,避免设计的功能因扩展性不足;通过需求方的场景,扩展思考,是否存在衍生的场景;思考的过程,也是帮助你抓住和理解需求本质的过程;

辨别真假需求,明确需求提出人的想法,充分理解需求后,与需求提出人回述几轮,听听他们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过程,基本上对需求点及实现方式达成一致,在后期正式开发时,会减小很多阻碍;

需求解决方案,明确产品需求,找出某些需求实现的共通点,为领域建模打好基础;在考虑初步需求解决方案的时候,不仅要照顾到用户方,同时还要兼顾到战略,产品运营,业务,竞争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需求可行性分析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具体包括:

技术可行性,其研究目的是判断新的系统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否实现,或某种新技术能否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

组织可行性,它是研究所建议的业务功能能否成功地实现;

时间可行性,业务功能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发完成;

经济可行性,研究开发的成本和效益,判断得到的效益是否能高于开发的成本,以及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开发的成本;通过上述四个方面来确定所述需求调研中的所有业务模型对应的需求点是否能实现。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定义汽车服务开发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模块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在步骤S1完成后,根据热管理模块业务模型和功能点,对业务领域做梳理与划分,区分出热管理领域下的所有领域对象,确定热管理子领域包含的所有领域模型,并对各个模型
做详细设计,对应输出概要设计文档和UML类图(包括关联关系),具体领域建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S2.1、步骤S1完成后,通过对需求的进一步分析和拆解,已经明确了问题域和业务期望,再结合业务视角,对问题域进行分类;通过统一的uml语言,完成对应整车热管理组件图:S2.2、找出热管理领域内每个组件中所有的实体(承载热管理业务功能的载体)、值对象,以及实体中的属性,完成uml类图设计;具体使用四色建模的方法来完成对热管理模块实体构建的步骤如下:S2.2.1、确定时标型对象,即整个事件中,留下足迹的;这些足迹都是时标型对象;而这些对象就是建模的起点(例如:温度,pm2.5);S2.2.2、丰富S2.2.1,即补充一些实体对象,时标型对象的参与者,通常会有三类,对象,地点,物(例如: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S2.2.3、加入角色对象,即S2.2.2中的实体对象,如何参与到具体的流程中的,即这些实体具有的动作;S2.2.4、加入一些适当的描述对象,也归属于实体;总结一下,针对实体的构建,首先要以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求为前提,寻找一些需要追溯的事件,根据这些事件,寻找参与者,再从参与者中抽象出角色对象的一些具体的动作;最后,对于一些复杂场景,需要真假一些描述型对象来补足;S2.3、通过uml组件图中的业务关系,将步骤S2.2中这些领域对象按照业务关系形成聚合,再通确定聚合根,每一个聚合根对应一个领域模型,对于所有领域内对象的访问都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凯邓若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