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耀庆专利>正文

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153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涉及建筑领域,包括梁柱连接件,梁柱连接件的外周缘上设有衔接部,衔接部向外凸出,衔接部具有内凹的承置槽,承置槽两侧的槽壁上开设有数组第一穿接孔;梁柱连接件的上下端均具有连接平台,连接平台上具有贯穿设置的数组第二穿接孔;每个连接平台上均设有向外凸伸的插掣段。在梁柱连接件上设有具有承置槽的衔接部,这样预铸梁中的衔接板直接容置靠接在衔接部的承置槽内,使得在螺固组接过程中预铸梁不再如传统方案一样需用吊机进行持续吊挂才能完成定位;本方案的预铸梁两端的衔接板将可直接容置在两个梁柱连接件的承置槽内;不仅在定位时更为便利,更能缩短施工作业所花费的工时,增进施工效率。增进施工效率。增进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预铸建筑又名预制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主要指通过预铸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预铸建筑具有建造快、受环境制约小、节省劳动力和质量较高等特点。目前,组成预铸建筑的预铸构件一般包括有预铸柱、预铸梁、预铸叠合板、预铸楼梯、预铸外围护墙和预铸看台板等;此类预铸构件一般通过预铸工厂先行铸造完成,再运载至施工现场,由吊装设备将预铸构件按照预订的定位讯息进行安装定位。完成一个楼层所有预铸构件的安装作业后,将必要的叠合层钢筋与线材管路埋置妥当,然后在叠合层上一次浇筑混凝土,令所有的预铸构件全部凝结为整体性的结构楼层。这样的预铸建筑的优点是,在工地现场的工作量将至最低、减少人力以及施工时间,进而有效地缩短工期,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在外墙的鹰架上施工,大幅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0003]其中在预铸建筑中,预铸柱与预铸梁的结合是通过梁柱连接件实现;在梁柱连接件的上下端面均形成有对应的连接平台,在连接平台中分别具有向外凸伸的插掣段,梁柱连接件以上下端面的插掣段与预铸柱进行插接结合,并通过利用连接平台与预铸柱进行锁定;在梁柱连接件的周缘处凸设有至少一个衔接板;预铸梁与这里的衔接板进行固定,这样两个梁柱连接件通过预铸梁进行固定,预铸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预铸连接件的衔接板固定;通过以上结构的设计,达到了预铸柱与预铸梁通过梁柱连接件进行连接结合的目的。
[0004]梁柱连接件虽然可以使得预铸柱与预铸梁进行连接结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梁柱连接件具有一定的缺陷,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0005]其一:梁柱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是利用预铸梁的两端与衔接板进行固定实现,在预铸梁与衔接板进行连接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吊机持续吊挂预铸梁的方式来与衔接板进行对接施工,这样吊装定位的方式在定位操作上造成极大的不便,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
[0006]其二:预铸梁的两端直接与衔接板进行连接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处刚性太高、挠性不足,容易在地震等外力影响下产生断裂,进而造成建筑物的损坏。
[0007]因此,针对目前在连接方式上的不足,预铸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上依旧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点,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之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这里提供了一种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以期望改善目前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9]具体而言,本技术提出的详细方案如下:
[0010]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梁柱连接件,
[0011]所述梁柱连接件的外周缘上设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向外凸出,所述衔接部中具
有内凹的承置槽,所述承置槽两侧的槽壁上开设有数组第一穿接孔;
[0012]所述梁柱连接件的上下端均具有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上具有贯穿设置的数组第二穿接孔;每个所述连接平台上均设有向外凸伸的插掣段。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插掣段呈“工”字型,具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插板和连接两个所述侧插板的掣接板;所述掣接板上至少有一个侧面上凸设有补强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补强板呈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状。
[0015]进一步的,所述补强板的底边靠近所述连接平台。
[0016]进一步的,所述衔接部具有包括支承底板和两块间隔设置的衔接壁板;所述支承底板和所述衔接壁板均向外侧凸出,且所述支承底板连接在两块所述衔接壁板的底部以形成所述承置槽;所述第一穿接孔贯穿设置在所述衔接壁板中。
[0017]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壁板中还贯穿设有多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位于所述第一穿接孔内侧方向并靠近所述梁柱连接件。
[0018]进一步的,所述承置槽中填置有缓冲吸震材;所述缓冲吸震材被配置能够填充在预铸梁与所述承置槽衔接而形成的空间腔中。
[0019]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方案中,在梁柱连接件的外周缘上设有具有承置槽的衔接部,这样预铸梁中的衔接板直接容置靠接在衔接部的承置槽内,使得在螺固组接过程中预铸梁不再如传统方案一样,需用吊机进行持续吊挂才能完成定位;本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构,可以使得安装定位过程中,预铸梁两端的衔接板将可直接容置在两个梁柱连接件的承置槽内;不仅在定位时更为便利,更能缩短施工作业所花费的工时,增进施工效率。
[0021]2.同时,预铸梁中的衔接板容置靠接在衔接部的承置槽内使得衔接板在承置槽内具有缓冲空间,进而达到增加其强度的目的。尤其是在发生地震等外力影响下不易产生断裂,有利于增强整体施行使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梁柱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梁柱连接结构使用状态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梁柱连接结构与预铸柱、预铸梁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梁柱连接结构与预铸梁结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00预铸柱、101连接凸缘、102贯孔、200预铸梁、201衔接板、202衔接孔、300梁柱连接件、311衔接部、312承置槽、313第一穿接孔、314条形孔、321连接平台、322第二穿接孔、323插掣段、324补强板、400缓冲吸震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利用该梁柱连接结构实现预铸柱100与预铸梁200之间的连接固定,尤其是通过对梁柱连接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可以不再需要传统以吊机进行的定位安装,本方案能够使得定位安装操作更加便利,对于缩短
施工作业耗费的工时、提高施工效率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0029]具体而言,参见图1

图4,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梁柱连接件300,在梁柱连接件300的外周缘上设有衔接部311,这里衔接部311向外凸出,并且衔接部中具有内凹的承置槽312,承置槽312两侧的槽壁上开设有数组第一穿接孔313。
[0030]衔接部311由支承底板和衔接壁板组成。具体而言,衔接壁板有两块且间隔设置。支承底板和衔接壁板均向外侧凸出,支承底板连接在两块衔接壁板的底部以形成了承置槽312;上文提及的第一穿接孔313贯穿设置在衔接壁板中。
[0031]衔接部311用于与预铸梁200的组合连接;具体而言,在预铸梁200的两端位置具有衔接板201,预铸梁200两端的衔接板201直接容置靠接在两个梁柱连接件300的承置槽312内;也即可以理解为,预铸梁200由设置在其两端位置的梁柱连接件300托举,预铸梁200的衔接板201直接靠接在内凹的承置槽312内,进而完成初步定位;这样的结构设计,不需要再以吊机吊挂预铸梁200才能够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包括梁柱连接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连接件(300)的外周缘上设有衔接部(311),所述衔接部(311)向外凸出,所述衔接部(311)中具有内凹的承置槽(312),所述承置槽(312)两侧的槽壁上开设有数组第一穿接孔(313);所述梁柱连接件(300)的上下端均具有连接平台(321),所述连接平台(321)上具有贯穿设置的数组第二穿接孔(322);每个所述连接平台(321)上均设有向外凸伸的插掣段(3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掣段(323)呈“工”字型,具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插板和连接两个所述侧插板的掣接板;所述掣接板上至少有一个侧面上凸设有补强板(3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预铸工法的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324)呈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预铸工法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耀庆
申请(专利权)人:方耀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