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13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若干梁体,相邻所述梁体之间形成兜孔,每个所述兜孔中均活动设置有滚动体,所述保持架两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导油环,所述导油环内周壁与内圈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导油环外壁面上沿导油环轴孔方向环向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梁体上设置有用于减少润滑油泵入兜孔且减少润滑油搅拌消耗的引导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轴承高速运转时润滑油脂会翻涌进轴承内部或顺着轴承高速运转方向进行搅拌导致润滑油快速消耗的问题。行搅拌导致润滑油快速消耗的问题。行搅拌导致润滑油快速消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运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在汽车变速箱和差速器领域中就会应用到圆柱滚子轴承,在轴承高速运转时其会产生泵吸作用,进而引导润滑油脂翻涌进轴承,影响轴承转速,同时在润滑油粘度高、给油量多、高转速的使用环境下,高速运转的轴承相当于对润滑油脂进行搅拌,润滑油脂高速搅拌会加快油脂的消耗,进而使得在油脂消耗殆尽时轴承出现干转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轴承高速运转时润滑油脂会翻涌进轴承内部或顺着轴承高速运转方向进行搅拌导致润滑油快速消耗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若干梁体,相邻所述梁体之间形成兜孔,每个所述兜孔中均活动设置有滚动体,所述保持架两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导油环,所述导油环内周壁与内圈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导油环外壁面上沿导油环轴孔方向环向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梁体上设置有用于减少润滑油泵入兜孔且减少润滑油搅拌消耗的引导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轴承高速运转时,轴承所产生的泵吸会吸附润滑油脂,而轴承旋转方向即为润滑油脂搅拌方向,使得润滑油脂会从保持架侧壁方向翻涌进轴承,但导油槽的设置使得在润滑油翻涌进轴承时大部分均被阻隔开来,进而使得外界润滑油只有少量翻涌进轴承内部并对滚动体进行润滑,而引导件的设置进一步的减少润滑油泵入兜孔的数量,且还能减少润滑油搅拌所产生的额外消耗,避免轴承内部油脂过快消耗导致轴承出现干转现象。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引导件包括设置在梁体上的两个引导板,两个所述引导板均朝向各自相邻的兜孔设置,所述引导板内壁面为用于与相邻滚动体间隙配合的间隔面,所述引导板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引导板外壁面为用于隔绝大部分外界翻涌润滑油的隔绝面,所述隔绝面上开设有隔绝槽,所述隔绝槽径向截面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引导板弧度方向相反设置,所述引导板顶部与外圈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保持架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外周壁与外圈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外界润滑油脂想通过保持架侧壁翻涌进入到轴承内部时,保持架上的挡环能够挡住大部分翻涌的润滑油,使得只有小部分润滑油能通过挡环外周壁与外圈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轴承内部,而引导板顶部与外圈内周壁之间间隙
配合设置,使得在轴承高速运转并产生泵吸所搅拌润滑油脂时,只有小部分油脂能够通过引导板顶部与外圈内周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轴承内部,进而确保不会有大量润滑油涌入至轴承内部影响轴承转速,而上述技术中隔绝槽其径向截面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引导板弧度方向相反设置,使得隔绝槽能够在润滑油脂受到搅拌时反向推动润滑油脂,在减少泵吸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搅拌速率,进而缩减润滑油脂的消耗。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挡环外周壁上沿挡环轴孔方向环向设置有引导凸条,所述引导凸条径向截面呈半圆设置,所述引导凸条中空开设有过渡腔,所述引导凸条两端均开设有与过渡腔连通的过渡孔,所述过渡孔开口处倾斜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引导凸条的设置能够缓解润滑油脂翻涌时的冲击力和流速,进而减少对保持架的冲击,同时过渡孔和过渡腔的设置能够储存并排放部分润滑油脂,进而小部分缩减润滑油脂翻涌时的动力。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绝槽由若干小槽构成,每个所述小槽径向截面均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各自相邻的引导板弧度方向相反设置,每个所述引导板上的若干小槽组合的径向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每个小槽径向截面均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各自相邻的引导板弧度方向相反设置,而每个引导板上的若干小槽组合的径向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使得小槽能够在润滑油脂受到搅拌时反向推动润滑油脂,在减少泵吸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搅拌速率,进而缩减润滑油脂的消耗。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间隔面上排布有若干涂布条,所述涂布条与相邻滚动体间隙配合设置。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涂布条的设置能够均与涂布滚动体表面多余油脂,使得滚动体在高速旋转时不会出现抛脂现象。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梁体两侧壁上均横向开设有储脂槽,所述储脂槽径向截面呈台阶状设置。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储脂槽的设置用于储存润滑油并提供轴承内部润滑油路,避免轴承高速运转因缺油烧结失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三维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保持架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和设置在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保持架3,所述保持架3上开设有若干梁体31,相邻所述梁体31之间形成兜孔32,每个所述兜孔32中均活动设置有滚动体,所述保持架3两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导油环21,所述导油环21内周壁与内圈2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导油环21外壁面上沿导油环21轴孔方向环向开设有导油槽211,所述导油槽211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梁体31上设置有用于减少润滑油泵入兜孔32且减少润滑油搅拌消耗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包括设置在梁体31上的两个引导板33,两个所述引导板33均朝向各自相邻的兜孔32设置,所述引导板33内壁
面为用于与相邻滚动体间隙配合的间隔面,所述引导板33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引导板33外壁面为用于隔绝大部分外界翻涌润滑油的隔绝面,所述隔绝面上开设有隔绝槽,所述隔绝槽径向截面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引导板33弧度方向相反设置,所述引导板33顶部与外圈1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保持架3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挡环11,所述挡环11外周壁与外圈1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挡环11外周壁上沿挡环11轴孔方向环向设置有引导凸条12,所述引导凸条12径向截面呈半圆设置,所述引导凸条12中空开设有过渡腔,所述引导凸条12两端均开设有与过渡腔连通的过渡孔121,所述过渡孔121开口处倾斜设置,所述隔绝槽由若干小槽34构成,每个所述小槽34径向截面均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各自相邻的引导板33弧度方向相反设置,每个所述引导板33上的若干小槽34组合的径向截面均呈波浪状设置,所述间隔面上排布有若干涂布条,所述涂布条与相邻滚动体间隙配合设置,每个所述梁体31两侧壁上均横向开设有储脂槽35,所述储脂槽35径向截面呈台阶状设置。
[00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和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若干梁体,相邻所述梁体之间形成兜孔,每个所述兜孔中均活动设置有滚动体,所述保持架两侧壁底部均设置有导油环,所述导油环内周壁与内圈外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导油环外壁面上沿导油环轴孔方向环向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梁体上设置有用于减少润滑油泵入兜孔且减少润滑油搅拌消耗的引导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力矩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设置在梁体上的两个引导板,两个所述引导板均朝向各自相邻的兜孔设置,所述引导板内壁面为用于与相邻滚动体间隙配合的间隔面,所述引导板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引导板外壁面为用于隔绝大部分外界翻涌润滑油的隔绝面,所述隔绝面上开设有隔绝槽,所述隔绝槽径向截面呈弧状设置且弧度方向均与引导板弧度方向相反设置,所述引导板顶部与外圈内周壁间隙配合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怡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