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70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其涉及信号控制机箱技术领域,包括前后开口的机箱壳体、一对水平的隔板和机箱后面板,所述机箱后面板与机箱壳体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后面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中心的小继电器开口、一对分布在机箱后面板中心两侧的大继电器开口和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中心下方的电源连接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的功能整合在一个机箱内,增加单个机箱的功能,同时相比三种功能机箱组合安装的方式大大的缩小了空间,便于与机柜的安装,并且机箱内不同功能的设备间的配线可直接进行连接,减少接口,缩短配线长度。缩短配线长度。缩短配线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


[0001]本技术涉及信号控制机箱
,具体为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信号控制类机箱一般都只能实现单一功能,带板卡类机箱一般只能实现逻辑运算后信号显示功能,不带板卡类机箱一般只能实现集中供电或者只能实现开关控制,最多附加个防雷功能,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一般机箱的高度4U至5U,如果机柜功能要求较高,例如拥有显示、供电以及控制开关等功能时,需要将机柜内配备显示机箱、供电机箱以及控制开关机箱,如此一来会占用机柜很大的空间,另外机箱之间配线数量较多,线缆的长度比较长,物料接口消耗较大,机柜内混乱,安装和维修困难,因此多功能机箱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的功能整合在一个机箱内,增加单个机箱的功能,同时相比三种功能机箱组合安装的方式大大的缩小了空间,便于与机柜的安装,并且机箱内不同功能的设备间的配线可直接进行连接,减少接口,缩短配线长度。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包括前后开口的机箱壳体、一对水平的隔板和机箱后面板,所述机箱后面板与机箱壳体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后面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中心的小继电器开口、一对分布在机箱后面板中心两侧的大继电器开口和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中心下方的电源连接开口,所述机箱壳体内通过一对隔板分别三个区域,且三个区域内由上至下分别安装有显示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控制开关单元,所述机箱壳体对应显示单元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前面板,机箱壳体对应供电单元的前端安装有挡板,机箱壳体对应控制开关单元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开关前面板。
[0005]优选的,所述显示前面板的中心开设有钥匙开关孔,显示前面板上且位于钥匙开关孔两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显示灯孔。
[0006]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螺钉与一对隔板固定连接,挡板用于固定供电单元中的电源。
[0007]优选的,所述开关前面板中心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关安装孔,开关前面板上且位于测试孔上下两侧开设有一对测试孔。
[0008]优选的,所述机箱壳体左右侧壁上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用于与盛装机箱壳体的机柜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机箱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10]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机箱壳体总高度为8U,其中显示单元占2U,供电单元占3U,控制开关单元占3U。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的功能整合在一个机箱内,增加单个机箱的功能,同时相比三种功能机箱组合安装的方式大大的缩小了空间,便于与机柜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0014]2.本技术中机箱内不同功能的设备间的配线可直接进行连接,减少接口,缩短配线长度,使整个机箱布局既统一又简洁,同时,线缆的使用数量得到很大程度的节约,节省了物料成本;机箱壳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用于壳体内部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机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机箱工作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机箱的显示单元前面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机箱的供电单元补空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机箱的控制开关单元前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机箱的机箱后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机箱壳体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箱壳体;2、显示前面板;3、挡板;4、隔板;5、开关前面板;6、固定板;7、散热孔;8、机箱后面板;9、显示灯孔;10、钥匙开关孔;11、测试孔;12、开关安装孔;13、显示单元;14、供电单元;15、控制开关单元;16、大继电器开口;17、小继电器开口;18、电源连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7所示,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包括前后开口的机箱壳体1、一对水平的隔板4和机箱后面板8,所述机箱后面板8与机箱壳体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后面板8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8中心的小继电器开口17、一对分布在机箱后面板8中心两侧的大继电器开口16和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8中心下方的电源连接开口18,所述机箱壳体1内通过一对隔板4分别三个区域,且三个区域内由上至下分别安装有显示单元13、供电单元14以及控制开关单元15,所述机箱壳体1对应显示单元1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前面板2,机箱壳体1对应供电单元14的前端安装有挡板3,机箱壳体1对应控制开关单元1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开关前面板5;所述显示前面板2的中心开设有钥匙开关孔10,显示前面板2上且位于钥匙开关孔10两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显示灯孔9;所述挡板3通过螺钉与一对隔板4固定连接,挡板3用于固定供电单元14中的电源;所述开关前
面板5中心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关安装孔12,开关前面板5上且位于测试孔11上下两侧开设有一对测试孔11;所述机箱壳体1左右侧壁上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用于与盛装机箱壳体1的机柜连接;所述机箱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7;所述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机箱壳体1总高度为8U,其中显示单元13占2U,供电单元14占3U,控制开关单元15占3U。
[0025]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如下:
[0026]本技术中机箱壳体1需要通过固定板6安装在机柜中,显示单元13、供电单元14以及控制开关单元15均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不再过多赘述。
[0027]根据说明书附图说明图1

7可知,本技术机箱壳体1内通过一对隔板4分别三个区域,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安装有显示单元13、供电单元14以及控制开关单元15,把三种功能单元整合在一个机箱内,相比三个单独的机箱组合在一起,大大的缩小了空间,同时一个整体的机箱壳体1也便于与机柜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并且机箱内不同功能的设备间的配线可直接进行连接,减少接口的设置,缩短配线长度,节省了物料成本。显示单元13前端的显示前面板2设有钥匙开关孔10和显示灯孔9,为显示单元13的显示灯和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包括前后开口的机箱壳体(1)、一对水平的隔板(4)和机箱后面板(8),所述机箱后面板(8)与机箱壳体(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后面板(8)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8)中心的小继电器开口(17)、一对分布在机箱后面板(8)中心两侧的大继电器开口(16)和多个分布在机箱后面板(8)中心下方的电源连接开口(1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壳体(1)内通过一对隔板(4)分别三个区域,且三个区域内由上至下分别安装有显示单元(13)、供电单元(14)以及控制开关单元(15),所述机箱壳体(1)对应显示单元(1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前面板(2),机箱壳体(1)对应供电单元(14)的前端安装有挡板(3),机箱壳体(1)对应控制开关单元(1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开关前面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显示、供电、控制开关于一体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前面板(2)的中心开设有钥匙开关孔(10),显示前面板(2)上且位于钥匙开关孔(10)两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显示灯孔(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军李堃赵正元李伟王洋潘登李柏东孙林林裴喜春高峰白斌朱文强李天宇薛立成张福春刘博翔迟磊孙岩董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