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出钳位保护模块、方法、芯片及驱动保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出钳位保护模块、方法、芯片及驱动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驱动芯片驱动控制MOS管的电路,包括驱动芯片1及外部功率NMOS管(Q1及Q2)。当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栅源电压大于其阈值电压时,即达到了MOS管的导通条件,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漏源导通。外部功率NMOS管Q1的漏极连接母线电压VBUS(一般为600V左右),外部功率NMOS管Q1的栅极连接栅控制信号G1,外部功率NMOS管Q1的源极与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漏极相连,相连点为开关结点E;驱动芯片1的输出端连接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栅极并对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栅极进行驱动。当外部功率NMOS管Q1刚被驱动导通时,开关结点E处的电压开始从0V迅速增加。在驱动芯片1未上电时,由于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栅极与漏极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gd,开关结点E快速上升的电压会通过该寄生电容Cgd向外部功率NMOS管Q2的栅极充电,使得外部功率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钳位保护模块,应用于驱动电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钳位保护模块至少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限流防反单元及钳位控制单元;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电压,栅极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并作为所述输出钳位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钳位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输出钳位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限流防反单元的第一端;所述限流防反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用于限定流入所述第二NMOS管栅极的电流大小,并防止电流从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经过所述第一PMOS管流向所述输出钳位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钳位控制单元接收电压检测信号,基于所述电压检测信号产生所述第一PMOS管的控制信号,当所述电源电压掉电或欠压时导通所述第一PMOS管,当所述电源电压正常时关断所述第一PMOS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钳位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防反单元包括串联的二极管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用于对所述二极管进行限流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钳位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钳位保护模块还包括第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钳位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控制单元包括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漏极经由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漏极经由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并输出所述第一PMOS管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钳位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及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第一PMOS管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松,李妍,
申请(专利权)人:瑶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