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113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该系统包括:屋体、太阳能换热板、水箱、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和室内循环系统;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埋设于地下,地下储能单元装置设置有护壁和真空保温桶,地下储能单元装置与热水腔和室内循环系统分别连通。冷水通过太阳能换热板的换热,储存在热水腔内,当室内寒冷时,热水进入室内循环系统,提升室内的温度,多余的热水储存在地下储能单元装置中,地下储能单元装置中的热水在夜晚或者阴雨天使用,调节室内的温度。解决了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的热水热量大量浪费的问题。量浪费的问题。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热点,而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开发绿色能源成为了各国的首选,也是发展中国家的良好的选择。
[0003]根据调查,我国常规能源极其有限,面对这种现状,发展可利用再生资源成为了人们研究重要对象。太阳能不仅清洁度高、可再生、储存量大、成本价格低廉、对于使用和安装地域也没有很高限制。而我国的太阳能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科技成果。当日照时数大于1400h/年且年太阳辐射量大于4200MJ/m2及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

45℃的地区,宜优先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水供应热源。
[0004]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仅用于淋浴、洗漱、洗衣等日常生活用水,日常生活用水量有限,剩余热水的热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散发到外界,将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浪费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的热量大量浪费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包括:屋体、太阳能换热板、水箱、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和室内循环系统;
[0007]太阳能换热板设置于屋体的顶部,太阳能换热板朝向南方倾斜设置,水箱设置于屋体的顶部位于太阳能换热板的背面,水箱包括冷水腔和热水腔,水箱的冷水腔和热水腔分别与太阳能换热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0008]屋体内部设置有室内循环系统,室内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水箱的热水腔和冷水腔连通,且连通接口处设置有阀门;
[0009]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埋设于屋体一侧的,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护壁,内部设置有真空保温桶,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进水口与水箱的热水腔连通,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出水口与室内循环系统连通。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地下换热空间;地下换热空间设置于屋体的下方,地下换热空间与室内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且连通接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包括环形外墙体,且所述环形外墙体的内腔设置有复合保温套筒,其复合保温套筒包括外层工程塑料外筒、套接在外层工程塑料外筒内部的隔热层容纳筒和所述真空保温桶;且隔热层容纳筒、最内筒作为真空保温桶均与最外层的外层工程塑料外筒同心设置;
[0012]其中,所述外层工程塑料外筒为ABS工程塑料筒状结构,且所述外层工程塑料外筒的筒壁内为中空结构;
[0013]所述隔热层容纳筒与真空保温桶之间间隙夹层空间内填充有隔热保温块;
[0014]位于最内层的所述真空保温桶为金属保温桶或是工程塑料保温桶。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隔热保温块为海绵填充块或是橡胶填充块。
[0016]进一步的,所述真空保温桶的内壁涂覆有保温涂层,所述保温涂层为石墨保温涂层。
[0017]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护壁内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护壁与所述真空保温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室内循环系统包括,换热管和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管附着在屋体的墙壁上呈S形排列,多片所述换热翅片均匀套设在呈S形排列所述换热管上。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换热板、所述水箱、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所述室内循环系统和所述地下换热空间之间连通的方式为管道连通,所有连通管道外侧均套设有保温层。
[0021]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热水腔和冷水腔分别设置有取水口和注水口,所述取水口连接所述淋浴、水龙头等生活用水,所述注水口与供水系统连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提供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包括:屋体、太阳能换热板、水箱、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和室内循环系统;
[0024]太阳能换热板设置于屋体的顶部,太阳能换热板朝向南方倾斜设置,水箱设置于屋体的顶部位于太阳能换热板的背面,水箱包括冷水腔和热水腔,水箱的冷水腔和热水腔分别与太阳能换热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0025]屋体内部设置有室内循环系统,室内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水箱的热水腔和冷水腔连通,且连通接口处设置有阀门;
[0026]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埋设于屋体一侧的,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护壁,内部设置有真空保温桶,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进水口与水箱的热水腔连通,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出水口与室内循环系统连通。
[0027]水箱冷水腔中的冷水通过太阳能换热板的换热,成为热水,临时储存在热水腔内,当室内寒冷时,热水腔内的热水进入室内循环系统,提升室内的温度,热水腔内的剩余的热水储存在地下储能单元装置中,地下储能单元装置中储存的热水可以在夜晚或者阴雨天气中使用,来调节室内的温度。
[0028]解决了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的热水热量大量浪费的问题。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的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的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

屋体、2

太阳能换热板、3

水箱、31

冷水腔、32

热水腔、33

保温层、34

隔温层、4

地下储能单元装置、41

真空保温桶、42

护壁、43

外层工程塑料外筒、44

隔热层容纳筒、45

外壳结构、46

泥浆流通介质、47

井眼槽、48

换热管、5

室内循环系统、6

地下换热空间、6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体、太阳能换热板、水箱、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和室内循环系统;所述太阳能换热板设置于所述屋体的顶部,所述太阳能换热板朝向南方倾斜设置,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屋体的顶部位于所述太阳能换热板的背面,所述水箱包括冷水腔和热水腔,所述水箱的冷水腔和热水腔分别与所述太阳能换热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屋体内部设置有室内循环系统,所述室内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箱的热水腔和冷水腔连通,且连通接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埋设于所述屋体一侧的,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护壁,内部设置有真空保温桶,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热水腔连通,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室内循环系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下换热空间;所述地下换热空间设置于所述屋体的下方,所述地下换热空间与所述室内循环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且连通接口处均设置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复合储热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储能单元装置包括环形外墙体,且所述环形外墙体的内腔设置有复合保温套筒,其复合保温套筒包括外层工程塑料外筒、套接在外层工程塑料外筒内部的隔热层容纳筒和所述真空保温桶;且隔热层容纳筒、最内筒作为真空保温桶均与最外层的外层工程塑料外筒同心设置;其中,所述外层工程塑料外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生崔海滨李鹏高猛曹春浩吕文栋高国勇史晓志刘西宾吴立海魏倩何伟刘培元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青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