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108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包括风管,直径为D,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导流板、环形隔板、第一球形导流板与第二弧形导流板;第一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设于风管的出风口上,第一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直径为D,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出风口直径大于D;环形隔板的外圆直径为D,设于风管内,环形隔板上设通风孔,通风孔的直径为d,环形隔板沿其直径朝向风管进风口可折叠设置;第一球形导流板的进风口直径为d,设于通风孔上,第一球形导流板的出风口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内;第二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设于第一球形导流板出风口上,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内;第一球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与风管和第一弧形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出风通道。风通道。风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通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论坛、研讨会、培训等会议交流越来越频繁,会议厅成为人们会谈交流和贸易洽谈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们对会议厅等会议场所的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通风空调系统是会议厅舒适环境营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议厅的布置类型多种多样,但不同的场地布置形式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会场的布置类型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个性化的,常见的形式有长方式、课堂式、宴会式(圆桌式)等,其中圆桌式布置形式因其便于参会者之间的自由交流,构筑轻松自由的会议氛围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众所周知,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能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议厅的气流组织形式,是为参会人员营造一个舒适性高、空气品质好的会议环境的重要途径,研究会议厅建筑空间的送风末端及其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关于会议厅建筑的室内送风末端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圆形散流器。常见的圆形散流器的送风范围不大、射程短,通常在一个会议厅中需要均匀布置多个送风口,但是布置多个送风口必然会导致通风管道的管路更加复杂,在不利于风量调节的同时,管道阻力增大从而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增大,不节能。此外,散流器出风不均匀、送风气流不能很好地覆盖人员活动区域、会议厅内的舒适性得不到保障。并且送风目标不明确,冷量漫灌式地涌入室内,许多空气冷量浪费在墙面、天花板等无效区域。在不节能的同时,不均匀不合理的送风还会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包括风管,风管的直径为D,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导流板、环形隔板、第一球形导流板与第二弧形导流板;
[0007]第一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设于风管的出风口上,第一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直径为D,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出风口直径大于D;
[0008]环形隔板的外圆直径为D,设于风管内,环形隔板上设通风孔,通风孔的直径为d,环形隔板沿其直径朝向风管进风口可折叠设置;
[0009]第一球形导流板的进风口直径为d,设于通风孔上,第一球形导流板的出风口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内;
[0010]第二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设于第一球形导流板出风口上,并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内;
[0011]第一球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与风管和第一弧形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一环形
出风通道。
[0012]所述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还包括通风管、第二球形导流板、第三弧形导流板与第四弧形导流板,
[0013]所述通风管的进风口的直径为d,设于通风孔上,且通风管的出风口位于第一球形导流板内;
[0014]所述第三弧形导流板的进风口直径为d,设于通风管的出风口上,且第三弧形导流板的出风口位于第二弧形导流板内;
[0015]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沿水平方向设于通风管的出风口上,第二球形导流板设于安装板上,且第二球形导流板的开口方向朝向风管出风口设置;
[0016]所述第四弧形导流板设于第二球形导流板上,且第四弧形导流板的开口方向朝向风管出风口设置,第二球形导流板与第四弧形导流板均设于第三弧形导流板内,且第二球形导流板、第四弧形导流板均与第三弧形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出风通道。
[0017]所述风管、第一弧形导流板、环形隔板、第一球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通风管、第二球形导流板、第三弧形导流板与第四弧形导流板的中心线同轴设置。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Ⅰ)本技术的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通过在风管内设置环形隔板,环形隔板沿其直径朝向风管进风口折叠设置,风通过风管进入后,经过环形隔板到达依次到达第一球形导流板与第二弧形导流板,沿着第一球形导流板与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外壁向下流动,最终第二弧形导流板与第一弧形导流板形成第一环形出风通道,风从该第一环形出风通道通道射出,均匀的送达到圆桌会议的各方向,本技术的通风气流能较好地覆盖圆桌式布置的会议厅的人员活动区域,能改善圆桌式布置的会议厅的送风效果,送风更加均匀,提高流场利用率及人员的舒适水平。
[0020](Ⅱ)本技术能够代替多个风口,在保持气流组织良好送风效率的情况下,减少会议厅的风口数量,能简化会议厅的通风管道系统的管路从而降低管道系统阻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送风模式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送风模式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送风装置的速度分布云图
[0025]图5为传统散流器的速度分布云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送风装置的温度分布云图
[0027]图7为传统散流器的温度分布云图。
[0028]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0029]1‑
风管,2

第一弧形导流板,3

环形隔板,4

第一球形导流板,5

第二弧形导流板,6

通风孔,7

通风管,8

第二球形导流板,9

第三弧形导流板,10

第四弧形导流板。
[003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本文中所提及到的方向性术语,如“径向”、“水平”均与说明书附图中纸面上的具体方向或附图中所示空间的相应方向一致。
[0033]附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风的流动方向。
[0034]实施例:
[0035]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风管1,风管1的直径为D,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导流板2、环形隔板3、第一球形导流板4与第二弧形导流板5;
[0036]第一弧形导流板2的进风口设于风管1的出风口上,第一弧形导流板2的进风口直径为D,第一弧形导流板2的出风口直径大于D;
[0037]环形隔板3的外圆直径为D,设于风管1内,环形隔板3上设通风孔6,通风孔6的直径为d,环形隔板3沿其直径朝向风管1进风口可折叠设置;
[0038]第一球形导流板4的进风口直径为d,设于通风孔6上,第一球形导流板4的出风口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2内;
[0039]第二弧形导流板5的进风口直径为d1,设于第一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包括风管(1),风管(1)的直径为D,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弧形导流板(2)、环形隔板(3)、第一球形导流板(4)与第二弧形导流板(5);第一弧形导流板(2)的进风口设于风管(1)的出风口上,第一弧形导流板(2)的进风口直径为D,第一弧形导流板(2)的出风口直径大于D;环形隔板(3)的外圆直径为D,环形隔板(3)设于风管(1)内,环形隔板(3)上设通风孔(6),通风孔(6)的直径为d,环形隔板(3)沿其直径朝向风管(1)进风口可折叠设置;第一球形导流板(4)的进风口直径为d,第一球形导流板(4)的进风口设于通风孔(6)上,第一球形导流板(4)的出风口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2)内;第二弧形导流板(5)的进风口设于第一球形导流板(4)出风口上,第二弧形导流板(5)位于第一弧形导流板(2)内;第一球形导流板(4)和第二弧形导流板(5)与风管(1)和第一弧形导流板(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出风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还包括通风管(7)、第二球形导流板(8)、第三弧形导流板(9)与第四弧形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然朱文乐李晨曦高逸步田延聂松杨森朱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