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以及光伏支架抑振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108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以及光伏支架抑振方法,涉及光伏支架领域,包括光伏支架,以及间隔设置在光伏支架上的多行光伏板组件集成,光伏板组件集成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伏板组件,相邻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有泄风通道,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泄风通道的行高的长度比为14~20:1;光伏支架遭遇大风天气时,气流可从相邻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的泄风通道流通,这改变了光伏支架表面的风压分布,减小了光伏支架的扭矩,减缓了光伏支架扭矩随倾角的变化,进而抑制了光伏支架的振动,且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泄风通道的行高的比值设置在14~20:1,这进一步减小了光伏支架的扭矩,减缓了光伏支架扭矩随倾角的变化,并进一步抑制了光伏支架的振动。并进一步抑制了光伏支架的振动。并进一步抑制了光伏支架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以及光伏支架抑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以及光伏支架抑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件CN207490846U中横梁上的光伏面板并列排布,遭遇大风天气时,气流会直接作用在光伏面板表面,导致光伏面板扭矩较大,并使得光伏面板倾角发生轻微变化,而光伏面板的倾角发生变化,又会导致风荷载发生变化,风荷载变化又反过来影响风荷载,在这样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光伏面板将发生大幅度扭转振动,且光伏面板扭转随倾角变化越剧烈越容易发生大幅度扭转振动,从而使得光伏面板产生严重的损坏。
[0003]专利文件CN114094923A中光伏板和副光伏板之间设有伸缩结构,在遭遇大风天气时,可通过伸缩结构将副光伏板收起,进而减小光伏发电架的挡风面的大小,降低光伏发电架的扭转概率;该结构在较低风速的大风条件下可能还不会发生大幅度扭转,但其在遭遇较高风速的大风天气时,由于作用在光伏板表面受到的风压能量较大且无处释放,光伏板和副光伏板会发生大幅度扭转振动,进而造成光伏板和副光伏板的风致扭转失稳破坏。
[0004]申请人在仔细研究上述文件后发现:采用上述形式的光伏支架,其在遭遇大风天气时,其扭矩随倾角变化较剧烈,容易发生大幅度扭转振动,而这将导致光伏支架以及光伏组件风致扭转失稳破坏,故如何减小光伏支架扭矩,抑制光伏支架大幅度扭转振动,以降低光伏支架的损坏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以及光伏支架抑振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光伏支架上间隔布置多行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伏板组件的光伏板组件集成,令光伏支架遭遇大风天气时,气流可从相邻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的泄风通道流通,改变光伏板组件集成表面的风压分布,减小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扭矩,减缓了光伏板组件集成扭矩随倾角的变化,进而抑制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振动,且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泄风通道的行高的比值设置在14~20:1,这进一步减小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扭矩,减缓了光伏板组件集成扭矩随倾角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振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优选地,包括光伏支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光伏支架上的多行光伏板组件集成,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伏板组件,相邻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有泄风通道,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所述泄风通道的行高的长度比为14~20:1。
[0008]优选地,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垂直于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挑耳和粘接部,所述挑耳和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泄风通道的两侧。
[0009]优选地,相邻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与所述粘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另一端在充气后卡接在所述挑耳内。
[0010]优选地,所述气囊的外侧环绕设有喷水孔。
[0011]优选地,所述光伏板组件平行于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方向的两端设有多个安装耳。
[0012]优选地,所述安装耳与所述光伏支架之间设有多列檩条,所述檩条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泄风通道两侧的所述光伏板组件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檩条将所述泄风通道分割成多个泄风孔。
[0014]优选地,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在所述光伏支架上呈均匀分布。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支架抑振方法,优选地,包括以下内容:
[0016]完成光伏支架和单个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装配,其中,光伏板组件集成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伏板组件;
[0017]完成光伏支架和相邻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装配,相邻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中光伏板组件的位置一一对应,相对应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有泄风通道,且将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和所述泄风通道的行高的长度比设置为14~20:1;
[0018]由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迎风面向背风面流动的流体,在流经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时,部分流体由所述泄风通道流出,改变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迎风面的风压分布。
[0019]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光伏支架上间隔布置多行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伏板组件的光伏板组件集成,且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泄风通道的行高的比值设置在14~20:1的方式,令光伏组件集成遭遇大风天气时,气流可从相邻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的泄风通道流通,改变光伏组件集成表面的风压分布,减小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扭矩,减缓了光伏组件集成扭矩随倾角的变化,进而抑制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振动,且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泄风通道的行高的比值设置在14~20:1,这进一步减小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扭矩,减缓了光伏组件集成扭矩随倾角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光伏板组件集成的振动。
[0021]2.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相邻两组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设置气囊,气囊一端与粘接部固定连接,气囊另一端充满气后与挑耳卡接的方式,在无风天气条件下,当光伏板组件需要清洗时,通过PLC控制气囊充水,此时气囊另一端卡接在挑耳内,并打开气囊外侧环绕设置的喷水孔,对光伏板组件进行清洗;当遭遇大风天气时,通过PLC控制气囊迅速喷出气囊内部的水,此时气囊收缩在泄风通道一侧的光伏板组件集成上,使得泄风通道可完全露出,令泄风通道可顺利发挥抑制光伏板组件集成振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传统光伏板组件集成布置俯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伏板组件集成在大风条件下的布置俯视图;
[0025]图3为图2的1

1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伏板组件集成在无风条件下的布置俯视图;
[0027]图5为图4的2

2剖视图;
[0028]图6为风洞试验示意图;
[0029]图7为开设有泄风通道和未开设有泄风通道的光伏支架模型的风压系数对比图;
[0030]图8为开设有泄风通道和未开设有泄风通道的光伏支架模型的扭矩系数对比图;
[0031]图9为开设有泄风通道和未开设有泄风通道的光伏支架模型的振动时程曲线对比图;
[0032]其中,1、光伏板组件集成;2、光伏板组件;3、泄风通道;4、挑耳;5、粘接部;6、檩条;7、气囊;8、主轴;9、检测点i;10、立柱;11、光伏支架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支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光伏支架上的多行光伏板组件集成,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伏板组件,相邻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形成有泄风通道,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与所述泄风通道的行高的长度比为14~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垂直于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挑耳和粘接部,所述挑耳和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泄风通道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之间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与所述粘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另一端在充气后卡接在所述挑耳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外侧环绕设有喷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组件平行于所述光伏板组件集成的行高方向的两端设有多个安装耳。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勇张晓斌郭广胜张振凯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