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080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防渗面板、混凝土坝基和防渗帷幕一组成封闭式防渗结构,并且还设置防渗帷幕二,形成两道防渗帷幕止水结构,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坝的防渗效果,当防渗帷幕一发生渗水时,防渗帷幕二依旧可以起到补充防渗的效果,保证混凝土坝不会渗水。保证混凝土坝不会渗水。保证混凝土坝不会渗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是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5484204A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浆砌石坝或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坝体上游坝面的新混凝土防渗面板及由原灌浆帷幕重新灌浆加固得到的主灌浆帷幕;新混凝土防渗面板底部设置有混凝土盖板,主灌浆帷幕与混凝土盖板之间设置有辅助灌浆帷幕,辅助灌浆帷幕与主灌浆帷幕呈交叉布置状态;新混凝土防渗面板、辅助灌浆帷幕及主灌浆帷幕形成封闭防渗系统。该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游坝面防渗面板与坝基原灌浆帷幕之间部位的防渗薄弱问题,增强了该部位抗渗能力,确保浆砌石坝或混凝土坝的防渗可靠性,使其具备良好的防渗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坝通过防渗面板、混凝土坝基和防渗帷幕组成封闭式防渗结构,从而防止混凝土坝发生渗水,但是通常只设有一道防渗帷幕,当该防渗帷幕长时间受到水的侵蚀后容易产生裂缝,导致防渗帷幕失效而发生渗水,且修复过程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至少解决一个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坝基,混凝土坝基上侧修筑有混凝土坝体,混凝土坝体靠近上游的一侧修筑有防渗面板;所述混凝土坝体内部设置有廊道;所述混凝土坝基下侧修筑有防渗帷幕一和防渗帷幕二,且防渗帷幕二位于防渗帷幕一靠近下游的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防渗帷幕二包括箱体以及箱体内部的混凝土;所述箱体位于廊道的下方,且箱体与廊道之间连通有注浆管。
[0007]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且转盘位于注浆管的正下方;所述转盘表面圆周均布有一组螺旋叶片;所述箱体顶部内侧壁表面固接有一对弹性块;所述转盘转动过程中,螺旋叶片能够与弹性块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防渗帷幕一内部开设有竖槽,竖槽底部固接有一对触点;所述防渗帷幕一内部安装有报警器,且一对所述触点通过电源与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通过无线网络单元与外部终端远程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竖槽底部开设有预留槽;一对所述触点之间固接有导水棉条一,导水棉条一中部下侧固接有导水棉条二,且导水棉条二的底端与预留槽底部固接。
[0010]优选的,所述竖槽内部靠近触点上方的位置固接有滤网,且滤网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滤网上侧与竖槽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绳。
[0011]优选的,所述竖槽内部靠近连接绳上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连接绳绕过导轮表面,且连接绳上端处于水平状态;所述连接绳上方的竖槽侧壁表面固接有触发盒,且触发盒顶部为敞开状态;所述触发盒内部滑动连接有网格块,网格块与触发盒底部之间固接有膨胀条,且膨胀条采用遇水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触发盒与连接绳之间的竖槽内部转动连接有卷轮,卷轮表面固接并缠绕有拉线,拉线远离卷轮的一端与网格块下侧固接,且拉线贯穿膨胀条和触发盒底部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卷轮表面圆周均布有一组拨片,卷轮转动过程中,拨片能够与连接绳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触发盒上侧与竖槽侧壁之间固接有网格板,且网格板设置为倾斜状态。
[0013]优选的,所述网格块上方的触发盒内侧壁表面均匀开设有一组凹槽,凹槽内部固接有弧形弹片,且弧形弹片的凸面突出于触发盒内侧壁表面。
[0014]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基岩上挖设一对止水槽,向靠近上游的一个止水槽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帷幕一,之后将箱体埋入另一个止水槽内部;S2:在基岩上依次修筑混凝土坝基和混凝土坝体,修筑混凝土坝体时形成廊道,并采用注浆管将箱体与廊道连通,然后在混凝土坝体靠近上游的一侧浇筑防渗面板;S3:当防渗帷幕一发生渗水时,在廊道内部通过注浆管向箱体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帷幕二,起到补充止水施工的目的。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渗面板、混凝土坝基和防渗帷幕一组成封闭式防渗结构,并且还设置防渗帷幕二,形成两道防渗帷幕止水结构,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坝的防渗效果,当防渗帷幕一发生渗水时,防渗帷幕二依旧可以起到补充防渗的效果,保证混凝土坝不会渗水。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箱体,由于防渗帷幕一已经能够起到防渗效果,故在最初的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向箱体内部浇筑混凝土,以节约混凝土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多年后若防渗帷幕一发生失效渗水,此时再在廊道内部通过注浆管向箱体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帷幕二,起到补充止水施工的目的,保证混凝土坝不会渗水,避免防渗帷幕发生渗水后,需要对防渗帷幕进行修复的繁琐操作。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注浆管向箱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向下流动会推动螺旋叶片转动,进而转动的螺旋叶片会将混凝土进一步搅拌混合,促进混凝土的混合均匀,并且螺旋叶片转动时会间歇式的撞击弹性块,进而弹性块带动箱体震动,起到振捣混凝土的作用,促进混凝土在箱体内部分布均匀,减少气泡量,从而提高防渗帷幕二的强度。
[0018]4、本专利技术当防渗帷幕一产生裂缝而发生渗水时,水通过裂缝进入竖槽内部,在竖槽底部形成积水并将触点淹没,从而将一对触点接通,进而报警器通过无线网络单元向外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此时防渗帷幕一已失效,需要及时向箱体内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渗帷幕二。
[0019]5、本专利技术防渗帷幕一长时间使用后,竖槽内表面的混凝土容易脱落,形成粉末状灰尘积累在竖槽底部,并容易将一对触点埋没,此时若防渗帷幕一发生小面积渗水,则少量
的水分难以将竖槽底部的灰尘全部润湿,导致一对触点无法被接通,此时通过设置预留槽,落下的灰尘会直接储存在预留槽内部,而不会将一对触点埋没,当防渗帷幕一发生小面积渗水时,少量的水分进入到预留槽内部,并被导水棉条二所吸收,导水棉条二将水分传导至导水棉条一,使得导水棉条一润湿时将一对触点接通,保证报警器能够正常触发。
[0020]6、本专利技术竖槽内表面的混凝土脱落时容易携带部分碎块,通过设置滤网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阻挡作用,避免碎块直接撞击触点和导水棉条一并导致其损坏的问题,并且碎块掉落撞击连接绳时会带动连接绳和滤网抖动,从而将滤网内部的灰尘抖落,避免滤网上侧的碎块和灰尘过多,并将滤网直接堵塞,导致后续防渗帷幕一渗水时水无法流到竖槽底部的问题。
[0021]7、本专利技术当防渗帷幕一发生渗水时,水进入竖槽后会流到触发盒内部,进而水分透过网格块并与膨胀条接触,膨胀条遇水后膨胀伸长,推动网格块向上滑动,网格块通过拉线拉动卷轮转动,卷轮转动过程中,拨片间歇式的拨动连接绳并使其抖动,连接绳带动滤网进一步抖动,从而将滤网内部的灰尘进一步抖落,避免碎块和灰尘共同将滤网堵塞的问题,使得水可以顺利与触点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坝基(1),混凝土坝基(1)上侧修筑有混凝土坝体(2),混凝土坝体(2)靠近上游的一侧修筑有防渗面板(3);所述混凝土坝体(2)内部设置有廊道(4);所述混凝土坝基(1)下侧修筑有防渗帷幕一(5)和防渗帷幕二(6),且防渗帷幕二(6)位于防渗帷幕一(5)靠近下游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帷幕二(6)包括箱体(7)以及箱体(7)内部的混凝土;所述箱体(7)位于廊道(4)的下方,且箱体(7)与廊道(4)之间连通有注浆管(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顶部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9),且转盘(9)位于注浆管(8)的正下方;所述转盘(9)表面圆周均布有一组螺旋叶片(10);所述箱体(7)顶部内侧壁表面固接有一对弹性块(11);所述转盘(9)转动过程中,螺旋叶片(10)能够与弹性块(11)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帷幕一(5)内部开设有竖槽(12),竖槽(12)底部固接有一对触点(13);所述防渗帷幕一(5)内部安装有报警器,且一对所述触点(13)通过电源与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通过无线网络单元与外部终端远程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12)底部开设有预留槽(14);一对所述触点(13)之间固接有导水棉条一(15),导水棉条一(15)中部下侧固接有导水棉条二(16),且导水棉条二(16)的底端与预留槽(14)底部固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12)内部靠近触点(13)上方的位置固接有滤网(17),且滤网(17)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滤网(17)上侧与竖槽(12)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绳(1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坝封闭防渗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12)内部靠近连接绳(18)上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导轮(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晶陈玉奇肖逸飞陈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