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炒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炒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具有消炎、止渴、抗氧化、抗衰劳、提神益思、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智力等功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0003]原料是基础,加工是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茶叶加工中茶叶含水率的变化与茶叶成品的品质密切相关。现有的炒茶技术大多通过编程控制炒茶设备的温度和炒制时间,但没有实现对炒茶设备内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对每一加工工序在制品含水率的判断还是依赖有经验的炒茶师傅,采用传统的“一看二闻三摸”的方法,因此无法实现对茶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感知和监控。同时现有的炒茶机,炒茶筒大都为横向布置,茶叶大部分堆积于炒茶筒的下半部分,底部的茶叶容易残留在炒茶筒内,导致粘连和炒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炒制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炒茶筒,炒茶筒的筒壁内设置有加热机构,炒茶筒下方设置有基座(1),基座(1)上部连接有若干支撑柱(2),支撑柱(2)上端与炒茶筒相连接,炒茶筒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送料管(10),送料管(10)下部连接有底板(26),基座(1)上部设置有电机(11),电机(11)上设置有电机轴(12),电机轴(12)的上端与底板(26)的下表面相连接,炒茶筒上方设置有料斗(7),料斗(7)下部连接有供料管(8),供料管(8)下部连接有挡料管(9),送料管(10)上端穿出炒茶筒并位于挡料管(9)内部,送料管(10)下部外侧套设有排料管(17),排料管(17)下端穿出炒茶筒设置,排料管(17)下端外设置有集料机构,送料管(10)外周连接有进料管(16),进料管(16)另一端连接有盛料框(15),盛料框(15)外周与炒茶筒的内壁相贴合,盛料框(15)下部连接有出料管(18),出料管(18)另一端与排料管(17)相连通,盛料框(15)内部设置有挡块(20),盛料框(15)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9),第二液压缸(19)的活塞杆与挡块(2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炒茶筒包括加工筒(4),加工筒(4)上下部分别设置有顶板(5)和支撑板(3),加热机构为呈螺旋状设置于加工筒(4)内的加热管(5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料管(17)下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出料口(48),集料机构包覆于出料口(48)上。集料机构包括四个相对设置的挡罩(53),挡罩(53)包括盖板(43),盖板(43)内侧和外侧的下部分别连接有下沿部(45)和外沿部(46),下沿部(45)下部设置有刷毛(44),下方至少一个挡罩(53)上设置有下料管(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管(16)与送料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秀华,陈锦宇,李腊梅,王伟毅,林杰,马国江,沈国军,袁月,王剑,王周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新昌县澄潭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