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019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操作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获取用户操作访问对象的操作数据;从所述操作数据中提取出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特征;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用户的行为特征向量;利用聚类算法,对所述行为特征向量进行聚类识别处理,以识别出异常行为点;若所述异常行为点用于表征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则允许所述用户访问所述访问对象;若所述异常行为点用于表征机器操作行为,则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允许所述用户访问所述访问对象。由此实现了在用户操作访问对象时,准确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安全识别。准确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安全识别。准确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安全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操作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人机交互时,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往往会对用户进行验证,比较常用的验证方式有验证码验证,例如,利用字符验证码或滑动行为验证码执行验证操作,广泛应用于恶意破解密码、刷票、论坛灌水等非法行为的拦截场景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备所接入系统的安全性,但是该方法需要用户每次都需要输入验证码,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0003]此外,当前还提供了其他的安全验证方法,例如,基于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数据,通过阈值比较的方式来检测用户操作的安全性。但是该方法严重依赖于阈值设定的准确性,而且若对用户的行为数据捕捉的过于粗糙,会导致基于交互数据进行验证时验证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设备所接入系统的安全性。
[0004]因此,如何在用户进行系统操作时,准确地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安全识别是值得考虑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操作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在用户进行系统操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行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操作访问对象的操作数据;从所述操作数据中提取出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特征;根据所述操作行为特征,确定所述用户的行为特征向量;利用聚类算法,对所述行为特征向量进行聚类识别处理,以识别出异常行为点;若所述异常行为点用于表征所述用户的操作行为,则允许所述用户访问所述访问对象;若所述异常行为点用于表征机器操作行为,则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允许所述用户访问所述访问对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验证,包括:展示验证码输入页面;若基于所述验证码输入页面键入的验证码与设定验证码一致,则对所述用户验证通过;若基于所述验证码输入页面键入的验证码与设定验证码不一致,或未接收到验证码,则对所述用户验证不通过,阻断所述用户访问所述访问对象的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聚类算法,对所述行为特征向量进行聚类识别处理,以识别出异常行为点,包括:利用KNN算法,对所述行为特征向量进行聚类识别,确定所述行为特征向量中与每个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的初始异常行为点;确定每个初始异常行为点属于对应聚类中心所属的异常行为分类的置信度;根据确定出的各初始异常行为点在各个异常行为分类下的置信度,确定最终的异常行为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初始异常行为点属于对应聚类中心所属的异常行为分类的置信度,包括:确定该初始异常行为点在对应的聚类中心下的若干个领域点;对每个领域点进行权重分配处理;将各个领域点的权重的和值,确定为该初始异常行为点属于对应聚类中心所属的异常行为分类的置信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领域点进行权重分配处理,包括:确定各个领域点中与该初始异常行为点之间距离最远的目标领域点;确定所述目标领域点与该初始异常行为点之间的第一欧式距离;针对每个领域点,确定该领域点与该初始异常行为点之间的第二欧式距离;将所述第一欧式距离与所述第二欧式距离之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一欧式距离之间的比值,确定为该领域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尚勇
申请(专利权)人: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