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排汗塔夫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12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菌排汗塔夫绸,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塔夫绸作为蚕丝被内胆会使得透气性不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里层和外层,里层表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突出部,若干突出部之间存在间隙,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突出部与里层表面之间形成若干静电腔,里层通过静电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抑菌排汗塔夫绸通过设置易产生静电的涤纶纤维,稳定了蚕丝被内胆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透气性,通过设置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编织结构保证了塔夫绸的排汗能力同时使得内部不会因为潮湿滋生细菌,达到了抑菌排汗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菌排汗塔夫绸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抑菌排汗塔夫绸。

技术介绍

[0002]塔夫绸又称塔夫绢,是一种以平纹组织制织的熟织高档丝织品。经纱采用复捻熟丝,纬丝采用并合单捻熟丝,以平纹组织为地,织品密度大,是绸类织品中最紧密的一个品种,塔夫绸一般用于制作蚕丝被以及部分贴身用品,塔夫绸质地柔软舒适,是良好的床上用品制作材料。
[0003]现有技术的塔夫绸部分会用于制作蚕丝被的内胆,但是由于塔夫绸表面光滑,再加上蚕丝纤维本身的光洁度很高,在使用蚕丝被时会晃动蚕丝被,使得蚕丝被内胆里的蚕丝移动从而很容易形成错位,又由于蚕丝纤维是长纤维结构,使得蚕丝在错位后很容易扭结成一个整体,蚕丝本身的弹性不好,成为整体后会大大降低蚕丝被的透气度,造成了蚕丝被舒适度降低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排汗塔夫绸,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升蚕丝被内胆透气程度达到抑菌排汗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抑菌排汗塔夫绸,包括里层和外层,所述里层表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突出部,若干所述突出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所述突出部与里层表面之间形成若干静电腔,所述里层通过静电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里层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静电复合纱包括柔软纱和缠绕所述柔软纱的静电纱,所述静电纱由蚕丝纤维和缠绕所述蚕丝纤维的涤纶纤维组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柔软纱由蚕丝纤维和丙纶纤维相捻而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层由若干透气纱经纬编织成缎纹组织。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气纱包括内层纱和缠饶所述内层纱的表层纱,所述内层纱由蚕丝纤维和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截面为十字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表层纱由蚕丝纤维和亚麻纤维相捻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里层表面一体连接拖杆突出部,若干突出部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若干突出部之间互不影响,保证了突出部功能的完全,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使得相邻两个突出部之间形成了空腔,突出部和里层表面之间形成若干静电腔,静电腔能够通过摩擦产生静电,里层通过静电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使得里层整体能够产生吸附纤维的静电,达到了在蚕丝被内胆中,将蚕丝纤维吸附在静电腔内从而阻挡
并限制蚕丝纤维移动,保证了蚕丝纤维之间的缝隙,加强了蚕丝被内胆的透气并排汗抑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静电复合纱的截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透气纱的截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里层;2、外层;3、静电腔;4、涤纶纤维;5、丙纶纤维;6、蚕丝纤维;7、柔软纱;8、静电纱;9、静电复合纱;10、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1、亚麻纤维;12、内层纱;13、表层纱;14、透气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一种抑菌排汗塔夫绸,如图1所示,包括里层1和外层2,在里层1的表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突出部。
[0022]若干突出部之间存在间隙,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突出部与里层1表面之间形成若干静电腔3,里层1通过静电复合纱9经纬编织而成,里层1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静电复合纱9线包括柔软纱7和缠绕柔软纱7的静电纱8,静电纱8由蚕丝纤维6和缠绕蚕丝纤维6的涤纶纤维4组成,柔软纱7由蚕丝纤维6和丙纶纤维5相捻而成。
[0023]突出部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突出部之间互不影响,保证了突出部的功能,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使得相邻两个突出部之间形成空腔,突出部和里层1表面之间形成静电腔3,静电腔3内部存在静电,里层1通过静电复合纱9线经纬压一挑一编织形成平纹组织,平纹组织使得静电复合纱9线的透气性加强,静电复合纱9线包括柔软纱7和缠绕柔软纱7的静电纱8,静电纱8处于柔软纱7的外层2,静电纱8由蚕丝纤维6和缠绕蚕丝纤维6的涤纶纤维4组成,蚕丝纤维6是塔夫绸的主要原料,具有光滑柔软的性能,外侧缠绕涤纶纤维4,涤纶纤维4经过摩擦很容易产生静电,使得静电纱8能具有经过摩擦或者移动产生静电吸附物品的性能,柔软纱7由蚕丝纤维6和丙纶纤维5相捻而成,丙纶纤维5能够更快的传递汗水,达到了加强了面料的排汗能力的效果,使得面料内层具有了能够产生静电并方便将汗水排出的效果。
[0024]外层2由若干透气纱14经纬编织成缎纹组织,透气纱14包括内层纱12和缠饶内层纱12的表层纱13,内层纱12由蚕丝纤维6和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相捻而成,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截面为十字形,表层纱13由蚕丝纤维6和亚麻纤维11相捻而成。
[0025]外层2由若干透气纱14经向压四挑一编织成缎纹组织,使得外层2质感更加光滑柔和,透气纱14包括内层纱12和缠绕内层纱12的表层纱13,内层纱12由蚕丝纤维6和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相捻而成,采用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使得透气纱14具备涤纶的耐磨性和异形纤维的特性,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截面为十字形,使得内层纱12具备吸汗抑菌的功能效果,表层纱13由蚕丝纤维6和亚麻纤维11相捻而成,亚麻纤维11具备吸汗快同时放汗也快的特点,
使得表层纱13能够快速排汗,达到了排出内层的汗水的效果。
[0026]要得到此面料,需通过走锭机将蚕丝纤维6和涤纶纤维4走锭呈静电纱8,通过加捻机将蚕丝纤维6和丙纶纤维5加捻成柔和纱,再通过梭织机将柔和纱和静电纱8梭织成里层1,里层1表面有若干突出部,突出部的底端和里层1相接处缝合,缝合轨迹沿突出部底端向上延伸,缝合处将突出部顶端形成的空腔不断挤压,至使得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涤纶纤维4利用喷丝板可形成截面为十字形的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然后通过加捻机将蚕丝纤维6和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0加捻成内层纱12,再通过加捻机将蚕丝纤维6和亚麻纤维11加捻成表层纱13,再通过走锭机将内层纱12和表层纱13走锭呈透气纱14,最后利用梭织机将若干透气纱14梭织成外层2,然后将外层2和里层1缝合,里层1表面具备摩擦产生静电的效果且携带静电腔3,静电腔3能够使得蚕丝被内胆内部蚕丝结构稳定,保证了蚕丝被内胆的透气性,同时汗液能够通过里层1到外层2并排出内胆,保证了蚕丝被内胆的排汗能力即可使得蚕丝被内部不会轻易潮湿滋生细菌,达到了保证蚕丝被内胆透气性的同时抑菌排汗的效果。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排汗塔夫绸,其特征在于:包括里层(1)和外层(2),所述里层(1)表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突出部,若干所述突出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呈“T”字型,所述突出部与里层(1)表面之间形成若干静电腔(3),所述里层(1)通过静电复合纱(9)线经纬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排汗塔夫绸,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1)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排汗塔夫绸,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复合纱(9)包括柔软纱(7)和缠绕所述柔软纱(7)的静电纱(8),所述静电纱(8)由蚕丝纤维(6)和缠绕所述蚕丝纤维(6)的涤纶纤维(4)组成。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贤周留春杨田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金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