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0109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挖炮楼建筑四周及下方的土体,使下端的炮楼基础外露;在炮楼建筑的墙体上开洞,并穿洞设置穿墙小梁,穿墙小梁相间跳开并分批施工;基于炮楼建筑移动后的目标位置,确定炮楼建筑的整体移动方向,以计算出上轨道梁与炮楼基础的轴线之间的倾斜夹角;在炮楼基础上依次开设与上轨道梁相交位置的穿孔,加工上轨道梁中穿过炮楼基础的部分,并立刻用千斤顶支撑回顶;基于炮楼基础的结构和穿墙小梁的位置,在炮楼基础的两侧设置新增夹梁,设置交错的连梁,并加工上轨道梁穿过炮楼基础以外的部分;在上轨道梁的下端面加工上轨道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炮楼建筑与上轨道体系的连接紧密且可靠。的连接紧密且可靠。的连接紧密且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整体移动相关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丰富的历史建筑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并且其独特的建造风格以及结构在世界建造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科学价值以及艺术性更是不可估量。其中,炮楼建筑也是经过长时间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同时具备历史意义和建筑意义的古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开发建设,炮楼建筑的原址随时可能会与城市发展方案出现冲突,若炮楼建筑受到破坏,将无法再生和再建造,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由于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0003]在发展过程中,炮楼建筑由于受到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损坏甚至毁灭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古建筑的文化底蕴长久显现。其中一种有效地保留建筑价值的方法是将建筑整体移动,在移动后建立原址博物馆的形式永久保留。这种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炮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炮楼建筑四周及下方的土体,使下端的炮楼基础外露;在炮楼建筑的墙体上开洞,并穿洞设置穿墙小梁,穿墙小梁相间跳开并分批施工;基于炮楼建筑移动后的目标位置,确定炮楼建筑的整体移动方向,以计算出上轨道梁与炮楼基础的轴线之间的倾斜夹角;在炮楼基础上依次开设与上轨道梁相交位置的穿孔,加工上轨道梁中穿过炮楼基础的部分,并立刻用千斤顶支撑回顶;基于炮楼基础的结构和穿墙小梁的位置,在炮楼基础的两侧设置新增夹梁,设置交错的连梁,并加工上轨道梁穿过炮楼基础以外的部分;在上轨道梁的下端面加工上轨道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炮楼建筑的墙体上开洞,并穿洞设置穿墙小梁,穿墙小梁相间跳开并分批施工,具体包括: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并确定穿墙小梁的数量以及位置;基于受力分析计算的结果,预先布局穿墙小梁所需的穿墙孔洞的数量和位置;将多个穿墙孔洞编为若干组;依次序根据组别在炮楼建筑的墙体上穿墙开洞,并预留钢筋;将混凝土先浇满穿墙孔洞以形成位于穿墙孔洞内的穿墙小梁部分,然后将剩余的穿墙小梁部分一次性浇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梁的数量为5根,包括基于施工顺序依次排序的第一上轨道梁、第二上轨道梁、第三上轨道梁、第四上轨道梁和第五上轨道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上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炮楼建筑包括主楼和裙楼,主楼的高度大于裙楼的高度,主楼的位置偏向其中一个侧角;所述第一上轨道梁、第二上轨道梁、第三上轨道梁、第四上轨道梁以及第五上轨道梁相互平行并与炮楼建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上轨道梁、第二上轨道梁、第三上轨道梁、第四上轨道梁和第五上轨道梁从靠近主楼的侧边开始依次设置,其中第二上轨道梁、第三上轨道梁和第四上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伟平张小龙冉茂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