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94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属于信息化管理领域,包括中心处理器以及与中心处理器相连接的风险管理模块、隐患管理模块、应急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和现场安全管理模块;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接收各模块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端;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建立工厂的三维模型,并且将各模块的数据相应地显示在三维模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打造开放的支撑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集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预警和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预警和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信息化管理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化工种类日益繁多、规模各异,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化学品的生产、加工、使用、储备、销售、运输、废弃物处置等环节诸多,任何环节出现疏漏和处置不当,都可能造成潜在的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风险,因此,对化学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0003]用于智慧工厂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满足企业安全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框架,对安全管理架构体系进行重构,通过各种信息软精件应用,整合O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MIS(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RP(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IoT(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等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并对现有工厂安全生产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共享,满足集团化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在智慧工厂创建、运行过程中,对安全生产信息动态管理、风险动态评估、智能监测预警进行一体化管理的需求。用于智慧工厂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为企业向智慧工厂转型提供安全发展技术保障。
[0004]从集团、专业化公司、企业(工厂)在进行智慧工厂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安全难题: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过程中,组织机构和人员调整,各级人员定位不清;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管理压力传递困难;多种信息平台并存,缺乏数据互联,存在数据孤岛;新业务开展后,业态特点复杂,风险管控乏术;各种隐患重复发生,管理疲于末端治理。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开发适用于智慧工厂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解决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落地问题。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其能够利用云计算基础服务平台和风险计算模型,以及风险评估技术、隐患排查治理技术、基于物联网的重大危险源监管技术、视频监控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通过打造开放的支撑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集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包括中心处理器以及与中心处理器相连接的风险管理模块、隐患管理模块、应急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和现场安全管理模块;
[0008]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接收各模块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端;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建立工厂的三维模型,并且将各模块的数据相应地显示在三维模型中;
[0009]所述风险管理模块用于提供险管理类的制度标准的访问入口,直接查询对应的制度标准文件;
[0010]所述隐患管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制定的隐患排查标准,通过所述中心处理器将隐患任务发送到相应的移动端;
[0011]所述应急管理模块用于处理应急管理的相关信息,其包括制度标准、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总结评估、模拟推演、应急资源,供移动端进行查询;在所述中心处理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所述应急管理模块能够建立应急演练模拟,显示各岗位人员的处置操作;
[0012]所述知识管理模块中保存有法律法规、事故案例、专家库、MSDS,供所述移动端进行查询;
[0013]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用于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智能管控中心,用于对危险作业进行管理、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控;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中通过摄像头对工厂内的危险作业、车辆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并在所述中心处理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实时建立相关模型并进行显示;
[0014]所述风险管理模块、所述隐患管理模块、所述应急管理模块、所述知识管理模块和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与所述中心处理器之间是基于http restful 进行数据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端能够实时查看三维模型,并且查看三维模型中各设备、区域的状态参数;所述移动端通过Http restful形式的接口数据与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险管理模块能够在评价单元划分和风险点确认的基础上,针对设备设施和生产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针对每个风险点识别风险源,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所述风险管理模块还能够在线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险管理模块能够对登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研判和公告,并且对风险分布各类统计分析,得到风险分级统计、风险分类统计和风险统计图,并将分析的数据通过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到所述移动端。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隐患管理模块能够生成检查计划,所述检查计划的内容来于检查标准库。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培训管理模块能够提供对培训结果信息的统计分析,按照培训需求实际培训结果的汇总对比,并利用柱状图等方式在管控中心界面中进行可视化展示和详情查询。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应急管理模块能够与移动端相结合,通过选择预案和角色根据脚本进行处置演练。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用于实时监控现场的各项参数,在三维模拟模块中进行显示;三维模型的数据通过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中的Http restful JSON形式数据的接口进行数据调用;所调用的数据来源于现场物联网设备接入的数据,进而为三维模拟模块提供现场实时动态监测数据。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通过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人员的信息和行动轨迹,所述中心处理器能够对人员的行为进行评估,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
提示。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通过摄像头能够实时获取车辆和驾驶员的信息,对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显示;所述中心处理器能够对车辆的行为进行评估,对违规操作的车辆进行提示。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0025]1、提高重大风险管控能力:在原有重大危险源监测系统、消防系统、SAP 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监测技术措施、做好DCS、SAP数据对接、改进视频监控、消防应急响应等,全面提高重大风险管控能力。
[0026]2、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汲取试点建设成果,实现基础管理、风险管理、隐患管理、培训管理、应急管理、知识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等模块的系统搭建,重点完善风险管理、隐患管理、危险作业等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处理器以及与中心处理器相连接的风险管理模块、隐患管理模块、应急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和现场安全管理模块;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接收各模块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端;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建立工厂的三维模型,并且将各模块的数据相应地显示在三维模型中;所述风险管理模块用于提供险管理类的制度标准的访问入口,直接查询对应的制度标准文件;所述隐患管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制定的隐患排查标准,通过所述中心处理器将隐患任务发送到相应的移动端;所述应急管理模块用于处理应急管理的相关信息,其包括制度标准、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总结评估、模拟推演、应急资源,供移动端进行查询;在所述中心处理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所述应急管理模块能够建立应急演练模拟,显示各岗位人员的处置操作;所述知识管理模块中保存有法律法规、事故案例、专家库、MSDS,供所述移动端进行查询;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用于对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智能管控中心,用于对危险作业进行管理、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控;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中通过摄像头对工厂内的危险作业、车辆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并在所述中心处理器建立的三维模型上实时建立相关模型并进行显示;所述风险管理模块、所述隐患管理模块、所述应急管理模块、所述知识管理模块和所述现场安全管理模块与所述中心处理器之间是基于http restful进行数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能够实时查看三维模型,并且查看三维模型中各设备、区域的状态参数;所述移动端通过Http restful形式的接口数据与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传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管理模块能够在评价单元划分和风险点确认的基础上,针对设备设施和生产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增利梁松谷振海王流青李森林胡淮兵葛仔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图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