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61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0
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包括用来固定所述辅助装置的颈圈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颈圈内侧的第一气囊;所述的颈圈包括弧形的前半支和弧形的后半支,所述前半支和后半支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以互相配合的扣接结构,所述的颈圈为刚性材质;所述的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前半支的内侧,所述第一气囊具有一与颈部贴合的压迫面,相邻两个所述压迫面间具有一容纳颈部甲状软骨的容置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颈部可以施加压力的气囊,解放了人力,便捷了胃镜操作过程,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镜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镜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不规律,因此往往会患上消化系统疾病。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0003]在无痛胃镜检查或在胃镜下手术操作过程中,为了确保胃部的充盈,会向胃部充入一定的气体,但是食管入口在长时间的内镜窥视过程中会松弛而致气体外溢,从而使得胃部褶皱而影响内镜观察与操作。针对上述情况,临床会采用徒手按压喉旁压迫食管入口来防止气体外溢,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这种问题的产品出现。若碰到长时间在胃镜下的手术治疗,如食道、胃ESD,手术时长可能达到数小时,徒手压迫喉旁的动作难以持久维持,同时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采用一种专用的食管入口气囊压迫器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胃镜辅助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在颈部可以施加压力的气囊,解放了人力,便捷了医疗操作过程。
[0005]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
[0006]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包括用来固定所述辅助装置的颈圈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颈圈内侧的气囊;所述的颈圈包括弧形的前半支和弧形的后半支,所述前半支和后半支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以互相配合的扣接结构,所述的颈圈为刚性材质;所述的气囊设置在所述前半支的内侧,所述气囊具有一与颈部贴合的压迫面,相邻两个所述压迫面间具有一容纳颈部甲状软骨的容置区。
[0007]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了一个可以带在患者脖子上的颈圈,通过控制颈圈上设置气囊的大小来调节气囊的压迫面对患者颈部食道入口的压迫程度,从而避免胃部充入的气体经由食道从口腔漏出。
[0008]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颈圈上设置有可以调节所述颈圈大小的调节内芯。
[0009]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气囊与所述的前半支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前半支上的第一移动底座,所述的气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移动底座上。
[0010]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后半支包括与所述的调节内芯固定连接的锁扣部以及本体部,所述的本体部上设置有一沿所述后半支的槽,所述的调节内芯插设于所述的槽中。
[0011]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调节内芯与所述的槽间设置有限制所述调节内芯滑出所述槽的限制件。
[0012]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后半支上与所述的气囊相对处设置
有护垫。
[0013]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护垫与所述的后半支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后半支上的第二移动底座,所述的护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移动底座上。
[0014]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前半支和后半支活动连接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颈圈的宽为1~8cm。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通过设计一款胃镜辅助装置,装置主体为一个带有气囊的颈圈,通过气囊的收缩代替了医务工作人员在胃镜检测或在胃镜下手术过程中出现食道入口松弛现象时的徒手按压操作,避免了人力的不足,方便了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过程;
[0018]2、通过在颈圈上设置调节其大小的调节内芯,提高了颈圈的对不同体型的患者的适用性;
[0019]3、通过在颈圈的后半支上安装一个带有气囊的下方设置可以沿颈圈滑动第一移动底座,方便了在穿戴过程中,找到适宜的压迫部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胃镜辅助装置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胃镜辅助装置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2]图中,1

颈圈、2

气囊、11

前半支、12

后半支、13

扣接结构、21

压迫面、22

容置区、3

调节内芯、4

第一移动底座、122

锁扣部、121

本体部、123

槽、5

护垫、6

第二移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包括用来固定所述辅助装置的颈圈1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颈圈1内侧的气囊2;所述的颈圈1包括弧形的前半支11和弧形的后半支12,所述前半支11和后半支12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以互相配合的扣接结构13,所述的颈圈1为刚性材质;所述的气囊2设置在所述前半支11的内侧,所述气囊2具有一与颈部贴合的压迫面21,相邻两个所述压迫面21间具有一容纳颈部甲状软骨的容置区22。所述的颈圈1上设置有可以调节所述颈圈1大小的调节内芯3;所述的气囊2与所述的前半支11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前半支11上的第一移动底座4,所述的气囊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移动底座4上。
[0026]在本实施例中,颈圈1是一个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戴在病人脖颈上的环状圈,该圈由前后两支构成,前后两支一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处具体是通过一根插销形成的转动结构,通过该转动结构可使得前半支11或后半支12绕插销转动,从而方便患者戴上该辅助装置;合上颈圈1的前后半支后,将前后半支上的另一端的扣接结构相互配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述的锁扣结构13处在前半支11上具有向外的凸起,在后半支12上具有孔,该孔与所述的凸起嵌合配合形成扣合结构,其中前半支11的长度比后半支12的长度略长且交叠处前
半支11位于外侧,略长的部分为前半支的扣合部,所述的孔就位于这略长的扣合部上;穿戴上后,通过控制颈圈1上气囊2的大小就可以调节气囊2的压迫面21对患者颈部食道入口的压迫程度,从而避免了在长时间的胃镜过程中胃部充入的气体经由食道从口腔漏出。
[0027]所述的后半支12包括与所述的调节内芯3固定连接的锁扣部122以及本体部121,所述的本体部121上设置有一沿所述后半支12的槽123,所述的调节内芯3插设于所述的槽123中;通过在颈圈上设置调节其大小的调节内芯3,提高了颈圈的对不同体型的患者的适用性;具体的,该调节内芯3为插设在槽123中的具有与后半支12相同曲率的刚性长条,该长条可沿槽的切线方向被拔出,戴好该辅助项圈后,通过将刚性长条从槽123内拔出即可延长后半支12的长度,从而扩大了项圈的大小;为了增强锁扣部122与本体部121的连接强度,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3组互相配合的长条和槽123;同时由于该槽123是沿着后半支12的具有一定的曲率,调节内芯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固定所述辅助装置的颈圈(1)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颈圈(1)内侧的气囊(2);所述的颈圈(1)包括弧形的前半支(11)和弧形的后半支(12),所述前半支(11)和后半支(12)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以互相配合的扣接结构(13),所述的颈圈(1)为刚性材质;所述的气囊(2)设置在所述前半支(11)的内侧,所述气囊(2)具有一与颈部贴合的压迫面(21),相邻两个所述压迫面(21)间具有一容纳颈部甲状软骨的容置区(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圈(1)上设置有可以调节所述颈圈(1)大小的调节内芯(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与所述的前半支(11)间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前半支(11)上的第一移动底座(4),所述的气囊(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移动底座(4)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半支(12)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永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