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9610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盐碱地上起垄,挖栽植圆坑和排水沟;(2)造林设计:在栽植圆坑中填入秸秆碎沫、沼气有机肥和无盐碱客土,倒入隔夜水至搅拌成泥浆状即可,次日将筛选的文冠果和沙棘苗木,经预处理后隔行插入泥浆中,填入无盐碱客土,踩实,灌溉,造林完成;(3)水分和种植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造林方法的改良,采用泥浆造林法,提高了根际土壤的亲和力和保水力,避免盐碱土对根系的伤害,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促进了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促进了对盐碱土壤的改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受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和土壤质地的影响存在大量盐碱干旱地,严重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造成土壤板结、根系难以下扎,通常会种植耐盐碱的树木,对盐碱干旱地进行土壤的改良。文冠果隶属于无患子科、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喜阳、耐半阴、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可适应在草沙地、撂荒地和黄土丘陵等生长发育。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经济价值巨大。沙棘隶属于胡颓子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阳、耐旱、抗风沙,可在盐碱地上生存,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0003]但是,采用传统的栽植方式在盐碱干旱地造林,苗木会因水分流失、盐碱地养分含量少以及盐碱地对根系的胁迫等原因,成活率不高。
[0004]因此,提供一种提高苗木成活率,改良盐碱干旱地土壤的盐碱干旱地区文冠果和沙棘混交造林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在盐碱地上起垄,挖栽植坑和排水沟;(2)造林设计:在栽植坑中填入秸秆碎沫、沼气有机肥和无盐碱客土,倒入隔夜水至搅拌成泥浆状即可,次日将筛选的文冠果和沙棘苗木,经预处理后隔行插入泥浆中,填入无盐碱客土,踩实,灌溉,造林完成;(3)水分和种植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秸秆碎沫的填入量为3

5cm厚,沼气有机肥和无盐碱客土混合物的填入量为15

18cm厚,按体积比,沼气有机肥的添加量为20

25%,无盐碱客土的添加量为75

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栽植坑为直径30

35cm、深35

40cm的圆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文冠果和沙棘苗木按照株行距2
×
4m,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为25

30cm,栽植行与风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干旱区文冠果与沙棘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垄高为40

45cm,垄宽为150

170cm,栽植行的两侧均设有宽度为35

45cm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伟于忠亮王梓黙付世萃张忠辉潘艳艳张义飞周旭昌张英楠修冬莹杨帆苑景淇包广道刘婷罗也王东娜蔡群衣晓雨段加玉兰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