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54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旨在解决现有圆柱电池卷芯的极耳通过转接件连接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并且影响放电电流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柱、绝缘密封件、以及卷芯组件;其中,壳体具有腔室;正极柱安装在壳体的顶端;绝缘密封件位于壳体与正极柱之间;卷芯组件位于腔室内,卷芯组件由依次层叠的负极片、第一隔膜、正极片以及第二隔膜卷绕形成,卷芯组件的一端具有由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正极耳,卷芯组件的另一端具有由负极片的负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负极耳;正极耳与正极柱的底端焊接连接,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底壁焊接连接,电池装配结构省略转接件,提高了电池的装配效率和放电性能。率和放电性能。率和放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装配
,具体提供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众多锂电子电池结构类型中,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由于安全性能好、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特点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0003]目前圆柱电池的装配工艺主要是通过卷绕方式制作卷芯,然后将卷芯两端的正、负极极耳(铜铝箔集流体)分别与金属转接件进行焊接,然后再将转接件与相应的正、负极顶盖极柱或壳体进行焊接,达到电流引出的目的。但是,该装配工艺不仅需要转接件与卷芯的正、负极极耳焊接,而且转接件还需与相应的顶盖的正极柱或壳体底端进行焊接,焊接工序繁琐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并且转接件还影响了电池放电的电流,用户体验不佳。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圆柱电池卷芯的极耳通过转接件连接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并且影响电池的放电电流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其具有腔室;正极柱,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端;绝缘密封件,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正极柱之间;以及卷芯组件,其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卷芯组件由依次层叠的负极片、第一隔膜、正极片以及第二隔膜卷绕形成,所述卷芯组件的一端具有由所述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正极耳,所述卷芯组件的另一端具有由所述负极片的负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负极耳;其中,所述正极耳与所述正极柱的底端焊接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焊接连接。
[0007]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连接的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正极柱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绝缘密封件位于所述顶盖与所述正极柱之间且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底盖的内壁焊接连接。
[0008]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柱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片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环形片之间圆形片,所述正极耳穿过所述环形片与所述圆形片焊接连接。
[0009]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片的外径以在所述正极柱的边缘形成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处卡接,所述绝缘密封件在朝向所述顶盖的一侧形成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围绕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围。
[0010]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片的厚度为0.8至1.2毫米。
[0011]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片的厚度为1毫米。
[0012]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
[0013]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
[0014]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盖与所述筒体构造为一体式的。
[0015]在上述的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长度为所述正极片的长度的1/4至1/2。
[00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柱、绝缘密封件以及卷芯组件;其中,壳体具有腔室;正极柱安装在壳体的顶端;绝缘密封件位于壳体与正极柱之间;卷芯组件位于腔室内,卷芯组件由依次层叠的负极片、第一隔膜、正极片以及第二隔膜卷绕形成,卷芯组件的一端具有由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正极耳,卷芯组件的另一端具有由负极片的负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负极耳;正极耳与正极柱的底端焊接连接,负极耳与壳体的内底壁焊接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正极柱、绝缘密封件以及卷芯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时,卷芯组件两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能够与正极柱和壳体的内底壁直接焊接连接,电池装配结构省略转接件,装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提高了电池装配的效率和放电性能。
[0017]又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分别与筒体的两端连接的顶盖和底盖,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正极柱安装第一通孔处,绝缘密封件位于顶盖与正极柱之间且在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负极耳与底盖的内壁焊接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将壳体拆分为筒体、顶盖以及底盖,便于正极柱、绝缘密封件以及卷芯组件在壳体上的安装,提高了电池的装配效率。
[0018]又进一步地,正极柱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片以及位于两个环形片之间圆形片,正极耳穿过环形片与圆形片焊接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简化正极柱的复杂设计,设计简单,制备成本低。
[0019]又进一步地,圆形片的外径小于环形片的外径以在正极柱的边缘形成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第二通孔的边缘处卡接,绝缘密封件在朝向顶盖的一侧形成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围绕在第二通孔的外围。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圆形片通过环形卡槽卡接在绝缘密封件的第二通孔边缘处时,环形凸起能够围绕在正极柱的周围,便于绝缘密封件与正极柱作为一个整体与顶盖装配。
[0020]又进一步地,圆形片的厚度为0.8至1.2毫米。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焊接产生的热量快速透过圆形片将正极耳与正极柱熔化焊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圆形片保持良好的结构强度。
[0021]又进一步地,环形凸起的外径小于第一通孔的内径。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环形凸起卡在顶盖的第一通孔内侧,避免绝缘密封件相对于顶盖而平行移动。
[0022]又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位于顶盖的中心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当正极柱安装顶盖的中心位置的第一通孔内时,正极柱的底端能够与形成在卷芯组件中心位置的正极耳对接,简化装配工序。
[0023]又进一步地,顶盖与筒体构造为一体式的。通过这样的设置,设计简单,简化了装配工序,成本低。
[0024]又进一步地,正极集流体的长度为正极片的长度的1/4至1/2。通过这样的设置,当
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正极耳能够与正极柱的底端的截面相匹配。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电池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电池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电池的卷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电池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电池的绝缘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的电池的正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的电池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列表:
[0034]1、壳体;11、筒体;12、顶盖;121、第一通孔;13、底盖;2、正极柱;21、圆形片;22、环形片;23、环形卡槽;3、绝缘密封件;31、第二通孔;32、环形凸起;4、卷芯组件;41、正极片;411、正极集流体;42、负极片;421、负极集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壳体,其具有腔室;正极柱,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端;绝缘密封件,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正极柱之间;以及卷芯组件,其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卷芯组件由依次层叠的负极片、第一隔膜、正极片以及第二隔膜卷绕形成,所述卷芯组件的一端具有由所述正极片的正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正极耳,所述卷芯组件的另一端具有由所述负极片的负极集流体卷绕形成的负极耳;其中,所述正极耳与所述正极柱的底端焊接连接,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连接的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正极柱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绝缘密封件位于所述顶盖与所述正极柱之间且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负极耳与所述底盖的内壁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片以及位于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士哲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