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53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装置本体、操控台、耦合接收器、载波接收器、丝杆、电力线和控制单元,所述传输装置本体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丝杆两端表面设置有相反方向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丝杆,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两端表面设置有相反方向螺纹,通过丝杆转动,能够使丝杆两端的移动环保持相对方向移动,通过移动环位置移动,能够向内侧挤压升降杆,从而能够使升降杆高度发生变化,通过升降杆位置移动,实现调整移动板上表面耦合接收器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高度位置的电力线。不同高度位置的电力线。不同高度位置的电力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线载波(PLC,即Power Line Carrier)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电力线载波技术突破了仅限于单片机应用的限制,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并且随着电力线载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中/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技术开发及应用亦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局面。电力线载波通信这座被国外传媒喻为未被挖掘的金山正逐渐成为电力通信领域的一门热门专业。
[0003]现针对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提出以下问题:
[0004]1、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力线高度不同,需要根据电力线的高度位置调整接线口的位置,目前一般的解决方式是通过人工手动接线口的高度进行调整,这种方式较为麻烦;
[0005]2、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调整传输装置的位置,因此传输装置内部载波接收器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目前一般的解决方式是通过螺丝固定,但是这种方式在拆卸时较为麻烦,当载波接收器需要修理时,这种方式就显得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装置本体、操控台、耦合接收器、载波接收器、丝杆、电力线和控制单元,所述传输装置本体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丝杆两端表面设置有相反方向螺纹,所述丝杆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二,所述连接片二中间转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内部为交叉结构,所述升降杆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片一内部,所述连接片一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中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调节块上端通过移动槽滑动连接在移动板下表面,所述移动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耦合接收器,所述移动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一,所述滑动块一一侧滑动连接在导轨一侧边,所述导轨一另一侧固定连接在传输装置本体内部一侧。
[0008]优选的,所述丝杆下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贯穿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环。
[0009]优选的,所述传输装置本体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轨二,所述导轨二上表面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二,所述滑动块二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间设置有耦
合接收器。
[0010]优选的,所述传输装置本体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转动齿轮,两个所述转动齿轮一侧均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转动齿轮上端设置有从动齿轮。
[0011]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贯穿设置在螺纹杆内部,所述螺纹杆内部为伸缩杆结构,且所述螺纹杆和从动齿轮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板。
[0012]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下端设置有转动扇叶,所述转动扇叶上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
[0013]优选的,所述电力线的输出端和耦合接收器模块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耦合接收器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力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电力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力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电力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和载波接收器模块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载波接收器模块的输出端和载波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载波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互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载波传输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载波传输的输出端和外接线路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外接线路的输出端和传输设备的输入端相互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传输装置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操控台,所述操控台内部设置有显示器,所述传输装置本体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防护门,所述传输装置本体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传输装置本体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间设置有电力线接线口,所述滑动槽下端设置有载波出线口。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丝杆,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两端表面设置有相反方向螺纹,通过丝杆转动,能够使丝杆两端的移动环保持相对方向移动,通过移动环位置移动,能够向内侧挤压升降杆,从而能够使升降杆高度发生变化,通过升降杆位置移动,实现调整移动板上表面耦合接收器的高度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高度位置的电力线;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限位杆和限位环,能够通过丝杆表面的移动环在移动过程中带动限位环在限位杆上滑动,能够避免移动环出现旋转的情况,增加了传输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的缓冲弹簧,能够通过升降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调节块在移动槽内滑动,并向内侧挤压缓冲弹簧,通过缓冲弹簧之间的弹力,能够对调节块起到缓冲效果,从而能够避免升降杆在高度调节时出现速度调节过快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9]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转动齿轮,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齿轮转动,并通过转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表面卡齿的啮合,能够使从动齿轮转动,通过设置的从动齿轮和螺纹杆,螺纹杆内部为伸缩结构,能够通过从动齿轮在螺纹杆表面转动,实现调整螺纹杆的长度,从而能够使螺纹杆一端定位板的位置,通过定位板位置移动,能够实现对定位板中间载波接收器位置的固定,避免载波接收器位置出现移动的情况;
[0020]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转动扇叶,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扇叶转动,能够增加对耦合接收器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电力线接线口,能够通过电力线接线口实现将电力线和传输装置相互连接,通过设置的载波接线口,能够通过载波接线口实现将连接设备和传输装置相互连接;
[002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耦合接收器模块,能够对电力线上的电力载波信号进行接收,并将接收后的载波信号通过电力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实现将预处理后的载波信号传递到载波处理模块,通过设置的载波处理模块,能够对载波信号进行最终处理,并能够将最终处理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能够实现将信号传递到外接传输设备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中移动板的仰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图3中A的放大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图3中B的放大图;
[0028]图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装置本体(1)、操控台(2)、耦合接收器(7)、载波接收器(8)、丝杆(17)、电力线(31)和控制单元(3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本体(1)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分隔板(22),所述分隔板(22)上端设置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丝杆(17)两端表面设置有相反方向螺纹,所述丝杆(17)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移动环(18),所述移动环(1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二(13),所述连接片二(13)中间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内部为交叉结构,所述升降杆(14)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片一(12)内部,所述连接片一(12)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5),所述调节块(15)中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6),所述调节块(15)上端通过移动槽(43)滑动连接在移动板(11)下表面,所述移动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耦合接收器(7),所述移动板(1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一(10),所述滑动块一(10)一侧滑动连接在导轨一(9)侧边,所述导轨一(9)另一侧固定连接在传输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7)下端设置有限位杆(19),所述限位杆(19)两端均贯穿设置有限位环(20),所述限位环(2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所述连接杆(3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环(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本体(1)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导轨二(28),所述导轨二(28)上表面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二(29),所述滑动块二(29)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中间设置有耦合接收器(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线高速载波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本体(1)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转动齿轮(24),两个所述转动齿轮(24)一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李小海吴礼英蒋昌祥徐辉郭晓雪张浩铭张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