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85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进水管头和排污管头,筒体的侧面设有排水管头,筒体内设有弹性滑动的分流管件,排污管头内设有与筒体底面固定连接内管头,内管头与排污管头之间间隔形成排污腔,且内管头与筒体内部连通,分流管件与内管头内壁滑动连接,内管头侧壁开设有外排污口,分流管件侧壁开设有与外排污口相匹配的内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筒体内部设置了弹性滑动的分离管件,通过排污管头和排水管头分别排放污水和雨水,实现了自动雨污分流排放,不需要人工操作,省时省力,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造价成本低。造价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污分流截留
,特别涉及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对于一些老旧小区,没有特定的污水和雨水分开的排水管路,基本上都是雨水和污水管同用,这样就把污水和雨水都排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增加了污水处理量,并且在正常情况下,居民小区排污水量较小,单独设计雨污管路,成本较高,专利号CN202121065740.5公开了一种用于居民小区的雨污分流智能截留装置,包括建筑楼板,所述建筑楼板底面的左端固定连通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顶端贯穿建筑楼板的底面并延伸至建筑楼板顶面的上部,所述下水管右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水箱,所述过水箱右侧面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下水管右侧面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密封片,所述导水管顶面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扣件,所述建筑楼板底面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扣件,所述固定扣件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左侧输出轴的左端固定套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左端与定位扣件的内腔固定套接,所述下水管的顶部活动套接有防堵地漏,所述防堵地漏的底端贯穿下水管的顶面并延伸至下水管的内部;该技术方案虽然通过液压缸推动导水管伸入到下水管内,实现对下水管分隔,从而把下水管内的雨水通过倒水管排入到过水箱内,实现雨污分流,但是需要人工控制液压缸推动导水管实现分流,不能够自动进行雨污分流,尤其是在梅雨季节,雨量较多,需要人工来回往复的打开液压缸,并且在雨量小时还需要关上液压缸,比较繁琐,根据居民小区正常情况下排污水量较小,设计一种能够自动打开的雨污分流截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进水管头和排污管头,所述筒体的侧面设有排水管头,所述筒体内设有弹性滑动的分流管件,所述排污管头内设有与筒体底面固定连接内管头,内管头与排污管头之间间隔形成排污腔,且内管头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分流管件与内管头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管头侧壁开设有外排污口,所述分流管件侧壁开设有与外排污口相匹配的内排污口,初始状态下,内排污口与外排污口相通,分流管件侧壁对排水管头封堵,雨水量大时,分流管件下移,内排污口与外排污口错开,排水管头与筒体内部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分流管件包括底部封闭且与内管头内壁贴合滑动的封堵管,所述内排污口设在封堵管靠近底部的侧壁,所述封堵管的上部为开口状且外侧固定连接有与筒体内壁滑动的外环件,所述外环件上开设有与封堵管连通的锥形槽体。
[0006]优选的,所述外环件的底部通过圆周分布的弹簧与筒体内底面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弹簧内设有多节伸缩杆,所述多节伸缩杆的上下端分别与外环件底面和筒体内底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外环件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密封环,通过密封环提高外环件与筒体内壁的密封性,避免从外环件与筒体内壁之间渗水。
[0009]优选的,所述外环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盘,且在筒体侧面开设带有密封盖的除杂口。
[0010]优选的,所述内排污口和外排污口均为多个且圆周分布,提高排污效率。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筒体内部设置了弹性滑动的分离管件,通过排污管头和排水管头分别排放污水和雨水,实现了自动雨污分流排放,不需要人工操作,省时省力,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污水排放时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雨水排放时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分流管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筒体;11、进水管头;12、排污管头;13、排水管头;14、内管头;15、外排污口;16、密封盖;17、除杂口;2、多节伸缩杆;3、进水管;4、排污管;5、雨水管;6、分流管件;61、内排污口;62、封堵管;63、外环件;64、锥形槽体;65、密封环;66、过滤盘;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8]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进水管头11和排污管头12,进水管头11外接进水管3,排污管头12外接排污管4,所述筒体1的侧面设有排水管头13,排水管头13外接雨水管5,雨水管5与雨水池连接,排污管4与排污管路连接,在筒体1内设有弹性滑动的分流管件6,所述排污管头12内设有与筒体1底面固定连接内管头14,内管头14与排污管头12之间间隔形成排污腔,且内管头14与筒体1内部连通,分流管件6与内管头14内壁滑动连接,内管头14侧壁开设有外排污口15,所述分流管件6侧壁开设有与外排污口15相匹配的内排污口61,内排污口61和外排污口15均为多个且圆周分布,提高排污效率,初始状态下,内排污口61与外排污口15相通,分流管件6侧壁对排水管头13封堵,雨水量大时,分流管件6下移,内排污口61与外排污口15错开,排水管头13与筒体1内部连通,遇到梅雨天气以及雨量较大时,从进水管头11进入的水量增大,从而使得水压加大,分流管件6下移,当内排污口61下移动外排污口15下侧时,排污封堵,排水管头13接通筒体1,雨水从雨水管5排出;随着雨量的减少,分流管件6向上移动,内排污口61与外排污口15再次接通,从而实现排污,在正常排污情况下,污水排放量较少,
污水压力较小,分流管件6向下移动的距离也较小,不会使得内排污口61与外排污口15错开。
[0019]如图1、4所示,所述分流管件6包括底部封闭且与内管头14内壁贴合滑动的封堵管62,所述内排污口61设在封堵管62靠近底部的侧壁,所述封堵管62的上部为开口状且外侧固定连接有与筒体1内壁滑动的外环件63,所述外环件63上开设有与封堵管62连通的锥形槽体64,污水经过锥形槽体64进入到封堵管62,利用封堵管62上的内排污口61把污水经过外排污口15排出,并且在外环件63的侧壁嵌入安装有密封环65,通过密封环65提高外环件63与筒体1内壁的密封性,避免从外环件63与筒体1内壁之间渗水,同时外环件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盘66,且在筒体1侧面开设带有密封盖16的除杂口17,能够对污水再次进行过滤,避免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进水管头和排污管头,所述筒体的侧面设有排水管头,所述筒体内设有弹性滑动的分流管件,所述排污管头内设有与筒体底面固定连接内管头,内管头与排污管头之间间隔形成排污腔,且内管头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分流管件与内管头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管头侧壁开设有外排污口,所述分流管件侧壁开设有与外排污口相匹配的内排污口,初始状态下,内排污口与外排污口相通,分流管件侧壁对排水管头封堵,雨水量大时,分流管件下移,内排污口与外排污口错开,排水管头与筒体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截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件包括底部封闭且与内管头内壁贴合滑动的封堵管,所述内排污口设在封堵管靠近底部的侧壁,所述封堵管的上部为开口状且外侧固定连接有与筒体内壁滑动的外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包锡杰张斌李元镇王寅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