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51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包括隧道、车站侧墙和设置在车站内的车站排水主管,隧道与车站侧墙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将车站侧墙的接口端围绕,整体呈“U”形,在车站侧墙外侧的防水结构上设置有一圈排水管,排水管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排水管下端与车站排水主管连通,隧道上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内部的环形凸台,车站侧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内部的侧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处的防水效果,还能提高隧道和车站侧墙的连接稳定性。还能提高隧道和车站侧墙的连接稳定性。还能提高隧道和车站侧墙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建造
,特别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明挖法车站及盾构法暗挖隧道是地铁设计中最常用的结合方式。由于受到地面既有建筑物、地下密集管线以及地面繁忙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暗挖法在地下结构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工程中,随着城市地铁的高速发展,多线并行的大跨度暗挖隧道将越来越多,车站接口结构与盾构隧道接口设计较为复杂,两种受力模式不同的结构在接口处容易出现漏水、不协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包括隧道、车站侧墙和设置在车站内的车站排水主管,所述隧道与车站侧墙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将车站侧墙的接口端围绕,整体呈“U”形,在车站侧墙外侧的防水结构上设置有一圈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管下端与车站排水主管连通,所述隧道上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内部的环形凸台,所述车站侧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内部的侧柱。
[0005]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水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呈U形的一次沥青层、防水板和衬砌,在车站侧墙外侧的衬砌表面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膨胀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层。防水结构上与车站侧墙接触的一次沥青层具有良好粘黏性和防水性;防水板起到加强防水效果,同时还便于衬砌的成型;膨胀混凝土层加强防水结构内部的密封效果,透水混凝土层缓冲雨水的冲力,更好地保护隧道与车站的连接口。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衬砌内部设置的钢筋架,有利于提高衬砌的强度。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水结构与隧道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沥青层,起粘黏作用和防水作用。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水管位于防水结构的圆周外侧,所述防水结构与排水管对应的圆周上设置有二次沥青层,所述二次沥青层位于膨胀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之间,且与一次沥青层的端头连接,该设置有利于加强防水结构外圆周面上的防水效果。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防水结构为“U”形结构,能将呈车站侧墙的接口端整体围绕,相对于只在隧道与车站侧墙的接触位置处设置直线形的防水结构,本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更好;且在防水结构上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车站排水主管连通,部分车站侧墙外侧的雨水能由排水管进入到车站排水主管中,再由车站排水主管外排,该设置能加快排水,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0011]在隧道上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内部的环形凸台,在车站侧墙上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内部的侧柱,环形凸台和侧柱与防水结构中的固定层(例如衬砌)配合,能有效提高隧道和车站侧墙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防水结构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防水结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车站侧墙与隧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3所示,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主要由隧道1、车站侧墙2、设置在车站内的车站排水主管6和设置在隧道1与车站侧墙2之间防水结构3组成。
[0016]防水结构3将车站侧墙2的接口端围绕,整体呈“U”形。在车站侧墙2外侧的防水结构3上设置有一圈排水管4,排水管4上端开设有进水口5,排水管4下端与车站排水主管6连通。隧道1上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3内部的环形凸台7,车站侧墙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3内部的侧柱8。
[0017]最好是,防水结构3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呈U形的一次沥青层12、防水板16和衬砌9,在车站侧墙2外侧的衬砌9表面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膨胀混凝土层11和透水混凝土层15。防水结构3上与车站侧墙2接触的一次沥青层12具有良好粘黏性和防水性;防水板16起到加强防水效果,同时还便于衬砌9的成型;膨胀混凝土层11加强防水结构3内部的密封效果,透水混凝土层15缓冲雨水的冲力,更好地保护隧道1与车站的连接口。
[0018]最好是,衬砌9内部设置的钢筋架10,有利于提高衬砌9的强度。
[0019]最好是,防水结构3与隧道1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沥青层13,起粘黏作用和防水作用。
[0020]最好是,排水管4位于防水结构3的圆周外侧,防水结构3与排水管4对应的圆周上设置有二次沥青层14,二次沥青层14位于膨胀混凝土11层和透水混凝土层15之间,且与一次沥青层12的端头连接,该设置有利于加强防水结构3外圆周面上的防水效果。一次沥青层12和二次沥青层14连接的方法为:先将一次沥青层12对应端头处的沥青加热,然后将二次沥青层14与加热部分连接,冷却后两者形成一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包括隧道(1)、车站侧墙(2)和设置在车站内的车站排水主管(6),所述隧道(1)与车站侧墙(2)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3)将车站侧墙(2)的接口端围绕,整体呈“U”形,在车站侧墙(2)外侧的防水结构(3)上设置有一圈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上端开设有进水口(5),所述排水管(4)下端与车站排水主管(6)连通,所述隧道(1)上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3)内部的环形凸台(7),所述车站侧墙(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入防水结构(3)内部的侧柱(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和车站接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3)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呈U形的一次沥青层(12)、防水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振华许明堂李扬刘太阳李玉斌李永杰黄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