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778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涉及通风发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发酵罐体,还包括:壳体,其同轴装配于发酵罐体的内部顶端,所述壳体的内部从外之内分别设置有与发酵罐体同轴的吸液腔和缓流腔,所述吸液腔呈环状并环绕在缓流腔外侧,所述缓流腔的底面向下朝其中心倾斜并在其的底面中心位置处留有一柱形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外侧的壳体底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的回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吸液组件将发酵罐体内部的发酵原液导入壳体内,使得发酵原液沿着缓流腔的底面流动与空气接触,增大发酵原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发酵原液的含氧量能够快速的提升,从而缩短发酵原液的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发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发酵装置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达到污水中污染物质降解的目的,遴选、培养、组合针对污水特别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为专门的污水处理菌种,是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先进的几种方式之一。污水处理菌种源自于大自然,大量的多种类的污水菌种通过人工在实验试筛选出优质的菌种,然后经过一系列的驯化,培养得到复合菌剂。复合菌剂担任修复生活,生产已经河道的有机物污染的使命,符合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的原则,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质、化合污染物等。
[0003]在复合菌剂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进行通风发酵,现有技术中大多都在发酵罐内部进行,其中大部分都采用曝气的方式,即通过向发酵原液中注入气体,以在气体与发酵原液接触后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提高发酵原液的含氧量。但在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通风发酵,气体在通入发酵原液中是以气泡的形式存在,气体与发酵原液的接触面有效,导致氧溶解于发酵原液中的速率低,使发酵原液中的菌种并不能快速进行充分的反应,影响了其的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7]壳体,其同轴装配于发酵罐体的内部顶端,所述壳体的内部从外之内分别设置有与发酵罐体同轴的吸液腔和缓流腔,所述吸液腔呈环状并环绕在缓流腔外侧,所述缓流腔的底面向下朝其中心倾斜并在其的底面中心位置处留有一柱形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外侧的壳体底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的回液管,且回液管的底端延伸至发酵罐体的发酵原液的液面之下,所述吸液腔的底面与所述缓流腔底面最高处的水平面平齐,且所述吸液腔与缓流腔之间均匀设置有排液孔;
[0008]吸液组件,用于将发酵罐体内部的发酵原液导入吸液腔内部;
[0009]注气组件,用于将外界气体导入壳体内;
[0010]搅拌轴,其工作端自发酵罐体顶部中心依次贯穿发酵罐体的顶壁、壳体的顶壁、缓流腔的中心以及回液管的中心延伸至回液管下方安装有搅拌杆组件,搅拌轴的驱动端与固定于发酵罐体顶部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缓流腔内部的搅拌轴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混合杆,所述混合杆紧贴于所述缓流腔的底面并朝搅拌轴转动方向呈弧度延伸。
[00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包括位于缓流腔中的注气段和位于回液管中的搅拌段,所述注气段的内部中空形成有注气通道,所述注气通道底端的注气段侧壁对应所述混合杆位置处设置有与缓流腔底面平行的喷气管,且喷气管与注气通达连通并其底部均匀设置有喷气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注气组件包括固定于注气段顶端的注气筒,所述注气筒外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与注气段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述注气筒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垂直固定有活动柱,且所述活动柱贯穿注气筒的顶壁并与注气筒的顶壁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柱的内部具有顶部敞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设有能沿在卡槽内部轴向移动的卡块,所述卡块的底端与卡槽底端设置有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3]所述注气组件还包括通过支撑架同轴固定在注气筒外侧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凸块,所述活动柱顶部的两侧对称固定有L型支杆,所述L型支杆远离活动柱的一端嵌设有滚球,所述滚球抵触于环形轨道上;
[0014]所述环形轨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支架,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其固定于电机支架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卡块的顶端传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回液管内部的搅拌段外侧焊接有螺旋片。
[0016]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组件包括固定于搅拌段底端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L型搅拌杆,且L型搅拌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叶片。
[0017]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杆靠近搅拌轴转动方向一侧开设有弧状条形槽。
[0018]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组件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于吸液腔正下方壳体底部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顶端延伸至吸液腔内部与固定于吸液腔内部的泵体输出端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的底端安装有滤网。
[0020]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的数量为偶数,所述通风发酵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相对的泵体沿搅拌轴转动方向依次间隙工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吸液组件将发酵罐体内部的发酵原液导入壳体内,使得发酵原液沿着缓流腔的底面流动与空气接触,增大发酵原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发酵原液的含氧量能够快速的提升,从而缩短发酵原液的发酵时间。
[0023]并且,在上述过程中,缓流腔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空气不断进入壳体后,会使得缓流腔内部会形成一定压力,该压力能促进氧气溶解于发酵原液中,进一步地使得发酵原液含氧量的快速提升,并且随着缓流腔内部的压力递增,一方面,该压力能使得回液管中液体能快速回流进入发酵罐体内,另一方面,该压力会使的部分气体通过回液管进入发酵罐体内底部的发酵原液中,使其产生曝气的效果,以提高发酵罐体内的发酵原液的含氧量。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的A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5的B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图5的C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图5的D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和注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00、发酵罐体;110、进液管;120、排液管;130、阀门;140、密封门;
[0037]200、壳体;210、吸液腔;220、缓流腔;230、排液口;240、回液管;241、螺旋片;250、排液孔;
[0038]300、吸液组件;310、吸液管;320、泵体;
[0039]400、搅拌轴;410、搅拌杆组件;411、固定套;412、L型搅拌杆;413、叶片;420、混合杆;421、弧状条形槽;430、注气段;431、注气通道;432、喷气管;433、喷气孔;4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200),其同轴装配于发酵罐体(100)的内部顶端,所述壳体(200)的内部从外之内分别设置有与发酵罐体(100)同轴的吸液腔(210)和缓流腔(220),所述吸液腔(210)呈环状并环绕在缓流腔(220)外侧,所述缓流腔(220)的底面向下朝其中心倾斜并在其的底面中心位置处留有一柱形的排液口(230),所述排液口(230)外侧的壳体(200)底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的回液管(240),且回液管(240)的底端延伸至发酵罐体(100)的发酵原液的液面之下,所述吸液腔(210)的底面与所述缓流腔(220)底面最高处的水平面平齐,且所述吸液腔(210)与缓流腔(220)之间均匀设置有排液孔(250);吸液组件(300),用于将发酵罐体(100)内部的发酵原液导入吸液腔(210)内部;注气组件(500),用于将外界气体导入壳体(200)内;搅拌轴(400),其工作端自发酵罐体(100)顶部中心依次贯穿发酵罐体(100)的顶壁、壳体(200)的顶壁、缓流腔(220)的中心以及回液管(240)的中心延伸至回液管(240)下方安装有搅拌杆组件(410),搅拌轴(400)的驱动端与固定于发酵罐体(100)顶部的驱动装置(600)传动连接,所述缓流腔(220)内部的搅拌轴(400)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混合杆(420),所述混合杆(420)紧贴于所述缓流腔(220)的底面并朝搅拌轴(400)转动方向呈弧度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400)包括位于缓流腔(220)中的注气段(430)和位于回液管(240)中的搅拌段(440),所述注气段(430)的内部中空形成有注气通道(431),所述注气通道(431)底端的注气段(430)侧壁对应所述混合杆(420)位置处设置有与缓流腔(220)底面平行的喷气管(432),且喷气管(432)与注气通达连通并其底部均匀设置有喷气孔(4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复合菌剂的通风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组件(500)包括固定于注气段(430)顶端的注气筒(510),所述注气筒(510)外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进气管(511),且所述进气管(511)与注气段(430)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512)和出气单向阀(513),所述注气筒(510)的内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吴彦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耘狮合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