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风轮、风轮组件、混流风机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76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流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流风轮、风轮组件、混流风机及风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流风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轮毂上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轮毂的周向排布,叶片均具有压力面和吸力面,进风切角α的数值范围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流风轮、风轮组件、混流风机及风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流风机
,尤其涉及一种混流风轮、风轮组件、混流风机及风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无叶风扇存在风量小、送风距离短、气流不均匀、低转速风力小以及高转速噪声大等缺点。无叶风扇通过其气动部分将气体送入环形喷嘴中,然后从环形喷嘴的排气口(环形窄缝)将气体送出。由于空气是从环形窄缝里吹出,出口截面小,风阻大,当无叶风扇加入各种功能的滤网部件后,其阻力进一步加大,因此需要能提供高压、高速、大风量、低噪音的气动系统设计才能满足性能的要求。
[0003]风机作为无叶风扇的动力源,因需匹配窄缝出风、风阻大以及送风距离远的要求,必须具有大压力送风性能。其中,混流风机采用直吸直排的方式,其相对离心风机具有尺寸更小、流动稳定且气动噪声比小的特点。但是,传统的单级混流风机(仅含动叶轮)的风压不足,一般只能达200

300pa,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需要采用直吸直排的方式、流动损失较小的双级动静混流风机为无叶风扇提供充足的风量和风压。无叶风扇的动叶或静叶的逆压梯度大,通过传统的弧形防回流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叶轮和叶轮蜗壳之间的气体回流,以及减少泄流损失和压力损失,但是提升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风量和风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流风轮、风轮组件、混流风机及风扇,用于解决现有的混流风机需提高风量和风压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流风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所述轮毂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沿轮毂的周向排布,
[0006]所述叶片均具有压力面和吸力面,定义所述吸力面与所述压力面中间等距处为中面;
[0007]以所述轮毂的转轴为中心轴形成的圆柱面M与所述中面相交,定义所述圆柱面M与所述中面的前缘的端线N的交点为进风交点A,定义所述圆柱面M与所述中面的后缘的端线P的交点为出风交点B,过A、B两点做所述叶片的叶型曲线Q;
[0008]过点A做所述叶型曲线Q的切线为第一切线,过点A做所述圆柱面M的轴向截圆的切线为第二切线,所述第一切线和所述第二切线间的夹角为进风切角α,α的数值范围为[10
°
,25
°
];
[0009]过点B做所述叶型曲线Q的切线为第三切线,过点B做所述圆柱面M的轴向截圆的切线为第四切线,所述第三切线和所述第四切线间的夹角为出风切角β,β的数值范围为[34
°
,44
°
]。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切角α为17
°
,所述出风切角β为39
°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取所述中面与所述轮毂外表面相交的曲线为下端线,取所述
中面远离所述轮毂的最外端曲线为上端线,取所述上端线和所述下端线间的任一曲线为中端线,定义保角变换角度为10
°
,定义交点在二维投影面上的坐标为(X,Y),定义坐标值与所述混流风轮的直径的比值分别为x和y,其中,
[0012]下端线对应的x满足[0.035,0.105],y满足[0.01,0.35];
[0013]中端线对应的x满足[0.07,0.19],y满足[0.01,0.38];
[0014]上端线对应的x满足[0.13,0.33],y满足[0.01,0.32]。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叶片包角σ的数值范围为[70
°
,90
°
]。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包角σ为78
°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述叶片的前缘的端面和所述叶片后缘的端面均设置为弧面,所述叶片的前缘的端面和所述叶片后缘的端面的凹向与所述压力面的凹向一致。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同一高度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奇数。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风轮壳体,所述风轮壳体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风轮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混流风轮和风轮壳体,所述风轮壳体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混流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混流风轮,或者如上述的风轮组件。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混流风轮的所述轮毂相连,以驱动所述混流风轮旋转。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如上所述的混流风轮,或者如上所述的风轮组件,或者如上所述的混流风机。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混流风轮的叶片的进风切角α的数值范围为[10
°
,25
°
],出风切角β的数值范围为[34
°
,44
°
],在上述进风切角和出风切角的约束下,气流在混流风轮内的转向角度小,转向角度小可减少转向过程中带来的动能损失,能够提高混流风轮的出风风压和出风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无叶风扇的风量和送风距离。
附图说明
[0026]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混流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进风切角和出风切角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叶片包角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保角变换中分割角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叶片在投影面上的型线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风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混流风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驱动电机未示出);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混流风机的内部结构剖视图(驱动电机未示出)。
[0035]附图标记:
[0036]1、轮毂;
[0037]2、叶片;21、吸力面;22、压力面;23、中面;
[0038]3、风轮壳体;4、第一风机壳体;5、第二风机壳体;
[0039]6、电机壳体;7、胶圈;8、垫圈;
[0040]10、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2]实施例一
[0043]如图1

5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混流风轮,包括:轮毂1和设置在轮毂1上的多个叶片2。多个叶片2沿轮毂1的周向排布,叶片2均具有压力面22和吸力面21。
[0044]其中,叶片2的压力面22是指叶片2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和设置在所述轮毂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沿轮毂的周向排布,所述叶片均具有压力面和吸力面,定义所述吸力面与所述压力面中间等距处为中面;以所述轮毂的转轴为中心轴形成的圆柱面M与所述中面相交,定义所述圆柱面M与所述中面的前缘的端线N的交点为进风交点A,定义所述圆柱面M与所述中面的后缘的端线P的交点为出风交点B,过A、B两点做所述叶片的叶型曲线Q;过点A做所述叶型曲线Q的切线为第一切线,过点A做所述圆柱面M的轴向截圆的切线为第二切线,所述第一切线和所述第二切线间的夹角为进风切角α,α的数值范围为[10
°
,25
°
];过点B做所述叶型曲线Q的切线为第三切线,过点B做所述圆柱面M的轴向截圆的切线为第四切线,所述第三切线和所述第四切线间的夹角为出风切角β,β的数值范围为[34
°
,4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切角α为17
°
,所述出风切角β为39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取所述中面与所述轮毂外表面相交的曲线为下端线,取所述中面远离所述轮毂的最外端曲线为上端线,取所述上端线和所述下端线间的任一曲线为中端线,定义保角变换角度为10
°
,定义交点在二维投影面上的坐标为(X,Y),定义坐标值与所述混流风轮的直径的比值分别为x和y,其中,下端线对应的x满足[0.035,0.105],y满足[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洲单敬伟梁浩张驰李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