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767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层状产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PET保护膜环保无毒无味,产品表面无静电材料迁移现象;其洁净度优秀、防静电性能优异,粘附后性能持久稳定,耐候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光学行业及电子包装,在模切加工过程中可用于各种电子光学材料的表面保护。学材料的表面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状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PET薄膜是一种性能优良且较为全面的薄膜材料,其透明性好、机械性能优良,强韧性、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优于一般薄膜。PET薄膜还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性和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油性,但其不耐强碱,易带静电。PET薄膜是极性的电绝缘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和高表面电阻的特性,这使得通过摩擦、剪切等作用产生的电荷无法传走,容易积聚静电电荷,构成静电。因此,通过各类手段来降低PET薄膜材料的静电,对扩大其应用领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0003]中国专利CN107245192A公开了一种PET防静电保护膜,该PET防静电保护膜包括:基材薄膜层和抗静电薄膜层,所述抗静电薄膜层覆盖在所述基材薄膜层表面,所述基材薄膜层由PET、合成树脂和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抗静电薄膜层由二氧化锆、聚丙烯、色母、抗静电剂材料制成,所述抗静电剂材料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和乙氧基胺的混合物。通过上述方式,该专利技术的一种PET防静电保护膜适用于PCB、IC等静电敏感产品的包装,可防止静电释放带来的损伤,传感部件如MOS、CMOS、FET配件等,在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后,一切都能安全进行。然而将基材薄膜层和抗静电薄膜层结合的方式来防止静电的产生也存在一定缺陷,抗静电薄膜层中的抗静电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弱。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抗静电薄膜层在环境因素如光照、雨水的影响下会逐渐老化,致使抗静电剂流失,缩短了PET防静电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0004]将具有抗静电作用的功能性物质通过接枝反应与基体连接,可以提高抗静电成分与基体的结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抗静电剂流失导致的功能缺失。中国专利CN108623976A提供了一种抗静电遮光PET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接枝苯乙烯磺酸、聚苯胺包覆纳米铜、偶联剂、抗氧剂、润滑剂为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专利技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接枝苯乙烯磺酸的磺酸基团作为掺杂剂大幅提高聚苯胺的导电率,同时苯乙烯磺酸基团的存在减弱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链的刚性,降低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加工熔融温度,也进一步提高其与聚苯胺微球的相容性;第二,所述聚苯胺包覆纳米铜的纳米铜颗粒拥有良好的导电性,经聚苯胺包覆之后的纳米铜,由于表面存在导电的聚苯胺,其与基体的相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不会降低其抗静电性能。该专利提升了抗静电成分与基体的结合能力,但是在通过PET表面活性基团使二者接枝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局部破坏表面的分子结构,造成表面粗糙度增加并降低力学性能,进而也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优异、抗静电效果好的PET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了提升抗静电成分在PET保护膜表面的附着能力,进而提高PET保护膜的耐候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将抗静电处理剂与基膜结合形成抗静电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树脂等材料作为抗静电层基体在PET基膜上形成涂层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处理剂不会因树脂的分解破坏、老化而流失,有利于提高PET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0007]此外,相比于传统的对PET基膜经行处理,通过形成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后进行偶联或接枝形成共价键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使用紫外光催化的抽氢反应来将季铵盐型化合物、磺酸盐型化合物结合在PET分子链上。采用该种方式形成共价连接相比于传统工艺而言,对PET表面的破坏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PET分子链骨架连接键的破坏,不会造成PET保护膜力学性能的下降。
[0008]一种PET保护膜的制备方法,所述PET保护膜由干胶层、PET基膜、抗静电层构成,包括如下步骤:S1、基膜的处理:通过电晕装置对PET基膜的一面进行电晕处理,得到单面电晕PET基膜,备用;S2、制备干胶层:采用自动涂布设备对所述单面电晕PET基膜的电晕面涂布粘胶,涂布后经固化、熟化,得到粘性PET薄膜,备用;S3、制备抗静电层:通过自动涂布设备对所述粘性PET薄膜的非电晕面涂布抗静电处理剂,涂布后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得到所述PET保护膜。
[0009]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PET基膜的厚度为50~80μm。
[0010]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电晕处理的功率为0.5~2kW,频率为10~20kHz,处理时膜的线速度为2~6m/min。
[0011]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粘胶为有机硅压敏胶、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中的任意一种。
[0012]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熟化的温度为35~45℃,熟化时间为12~48h。
[0013]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粘性PET薄膜的干胶层厚度为10~15μm。
[0014]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紫外光照射处理的紫外光波长为320~380nm,辐射照度为1.5~1.8mW/cm2,处理时间为0.5~2min。
[0015]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PET保护膜的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2~0.8μm。
[0016]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抗静电处理剂为季铵盐型化合物、磺酸盐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7]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处理剂为季铵盐型化合物与磺酸盐型化合物以质量比3.5~6:1形成的混合物。
[0018]本专利技术以4,4'

二羟基二苯甲酮与1,6

二溴己烷为反应原料,经取代反应得到溴代化合物,并以该溴代化合物为基础,分别与癸烷基二甲基叔胺或二甲胺进行亲核取代。与前者反应得到的产物即具有长链结构的季铵盐型化合物,与二甲胺反应得到的产物后续与2,4

丁磺内酯进行开环加成,得到的磺酸盐型化合物端基亲水性强,链长短于季铵盐型化合物,采用特定比例组合使用能够相互补充。
[0019]季铵盐型化合物与磺酸盐型化合物通过羰基与PET骨架上的碳氢键发生光化学抽氢反应来结合,季铵盐型化合物与磺酸盐型化合物端基间的极性效应能够促进在PET基膜表面形成三维导电网络。季铵盐型化合物分子链具有长度优势,使其需要的搭接次数更少,
即可形成更长的导电路径;季铵盐型化合物更容易将相邻的导电路径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更多交叉的导电路径,使积聚在PET表面的电荷及时释放,达到抗静电的效果。磺酸盐型化合物链长稍短,端基具有极性,能够增强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季铵盐型化合物与磺酸盐型化合物链的内聚力。长链形成松散的网状导电路径,短链在其中形成更致密的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导电路径;由于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宏观上抗静电层的力学强度也得到优化,加强了PET保护膜的力学性能。
[0020]优选的,所述季铵盐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M1、将2.8~3.6份4,4'

二羟基二苯甲酮、6.4~8.2份1,6

二溴己烷与75~150份乙腈混合均匀,随后加入10.8~14份碳酸钾作为碱,以及0.65~0.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保护膜的制备方法,所述PET保护膜由干胶层、PET基膜、抗静电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基膜的处理:通过电晕装置对PET基膜的一面进行电晕处理,得到单面电晕PET基膜,备用;S2、制备干胶层:采用自动涂布设备对所述单面电晕PET基膜的电晕面涂布粘胶,涂布后经固化、熟化,得到粘性PET薄膜,备用;S3、制备抗静电层:通过自动涂布设备对所述粘性PET薄膜的非电晕面涂布抗静电处理剂,涂布后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得到所述PET保护膜;所述抗静电处理剂为季铵盐型化合物与磺酸盐型化合物以质量比3.5~6:1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季铵盐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M1、将2.8~3.6份4,4'

二羟基二苯甲酮、6.4~8.2份1,6

二溴己烷与75~150份乙腈混合均匀,随后加入10.8~14份碳酸钾作为碱,以及0.65~0.84份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升温并进行取代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减压蒸馏去除乙腈,随后加入水和石油醚进行萃取分液,收集有机相,干燥后得到纯化溴代化合物,备用;M2、取3.2~4.2份所述纯化溴代化合物、2.3~2.9份癸烷基二甲基叔胺与50~100份乙腈混合均匀,随后加入9.0~11.7份碳酸钾作为碱,以及0.53~0.69份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升温并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结束后经减压蒸馏去除乙腈,随后加入水和石油醚进行萃取分液,收集有机相,干燥后得到所述季铵盐型化合物;所述磺酸盐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以重量份计:N1、将2.8~3.6份4,4'

二羟基二苯甲酮、6.4~8.2份1,6

二溴己烷与75~150份乙腈混合均匀,随后加入10.8~14份碳酸钾作为碱,以及0.65~0.84份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升温并进行取代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减压蒸馏去除乙腈,随后加入水和石油醚进行萃取分液,收集有机相,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王培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奥川顺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