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743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质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出了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包括设置有检测总站的第一航行器、设置有检测分站和取样模块的第二航行器,检测总站通信连接检测分站,取样模块包括折叠展开机构和第一驱动器,折叠展开机构包括四个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对称设置且均设置有取样筒,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对应的一端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另一端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驱动器用于提供动力,取样筒设置有储液仓,储液仓的开口贯穿至取样筒的外部,取样筒同一时刻采集水体横向的多个采样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同一时刻对水体进行多点采样,确保了同一时刻对多个采样点进行采集。采集。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质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监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各种污染物的监控及溯源。现有的溯源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监控的方法进行溯源,采用人工监控溯源,由于污染源隐蔽性越来越高,采用这种方法效率较低。
[0003]由于我国国土辽阔,水域众多,很多工厂为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很多都选择在了天然水域的周边。而这些工厂的生产废水则不可避免就会排放到水域中,虽然环保部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监控,但是,仍旧存在一些侥幸者,其在生产过程中会直接排放少量的生产废水。
[0004]现有的监测方式通常采取在厂家自报的排水口周边设置监测器,但是对于暗地设置的排水口,由于其隐秘性,反而不容易被观测到,一旦这些隐秘的排水口进行排放,则会造成水域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并且当水域面积较大或者长度就长时,采用这种固定位置检测的方式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因此,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移动站点似的监测点,采用移动的方式,不断的对污染物的位置进行探测,从水体中不断的取样,进而不断的缩小污染源所在的范围。但是这种取样方式在流动的水体中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污染物随着水体的流动,有可能在不同时刻同样的位置采集结果又改变,而这些改变极有可能导致判断次数的增加,进而降低了污染源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能够同一时刻对水体进行多点采样,确保了同一时刻对多个采样点进行采集。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包括设置有检测总站的第一航行器、设置有检测分站和取样模块的第二航行器,所述检测分站、所述取样模块和所述第二航行器均为若干个,所述检测总站通信连接若干个所述检测分站,处于取样状态和未取样状态的第二航行器分别行驶于所述第一航行器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取样模块包括折叠展开机构和第一驱动器,所述折叠展开机构包括四个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对称设置且均设置有取样筒,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对应的一端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另一端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提供动力,所述取样筒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的开口贯穿至所述取样筒的外部,所述取样筒借助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移动可实现横向并排和竖向并排的两种状态转换,所述取样筒借助所述折叠展开机构同一时刻采集水体横向的多个采样点。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取样模块还包括辅助取样组件,所述辅助取样组件
包括水泵、主管、副管和中转仓,所述水泵设于所述第二航行器上,所述主管一端连通所述水泵,另一端借助多通阀与所述副管连通,所述副管的另外一端穿过所述中转仓后穿入所述储液仓内,所述副管与所述储液仓一一对应设置。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取样组件还包括滑板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取样筒的外部且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借助所述滑板的滑动与所述储液仓连通,所述第二驱动器设于所述第二航行器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板滑动。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相同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形成菱形。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器为两个且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铰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铰接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方形同向。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叠展开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二航行器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均滑动设于所述底板上。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两端为第一连接轴和第四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杆两端为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和所述第四连接轴均滑动设于所述底板上。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检测分站设置在第二航行器上,检测总站设置在第一航行器上,第二航行器和第二检测分站均为若干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初次检测后,有的检测分站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对应的第二航行器还需要行驶在第一航行器的前面;有的检测分站则不需要进行检测,对应的第二航行器也就不需要行驶在第一航行器的前方,为了降低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影响,这部分第二航行器可以行驶在第一航行器的后面;第二航行器上都设置了取样模块,取样模块包括折叠展开机构和第一驱动器,折叠展开机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对称设置,并且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上都设置了取样筒,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都是一端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另一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取样筒借助折叠展开机构就可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实现横向并排,在第二方向上实现竖向并排。此外,取样筒还设置了若干个储液仓,储液仓用于取样时,取样部位的液体可以进入到储液仓内。这种设置形式,可以利用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取样筒快速确定流动水体中污染物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污染物所在的位置,再将横向并排设置的取样筒变幻为竖向并排设置的取样筒,竖向并排设置后,第二航行器需要移动位置,直至竖向并排的取样筒都位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流动轨迹上,这样就能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所在的位置是否正确准确,排除了污染物在水体中随机分布的情况。当再次确定完水体污染物的位置后,可以行驶一段固定距离后再次进行测量,如果此时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之前测量的结果,则证明正在不断的靠近污染源,如果此时污染物的浓度小于之前的测量结果,则证明已经过了污染源所在的位置,然后可以反向行驶缩短后距离的方法重新定位污染物在水体内的位置,一直往复缩短行驶距离,直至将污染源确定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人工进行寻找,可以大大提高寻找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部分第二航行器不进行作业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取样筒呈横向并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取样筒呈竖向并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取样筒处于横向并排状态下连杆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取样筒处于竖向并排状态下连杆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底板与第一驱动器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辅助取样组件和取样管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1、检测总站,2、第一航行器,3、检测分站,4、取样模块,5、第二航行器,6、第一驱动器,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第四连杆,11、取样筒,12、储液仓,13、水泵,14、主管,15、副管,16、中转仓,17、滑板,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包括设置有检测总站(1)的第一航行器(2)、设置有检测分站(3)和取样模块(4)的第二航行器(5),所述检测分站(3)、所述取样模块(4)和所述第二航行器(5)均为若干个,所述检测总站(1)通信连接若干个所述检测分站(3),处于取样状态和未取样状态的第二航行器(5)分别行驶于所述第一航行器(2)的前方和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模块(4)包括折叠展开机构和第一驱动器(6),所述折叠展开机构包括四个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所述第一连杆(7)和所述第三连杆(9)对称设置且均设置有取样筒(11),所述第一连杆(7)和所述第三连杆(9)对应的一端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另一端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驱动器(6)用于提供动力,所述取样筒(11)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储液仓(12),所述储液仓(12)的开口贯穿至所述取样筒(11)的外部,所述取样筒(11)借助所述第一连杆(7)和所述第三连杆(9)的移动可实现横向并排和竖向并排的两种状态转换,所述取样筒(11)借助所述折叠展开机构同一时刻采集水体横向的多个采样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污染溯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模块(4)还包括辅助取样组件,所述辅助取样组件包括水泵(13)、主管(14)、副管(15)和中转仓(16),所述水泵(13)设于所述第二航行器(5)上,所述主管(14)一端连通所述水泵(13),另一端借助多通阀与所述副管(15)连通,所述副管(15)的另外一端穿过所述中转仓(16)后穿入所述储液仓(12)内,所述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伟王光华王仕琴
申请(专利权)人:浚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