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39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能够执行稳定的读取操作并且在原稿的正面和同一原稿的反面之间匹配扫描原稿图像的副扫描放大倍率。CCD线传感器读取原稿的正面,而CIS线传感器读取同一原稿的反面。引导辊设置在CCD线传感器的上游,并且以第一传送速度传送原稿。排出辊设置在CCD线传感器的下游,并且以高于第一传送速度的第二传送速度传送原稿。CPU控制原稿被排出辊保持后的CCD线传感器的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以使得该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变得比原稿被排出辊保持之前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字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具有用于在一次传送过程中同时读取所传送的原稿的两面的同时双面读取机构,并且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读取 放大倍率调整功能的图像读取设备。
技术介绍
常规上,作为一种用于复印机等中的图像读取设备,众所周知有 执行所谓的移动原稿读取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原稿通过自动文档 馈送器被逐页地传送到原稿压板玻璃上,并且通过固定布置在传送路 径上的曝光装置使原稿啄光,从而读取在每一页原稿上的原稿图像。 此外,还众所周知另一种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设置有两个 图像读取器以提高生产率,并且执行用于在原稿的一次传送过程中同 时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同时双面读取(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Kokai)第2004-187144号)。在这样一种能够通过移动原稿读取方法而执行读取的图像读 取设备中,原稿传送速度的改变使得原稿读取放大倍率产生误差。因 此,需要使原稿一直以固定的速度传送通过图像读取设备的原稿读取 器。例如,在常规的一般图像读取设备中,以沿着原稿通过的平面延 伸的方式设置读取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移动原稿读取玻璃,并且形成 传输路径以4吏得原稿通过移动原稿读取玻璃的表面。此外,在传送路径上布置多个用于传送原稿的辊。更具体地,在 移动原稿读取玻璃的传送路径上游的原稿进入侧(传送上游侧),设 置用于将原稿稳定传送到移动原稿读取玻璃上的辊,并且在传送路径3的原稿排出侧(传送下游侧),设置用于通过原稿和辊自身之间的摩 擦而排出已被读取的原稿的排出辊。现在,将描述在下文参考图1所描述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引导辊108和引导从动辊109的传送速度、以及引导输送辊111和引导输送 从动辊112的传送速度之间的差的影响。假设将这两种速度设定为彼此相等,使得没有传送速度的差异, 如果例如由于加工精度或者磨损的差异而导致发生速度差异,则原稿 读取放大倍率就会发生误差。此外,原稿可能发生松弛,并且从原稿 读取位置、即移动原稿读取玻璃116或130的位置浮动,造成对分辨 率等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导致所谓焦点未对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Kokai) 第H11-289420号中公开了下面的技术。根据该技术,在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的原稿读取器上游的传送 辊和设置在原稿读取器下游的传送辊之间提供传送速度差。更具体 地,下游传送辊的传送速度被设置为比上游传送辊的传送速度更高。 在如上述所配置的机构中,原稿在原稿读取器上恒定地在传送方向上 被拉拽,这防止原稿变松弛,从而使得能够实现稳定而精确的读取操 作。然而,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Kokai)第Hl 1-289420 号所公开的技术,当图像读取设备配备有两个图像读取器例如用于实 现上述的同时双面读取时,就会发生下面的问题关于原稿被关联的辊所捕捉的定时和原稿尾端边缘通过并离开 该关联的辊的定时,在用于读取原稿正面(第一面)的移动原稿读取 玻璃116 (参见图1)和用于读取原稿反面(第二面)的移动原稿读 取玻璃130 (参见图1)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当下游传送辊的传送速度被设定为比上游传送辊的传送速 度更高以便实现稳定的读取操作时,在原稿的正面和同一原稿的反面 之间,扫描原稿的副扫描放大倍率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如上所述当下游传送辊的传送速度被设定为比上游传送辊的传送速度更高时,扫描反面图像的副扫描放大倍率变得比扫描 正面图像的副扫描放大倍率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执行稳定读取操作、并且在原稿的正面和同 一原稿的反面之间匹配扫描原稿图像的副扫描放大倍率的图像读取 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器, 其被配置成读取原稿;第一传送器,其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所述 读取器的上游,并且被配置为以第一传送速度传送原稿;第二传送器, 其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所述读取器的下游,并且被配置为以高于 第一传送速度的第二传送速度传送原稿;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 制由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后的所述读取器的一个主扫描时间 周期,使得该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变得比在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 之前更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读取设备,第一传送器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 上用于读取原稿的读取器的上游,并且被配置为以第一传送速度传送 原稿,而第二传送器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读取器的下游,并且被配置为以高于第 一传送速度的第二传送速度传送原稿。控制器被配置 为控制在由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后的读取器的一个主扫描时间周 期,以使得该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变得比在由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 前更短。在这种配置下,能够执行稳定的读取操作,并且在原稿正面和同 一原稿的反面之间匹配扫描原稿图像的副扫描放大倍率。第二传送器的原稿保持力大于所述第一传送器的原稿保持力。 第二传送速度和第 一传送速度之间的差被设定为这样一种速度 差,该速度差使得能够防止原稿在所述第一传送器和所述第二传送器 之间变得松弛。所述读取器可以被配置为读取原稿的第一面,并且该图像读取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器上游、并被配置为读取原稿的第 二面的第二读取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由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 之后的所述第二读取器的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使得该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变得比在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前更短。读取器和第二读取器可以在第一传送器或第二传送器传送原稿期间分别读取原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控制器可以在所述读取器读取原稿的同时改变一个主扫描时间周期。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l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视图。图2是由图l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双面原稿读取处理的流程图。图3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方框图。图4是图像读取设备所执行的在双面原稿读取模式下的原稿传 送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在双面原稿读取模式下的数据处 理过程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了正在由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传送的原稿图像的 第一示例的视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正在由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传送的 原稿图像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其中图7A示出通过第一读取器的原稿 的正面,图7B示出通过第二读取器的原稿的反面。图8是示出正在由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传送的原稿图像的第 三示例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示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图l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视图。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自动文档馈送器ioo和图像读取设备主单元115。图2是由图l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双面原稿读取处理的流程图。将和图2所示的流程图的操作一起描述图像读取设备的布置。原稿102被堆叠在自动文档馈送器100的原稿托盘101上。片材 馈送辊103被设置在原稿托盘101的前端上方。片材馈送辊103连接 到与分离传送辊104的驱动电源相同的驱动电源,并且与驱动电源的 旋转一起旋转,以便馈送每张原稿(步骤S201)。片材馈送辊103在正常情况下缩回到原稿托盘101前端上方的其 起始位置,以便不干扰用于将原稿设定在原稿托盘101上的操作。当 片材馈送操作开始时,片材馈送辊103下降并与原稿102的上表面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器,其被配置成读取原稿;第一传送器,其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所述读取器的上游,并且被配置为以第一传送速度传送原稿;第二传送器,其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所述读取器的下游,并且被配置为以高于第一传送速度的第二传送速度传送原稿;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读取器的一个主扫描的扫描时间周期,使得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后的扫描时间周期变得比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前的扫描时间周期更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9-20 2006-254473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器,其被配置成读取原稿;第一传送器,其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所述读取器的上游,并且被配置为以第一传送速度传送原稿;第二传送器,其被设置在原稿传送方向上所述读取器的下游,并且被配置为以高于第一传送速度的第二传送速度传送原稿;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读取器的一个主扫描的扫描时间周期,使得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后的扫描时间周期变得比所述第二传送器保持原稿之前的扫描时间周期更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器 的原稿保持力大于所述第 一传送器的原稿保持力。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中第二传送速度和第 一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户胜宏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