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703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包括池塘养殖阶段的水草种养技术、饲料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技术,放流前暂养阶段的多样化饲料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池塘养殖阶段和放流前暂养阶段进行营养强化培育,提升了中华绒螯蟹的活力和繁殖性能(绝对生殖力达40万~100万粒),并通过形态与重量特征挑选了优质亲蟹,保障优质亲蟹用于增殖放流,增强了亲蟹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提高了放流亲蟹的生存活力、免疫能力和繁殖性能等,进而提升了增殖放流效果。放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蟹类培育
,具体涉及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培育,更具体涉及一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属十足目(Decapoda)、弓蟹科(Varunidae),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中华绒螯蟹是杂食性甲壳动物,其动物性食物包括鱼、虾、螺、蚌、蚯蚓及水生昆虫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伊乐藻和菹草等,精饲料包括豆饼、玉米、蚕豆和小麦等。中华绒螯蟹的健康状况与其生存环境和饵料丰度等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体具有水草密集、物种多样、水质清新等特点,能够为中华绒螯蟹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饵料,利于其生长发育,因此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0003]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围垦造田、污水排放、水利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干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洄游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种群的丰度逐年锐减。
[0004]为了恢复中华绒螯蟹野生资源,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积极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其中亲蟹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由于人工养殖中华绒螯蟹以养殖成本、生产效率等因素为考虑基础,且人工养殖环境提供了稳定安全的水体环境,导致所养殖亲蟹的生存活力、免疫能力和繁殖性能较低,无法适应野外生活。此外,放流过程中对放流亲蟹的打包、中间运输和投放方式也会影响放流亲蟹的活性。基于此,当前放流亲蟹的质量较低,部分个体在放流后无法正常摄食生长甚至出现死亡,使中华绒螯蟹亲蟹的增殖放流效果不如预期。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放流亲蟹的营养强化培育方法,以提高放流亲蟹的质量,使放流后的中华绒螯蟹亲蟹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摄食、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中华绒螯蟹野生资源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亲蟹生存力的培育方法。通过试验,已验证形成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池塘养殖阶段和放流前暂养阶段进行营养强化培育,提高了放流亲蟹的生存活力、免疫能力和繁殖性能等,进而提升增殖放流效果。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A、池塘养殖阶段
[0008]该阶段为期90
±
5天,主要包括水草种养、饲料投喂和水质管理三方面,
[0009](1)水草种养:为提供大量的植物性饵料,创造良好的隐居环境,养殖池塘必须在放养亲蟹前人工种植水草,主要包括轮叶黑藻和伊乐藻的种植以及后续追肥管理等技术要
点。具体种植方法如下:
[0010]1.1种植轮叶黑藻芽苞:种植时按行列、株距80厘米挖3厘米深小坑,将芽苞拌泥沙种入坑中,每个坑中约种入80粒芽苞,加水至30厘米;当水温升至10℃以上时,7~10天开始发芽,出苗率90%以上,覆盖率可达到90%以上,芽苞萌发长成;芽苞播撒一周后开始追肥,每亩用复合肥5~7千克;
[0011]1.2种植伊乐藻耙子草:播种时按行列、株距400厘米,将草团平摊在池底,用池底泥块压住草团,使其固定位置,加水至40厘米,7~10天扎根;
[0012]1.3追肥:水草生长旺盛期即分枝大发生时,每亩追复合肥15~20千克,同时在生长过程中每日巡查水位和生长情况,按照草高加水,水位以盖住草为宜。
[0013](2)饲料投喂:采取动物性饵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投喂策略,动物性饵料以螺蛳为主,精饲料以玉米粒为主。螺蛳作为亲蟹的鲜活饵料,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显著提高亲蟹品质;同时还可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水体的综合环境。玉米粒中富含硒,能够补充亲蟹体内有机硒含量,以备机体需要。该投喂策略能够增加饵料蛋白质效率,以提高亲蟹免疫力、抗氧化力及成活率,进而提升放流亲蟹的质量。
[0014](3)水质管理:水体的质量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养殖期间池塘水体温度控制在25℃以下,透明度为50~60cm,溶氧量>5mg/L,pH为7~8.5,保持水体新鲜。主要采用立体增氧和微生物制剂两种方式调控水质。
[0015]B、放流前暂养
[0016]该阶段为期20
±
5天,包括多样化饲料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两方面,
[0017](1)饲料投喂,该阶段采用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投喂策略。其中,动物性饵料以螺蛳、蚌肉、小鱼虾等新鲜蛋白源为主,投喂量不可低于投饵量的60%;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保持38%,并添加磷脂(1~4%)、磷脂酰胆碱(2.89%~2.95%)、蜕壳素(0.1%)和粘合剂(CMC,3%),投喂过程中,饵料应投撒均匀。
[0018]此过程要注意观察亲蟹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投饲量和观察适口性,投饲量一般为其体重的5%~7%,并且要注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钙质含量。投喂的动物性饵料不低于投饵量的60%,且必须保持鲜活、适口,投喂前进行消毒处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饵料投喂量以保证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
[0019](2)水质管理,放流前暂养期间水体溶氧量>6mg/L,保持水体新鲜,其他指标与养殖期阶段保持不变,主要采用立体增氧和微生物制剂两种方式调控水质,并进行吸污换水。
[0020]优选的,两个阶段的水质管理过程中,采用立体增氧和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的方式如下:
[0021](1)立体增氧:池塘底部铺设增氧设备,每15亩池塘配两台车轮式增氧机,保证养殖期间与波轮增氧机配合使用,使水体溶氧量充足,在池塘内形成立体增氧环境。
[0022]增氧机的开机方式如下:正常天气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天清晨开傍晚不开;连续阴雨天气全天开机;水质肥时半夜开机至翌日7点。
[0023](2)微生态制剂:每月使用1次EM菌生物制剂泼洒全池,每次每亩2~3kg,根据实际情况调整EM菌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量;微生态制剂使用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杀菌剂并减少换水频率。
[0024]放流前暂养阶段的水质调控,还包括吸污换水:每天进行吸污换水,视水质情况换
水四分之一,保证池内水质清新。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本专利技术针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增殖放流中出现亲体质量较低(生存活力、免疫能力和繁殖性能)的问题,通过对长江口放流中华绒螯蟹亲蟹培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池塘养殖阶段(水草种养技术、饲料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方式)和放流前暂养阶段(多样化饲料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得到一种营养强化培育方法。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通过两段式营养强化,提升了中华绒螯蟹的活力和繁殖性能(绝对生殖力达40万~100万粒),并通过形态与重量特征挑选了优质亲蟹,保障优质亲蟹用于增殖放流,实现提高放流亲蟹的活力和繁殖性能,增强了亲蟹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池塘养殖阶段该阶段为期90
±
5天,主要包括水草种养、饲料投喂和水质管理三方面,(1)水草种养,放养亲蟹前在养殖池塘人工种植水草,并根据水草生长规律定期施肥,同时按照草高加水,水位以盖住草为宜;(2)饲料投喂,采取动物性饵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投喂策略,动物性饵料以螺蛳为主,精饲料以玉米粒为主;(3)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池塘水体温度控制在25℃以下,透明度为50~60cm,溶氧量>5mg/L,pH为7~8.5,并调控水质保持水体新鲜,B、放流前暂养该阶段为期20
±
5天,包括多样化饲料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两方面,(1)饲料投喂,采用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投喂策略,投饲量为亲蟹体重的5%~7%,其中,动物性饵料以螺蛳、蚌肉、小鱼虾为主,投喂量不低于投饵量的60%;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保持在38%左右,并添加磷脂、磷脂酰胆碱、蜕壳素和粘合剂;(2)水质管理,水体溶氧量>6mg/L,并保持水体新鲜,其他指标与池塘养殖期阶段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中,种植的水草为轮叶黑藻和伊乐藻耙子草,具体种植方法如下:(1)种植轮叶黑藻芽苞:种植时按行列、株距80厘米挖3厘米深小坑,将芽苞拌泥沙种入坑中,每个坑中约种入80粒芽苞,加水至30厘米;当水温升至10℃以上时,7~10天开始发芽,出苗率90%以上,覆盖率可达到90%以上,芽苞萌发长成;芽苞播撒一周后开始追肥,每亩用复合肥5~7千克;(2)种植伊乐藻耙子草:播种时按行列、株距400厘米,将草团平摊在池底,用池底泥块压住草团,使其固定位置,加水至40厘米,7~10天扎根;(3)追肥:水草生长旺盛期即分枝大发生时,每亩追复合肥15~20千克,同时在生长过程中每日巡查水位和生长情况,按照草高加水,水位以盖住草为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两段式营养强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A中,饲料投喂的步骤如下:(1)投喂螺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广朋赵峰张涛耿智杨刚顾玲玲沈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