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76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包括多个杆网结构,杆网结构包括:固定杆和防护网,固定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插锥,固定杆的外壁上竖直设置有两列间隔设置的环扣排,防护网的两侧均设置有挂扣排,防护网通过两侧的挂扣排分别与固定杆的一列环扣排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上的一列环扣排连接,防护网的底侧通过多根间隔均匀的拉绳分别与多个第二插锥连接。本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可防止固体废弃物以及藤壶等对红树林的伤害,可根据红树林实际面积组成多种形状,灵活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多分布于泥滩上,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当前威胁红树林生长的原因主要有:近岸海域固体废弃物比如一次性快餐盒、废旧玻璃瓶、泡沫塑料制品等在水流作用下,造成对苗木严重的机械伤害或挂在苗木上;海洋生物中的藤壶大量吸附于苗木上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导致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特别是对于新种植用于修复红树林生态的苗木,更为脆弱,急需保护。
[0004]综上所述,有必要提出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近岸海域固体废弃物以及海洋生物对红树林苗木造成的损伤,导致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该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包括:多个杆网结构,杆网结构包括:固定杆和防护网,固定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插锥,固定杆的外壁上竖直设置有两列间隔设置的环扣排,防护网的两侧均设置有挂扣排,防护网通过两侧的挂扣排分别与固定杆的一列环扣排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上的一列环扣排连接,防护网的底侧通过多根间隔均匀的拉绳分别与多个第二插锥连接。
[0007]其中,环扣排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的环扣,挂扣排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的挂钩,环扣排上的环扣与挂扣排上的挂钩一一对应设置。
[0008]其中,底座上的第一插锥设置有四个,分别均匀分布于底座的底部。
[0009]其中,固定杆的中部均卡设有卡箍,卡箍的外侧壁上间隔连接设置有两个卡环,每个卡环上均卡设有竖直向下的固定插件,固定插件的底部与第一插锥底部齐平。
[0010]其中,固定杆的顶部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形槽孔,圆形槽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延伸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延伸杆的底部插入圆形槽孔内与圆形槽孔螺纹连接。
[0011]其中,延伸杆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顶部环扣,两个顶部环扣分别与其下方的两列环扣排上下对应设置。
[001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通过设置防护网,可防止固体废弃物以及藤壶等对红树林的伤害;通过设置第一插锥和两个固定插件,对固定杆进行了双重固定,通过设置固定杆和第二插锥对整个杆网结构也进行了双重固定;通过多个可连接的杆网结构,可根据红
树林实际面积围设成多个不同的形状,灵活性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杆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相邻两个杆网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固定杆1、防护网2、底座3、第一插锥4、环扣5、挂钩6、拉绳7、第二插锥8、卡箍9、卡环10、固定插件11、圆形槽孔12、延伸杆13以及顶部环扣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见图1

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杆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邻两个杆网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杆网结构包括:固定杆1和防护网2。
[0021]固定杆1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3,底座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插锥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锥4优选为4个,分别均匀分布于底座3的底部。
[0022]固定杆1的外壁上竖直设置有两列间隔设置的环扣排,环扣排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的环扣5,防护网2的两侧均设置有挂扣排,挂扣排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的挂钩6,环扣排上的环扣5与挂扣排上的挂钩6一一对应设置。
[0023]固定杆1的中部均卡设有卡箍9,卡箍9的外侧壁上间隔连接设置有两个卡环10,每个卡环10上均卡设有竖直向下的固定插件11,固定插件11设置为上大下小结构,即位于底座3上方的直径大于位于底座3下方的部分的直径,固定插件11的底部与第一插锥4的底部齐平。
[0024]防护网2的底侧通过多根间隔均匀的拉绳7分别与多个第二插锥8连接。防护网2通过两侧的挂扣排分别与固定杆1的一列环扣排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1上的一列环扣排连接。
[0025]多个杆网结构首尾相连后,可围设形成多种形状。比如三个杆网结构首尾相连时,第一个杆网结构的防护网的挂扣排与第二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的环扣排连接,第二个杆网结构的防护网的挂扣排与第三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的环扣排连接,第三个杆网结构的防护网的挂扣排与第一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的环扣排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三角形的防护结构,可将红树林围设于其中;并且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将多个杆网机构首尾连接,围设成多边形,适用于不同地形的红树林。
[0026]此外,固定杆1的顶部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形槽孔12,圆形槽孔12的内壁上设置
有内螺纹,延伸杆1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延伸杆13的底部插入圆形槽孔12内与圆形槽孔12螺纹连接。延伸杆13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两个顶部环扣14,两个顶部环扣14分别与其下方的两列环扣排上下对应设置。如果防护结构搭建好投入使用后,发现潮水较之前预想的变深,则可将延伸杆拉出,在相邻两个延伸杆之间加装一层防护网,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加装的防护网与其下方的防护网以及两侧的延伸杆的紧密连接,比如可以通过绳索维系或挂钩挂扣等方式。
[0027]本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可以根据红树林的实际占地面积,通过首尾相连的多个杆网结构来搭建不同的防护结构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等。在使用时,先将第一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上的第一插锥和固定插件插入到地面内,进而将固定杆固定好后,再将防护网的一端挂扣在固定杆上,然后将防护网底部的第二插锥埋设在地底,接着固定第二个杆网结构,将第一个杆网结构的防护网的另一端挂扣在第二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上,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对后续的杆网结构进行固定,直至首尾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结构,将红树林罩设在其中。或者不进行首尾连接,直接将两端的杆网结构挂接在岩壁或者固定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杆网结构,所述杆网结构包括:固定杆和防护网,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插锥,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竖直设置有两列间隔设置的环扣排,所述防护网的两侧均设置有挂扣排,所述防护网通过两侧的所述挂扣排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一列环扣排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杆网结构的固定杆上的一列环扣排连接,所述防护网的底侧通过多根间隔均匀的拉绳分别与多个第二插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扣排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的环扣,所述挂扣排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的挂钩,所述环扣排上的环扣与所述挂扣排上的挂钩一一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修复区防护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才荣方赞山田蜜陈旭程成吕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