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62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包括基座、驱动座、镜头结构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驱动座,以使得所述驱动座能够悬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连接所述驱动座和所述镜头结构,以使得所述镜头结构能够悬空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述镜头模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及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能够对驱动座和镜头结构起到有效的支撑和限位作用,有利于提升镜头模组的运行稳定性。利于提升镜头模组的运行稳定性。利于提升镜头模组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驱动
,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摄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业界对摄像镜头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出现了集成了可变光圈、自动对焦、光学防抖等功能的摄像镜头,通过摄像镜头的多功能化来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提升产生的竞争力。然而,随着功能多样化的实现,摄像镜头的体积越来越大,运行的稳定性也不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业界急需寻求一种小体积、高运行稳定性的摄像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以实现小体积和高运行稳定性的效果。
[0004]一种镜头模组,包括基座、驱动座、镜头结构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驱动座,以使得所述驱动座能够悬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连接所述驱动座和所述镜头结构,以使得所述镜头结构能够悬空设置于所述驱动座。
[0005]上述镜头模组,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能够对驱动座起支撑作用,相对于悬丝支撑的方式而言,第一弹性支撑元件的承受能力更强,在第一弹性支撑元件的支撑下驱动座更不容易下沉,从而有利于提升镜头模组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能够对镜头结构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也能够提升镜头模组运行的稳定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座的第一电子元件以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建立电连接。由此,在设置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提升镜头模组的运行稳定性的同时,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还能够起到线路连接的作用,有利于减少镜头模组的元件数量,简化设置工艺。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多个第二弹性支撑元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沿所述驱动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与第一弹性支撑元件一一对应地连接,使得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与第一弹性支撑元件之间也能够相互限位,有利于提升镜头模组的运行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包括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第四簧片,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有四个,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二簧片、所述第三簧片以及所述第四簧片沿所述驱动座的周向间隔设置,四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以及所述第四簧片。四个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能够
对驱动座的四个角落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在光学防抖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还包括第五簧片、第六簧片、第七簧片以及第八簧片,所述第五簧片、所述第六簧片、所述第七簧片以及所述第八簧片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驱动座,并且,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七簧片相邻,所述第二簧片和所述第八簧片相邻,所述第三簧片和所述第五簧片相邻,所述第四簧片和所述第六簧片相邻。八个第一弹性支撑元件两两相邻且分布于驱动座的四周,能够对驱动座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在光学防抖过程中的运行稳定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一磁铁、线圈以及对焦控制元件,所述线圈至少部分绕过所述第一磁铁;
[0011]所述对焦控制元件、所述第一簧片、连接所述第一簧片的弹性限位元件、所述线圈以及所述对焦控制元件依次电连接形成回路。对焦控制元件、第一簧片、弹性限位元件以及线圈形成回路,能够将对焦控制元件驱使第一磁铁的线路回路与第一簧片和弹性限位元件的支撑结构相结合,在实现回路连接和结构支撑作用的同时,能够简化元件数量和结构设计,从而有利于减小镜头模组的体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防抖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磁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磁铁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结构相背的两侧;
[0013]并且,所述第一磁铁包括第一磁部、第二磁部和第三磁部,所述第一磁部和所述第二磁部在所述镜头模组的轴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三磁部设于所述第二磁部背离所述镜头结构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一磁部形成台阶面。台阶面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磁铁相对于常规的方形磁铁而言重量和体积均减小四分之一,从而在保证对镜头结构的驱动作用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小镜头模组的体积和重量。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一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对焦控制元件,部分的所述第一走线设于所述台阶面上。第一走线设于台阶面上的设计,使得第一磁铁的结构设计能够为第一走线提供容置空间,从而节省第一走线的线路空间,有利于减小镜头模组的体积。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防抖控制元件和光圈控制元件,所述第三簧片、所述第四簧片、所述第五簧片以及所述第六簧片均电连接所述对焦控制元件和所述光圈控制元件,所述第三簧片和所述第四簧片还电连接所述防抖控制元件,以使得所述对焦控制元件、所述光圈控制元件以及所述防抖控制元件三者相互并联。簧片将光圈控制元件、对焦控制元件、防抖控制元件并联,在实现支撑作用的同时能够将镜头模组的线路进一步集成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镜头模组结构的集成度,简化镜头模组的元件数量,进而有利于压缩镜头模组的体积。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走线和电路板,所述第二走线容置于所述驱动座内,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所述对焦控制元件并露出于所述驱动座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光圈控制元件并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座的外表面,所述第三簧片、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走线于所述驱动座的外表面焊接。由此,在通过簧片提升线路的集成度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镜头模组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的稳定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防抖电路板,所述
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均电连接所述防抖电路板,所述基座设有容置槽,所述防抖控制元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电连接所述防抖电路板;和/或,
[0018]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防抖电路板,所述基座设有焊接槽,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的端部在所述焊接槽内与所述防抖电路板焊接;和/或,
[0019]所述基座设有脚位槽,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防抖电路板,所述防抖电路板朝背向所述驱动座的方向凸设有连接脚位,所述连接脚位容置于所述脚位槽内。基座设槽为防抖控制元件和连接脚位提供容置空间,和/或为第一弹性支撑元件与防抖电路板提供焊接空间,有利于压缩镜头模组的轴向尺寸,达到进一步减小镜头模组的体积的效果。
[00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固定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设于所述固定件。在电子设备中采用上述镜头模组,镜头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驱动座、镜头结构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第二弹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驱动座,以使得所述驱动座能够悬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连接所述驱动座和所述镜头结构,以使得所述镜头结构能够悬空设置于所述驱动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座的第一电子元件以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建立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和多个第二弹性支撑元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沿所述驱动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包括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第四簧片,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设于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三簧片以及所述第四簧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还包括第五簧片、第六簧片、第七簧片以及第八簧片,所述第五簧片、所述第六簧片、所述第七簧片以及所述第八簧片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驱动座,并且,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七簧片相邻,所述第二簧片和所述第八簧片相邻,所述第三簧片和所述第五簧片相邻,所述第四簧片和所述第六簧片相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一磁铁、线圈以及对焦控制元件,所述线圈至少部分绕过所述第一磁铁;所述对焦控制元件、所述第一簧片、连接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弹性支撑元件以及所述线圈依次电连接形成回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防抖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磁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磁铁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结构相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成哲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